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一所學校潤養一座城

2020年11月03日09:16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所學校潤養一座城

29所附屬醫院,最遠輻射到新疆伊犁﹔

全省率先復課,95%的復學率,而無一人感染新冠病毒﹔

以基礎教育聞名全國的江蘇南通,有62%的中小學校長從這裡走出﹔

南通大學,跨越百余年風雨,始終秉承創始人張謇先生“學必期於用、用必適於地”的辦學理念,以其厚重的科學和人文精神,成為南通城市發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工作做實做細,率先復課復學

“留校學生的防疫措施到位了嗎?新的一年,我想去看看他們。”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早上7點,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就開始牽挂疫情下的留校學生了。

1月31日,在做好校園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后,教師也早早啟動線上教學准備。

但問題隨之而來,“線上授課教案怎麼設計?”“100人以上的大課怎麼上?”面對“挑戰”,從教近30年的教師李素英,隻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啃下了“喀秋莎”微課制作軟件等現代教學工具這塊“硬骨頭”。

2月24日,南通大學“雲課堂”開課,2694門課程如約與學生“相見”,學生在線學習到課率達95%以上。

當接到允許復課的通知時,南通大學第一時間遞交申請。“近三萬學生的遷徙,如果有一人感染,后果不堪設想。”面對這樣的疑慮,校黨委書記浦玉忠卻果斷拍板:“全社會都在復工復產,高校不能置身事外,隻要我們的工作足夠實足夠細,就能確保每一位同學的安全。”

沒有任何參考經驗,短短17天,大大小小上百次會議的召開,一系列周密部署的工作方案的落地。4月17日,南通大學四個校區,所有的校門大開,以最大的熱情迎接歸來的學子。

分批錯時錯峰的返校舉措、95%的江蘇省最高報到率,南通大學的成功返校經驗示范帶動了南通地區高校的開學,成為爭相借鑒的“模板”。

以醫科見長,科研成果在當地有效運用

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國家的醫療衛生機構、特別是基層醫療保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也喚起南通大學這所以醫科見長的綜合性大學的社會擔當。

疫情期間,南通大學20家附屬醫院、臨床學院先后派出276名醫護人員,奔赴湖北抗疫一線,支援武漢、黃石地區的醫院。

醫務人員沖鋒在前日夜奮戰,科研人員也勇挑重擔全力攻關。“我們研發的中藥制劑‘翹芪顆粒沖劑’,目前已應用於臨床。”5月下旬,南通大學教育部神經再生重點實驗室顧曉鬆院士向社會發布了一則好消息,新研發出的藥物將適用於流行性感冒等病症,可緩解發熱、頭痛、四肢酸痛、咳嗽等症狀。

將象牙塔頂端的科研成果播撒到最需要的土壤中,南通大學用實際成效推動科技發展。阿霉素負載多孔納米碳纖維的藥物緩釋系統、新型駐極體熔噴非織造過濾材料、智能測控方艙、疫情防控App……南通大學科研團隊將科研攻關寫在抗疫第一線,圍繞新冠肺炎疫情檢測、防護用品等開展技術研發攻關,科研成果有效運用在南通地區大中專院校、街道社區、企業工廠等40余家單位。

數據顯示,近三年來,南通大學附屬各醫院依托南通大學申報立項了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共65項,發表了SCI收錄論文共1163篇。通過與南通大學合作,不少醫院實現了國家自然基金項目零的突破,從基層醫院不斷發展成為大型二、三甲綜合性醫院。

立德樹人,堅定青年學子的理想和信念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沈學華用“數學建模”的理論預測疫情的發展趨勢,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保護人民﹔紡織服裝學院張海峰講授駐極體熔噴材料在口罩上的應用,使學生深刻認識到非織造材料在醫療防護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升專業敬畏感……疫情之下,南通大學教師牢記立德樹人初心,不忘把握契機,從抗疫故事中選取素材,有針對性地講好疫情防控的思政課。

“通過這次疫,我深深明白了專業學習的意義。”在聽完老師們講述的實際案例后,南通大學醫學院的學生紛紛表示找到了學習醫學的初心和信念。

曾經在家鄉參加志願抗疫,連續30多天每天工作15個小時的學生付其頓說:“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身上凝聚著民族和國家的希望,請相信我們終將成為脊梁和立柱,實現強國偉業的理想。”

在這座以“教育之鄉”而聞名的城市中,5名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62%的中小學校長和67%的學科帶頭人都是畢業於南通大學的。

高校在社會發展中的功能將更加突出、更加多元,將擔當起更大的責任。面向未來,南通大學提出了六個“第一”的發展目標:以“堅持方向”為第一前提,以“立德樹人”為第一任務,以“引培人才”為第一資源,以“改革創新”為第一動力,以“對外開放”為第一窗口,以真抓實干為“第一姿態”,辦成辦好大學。這也是南通大學向社會的庄嚴承諾。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