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現代工程師的搖籃”70年育才20萬

——哈爾濱理工大學喜迎七十華誕

2020年09月21日09:21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現代工程師的搖籃”70年育才20萬

9月19日,哈爾濱理工大學喜迎70華誕。

70年來,哈爾濱理工大學立足龍江,面向全國,為新中國培養了大批根植機電裝備制造和儀器儀表等領域的行業翹楚和技術骨干,以院士、企業家、工程技術領軍人才為代表的20萬哈理工校友,扎根機電行業深耕沃土,為學校贏得了“現代工程師的搖籃”和電線電纜行業“黃埔軍校”的美譽。

傳承“大珩精神”,培育創新人才

哈爾濱理工大學名譽校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王大珩院士倡導的“育人為本、追求卓越,崇尚實踐、亦能亦德”的辦學思想和教育理念,深遠影響著一批批哈理工學子,成為哈理工最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

如今,哈爾濱理工大學已有4人成長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們在各自崗位上潛心研究、勇攀高峰、甘為人梯、獎掖后學,成為哈理工人傳承王大珩院士科學家精神的具體體現。

圍繞國家戰略,以機電特色服務裝備制造業

70年來,幾代哈理工人牢記使命,面向國家裝備制造業發展,主動對接國家重大裝備和龍江重大戰略,以機電類優勢學科主導科研,以產學研聯合優勢服務社會,形成了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研究成果。

哈理工人解決了納米電介質材料、大型發電機組、高效切削系列刀具、核乏燃料儲運容器等一批國家和行業發展的關鍵工程技術問題﹔在電介質工程、金屬鑄造、金屬切削及刀具研發、電機及其驅動控制等領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同時在低噪聲三相異步電動機的研制、沖天爐熔煉自動檢測和優化、曾侯乙墓編鐘的激光檢測及復制、某型直升機密封構件等一大批國之重器的研發中留下踏實足跡。

挑戰世界難題,研發諸多“首個”原創成果

面對石油企業急於解決油田電泵井採油生產過程中連續監測井下地層壓力及溫度變化的世界性科技難題,哈理工雷清泉院士課題組歷時13年,最終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研制了用於潛油電泵井下監測的半導電聚省醌粉末材料制備的溫度壓力雙參數傳感器,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類似這樣的首創在哈理工還有很多。李振加教授團隊開發了我國第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三維復雜槽型車刀片,解決了航空發動機、大型水電建設工程、核電站設備等國家重點項目機械加工中的關鍵技術﹔趙洪教授團隊開發出世界電線電纜發展史上首個由我國發明並主導規模化應用的LED紫外光輻照交聯聚乙烯絕緣電纜制造技術與裝置,實現了關鍵絕緣材料的國產化,每年節省近10億元採購成本。

在哈理工,還有很多已成長起來的青年學者。“洪堡學者”胡軍教授、“石墨—石墨烯協同創新中心”負責人陳明華教授、許家忠教授、遲慶國教授等,傳承老一輩科學家精神,在各自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原創成果,為行業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李麗雲 成方哲)

(責編:李依環、馬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