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教運動,更教學生成長

——上好體育課從何處破題(下)

本報記者  王  亮  孫龍飛  陳晨曦
2020年09月11日08: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如今,創新教學形式與內容,鼓勵引導學生彰顯個性,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習得體育技能、培養運動興趣,成為體育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隨著體育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如何補上體育老師隊伍建設短板,拓展他們的職業成長空間,激發他們的教學活力與潛能,也成為提升體育課質量的發力重點。

  

  教師節前趁著周末,北京的滕女士和幾個小學同學一起來到宣武體育場,看望已退休的小學體育老師王樹華。見到王老師,說起當年的校園趣事,大家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時代。這群已畢業20年的同學,曾在北京市大木倉小學(現西單小學)跟隨王樹華學習壘球。球場上一起吃過的苦、嘗過的甜,還有王老師生動的教學,都令大家難忘。壘球陪伴著他們成長,聯系著師生情誼,成為一生的財富。

  勤於付出、樂於奉獻,和學生打成一片,像王樹華這樣的老師,也是很多人成長中的體育課記憶。

  如今,創新體育課教學形式與內容,鼓勵引導學生彰顯個性,讓學生在體育課和體育活動中提高身體素質、習得體育技能、培養運動興趣,成為體育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同時,隨著體育在校園中的位置越來越受重視,如何補上體育老師隊伍建設的短板,拓展體育老師的職場成長空間,激發體育老師的教學活力與潛能,也成為提升體育課質量的發力重點。

  體育老師隊伍建設取得進展

  近年來,中小學體育老師隊伍建設已取得一定進展。據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測算,體育老師缺口總量已由5年前的超過20萬縮小到如今的不足16萬。“現在缺口主要集中在小學和初中階段。”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衛生藝術教育研究所所長吳鍵表示。

  “小學缺少體育老師的直接原因是開課數相對較多。”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教研院體育教研員車純介紹,小學一、二年級每周4節體育課,小學三至六年級和初中階段每周3節,而高中階段每周隻有2節。“近幾年,不少中小學都在加大體育老師的招聘力度,但距離實際需求仍有差距。”

  體育老師數量亟待補充,質量也需提高。

  吳鍵認為,目前我國體育師資隊伍主要存在兩個問題,“部分體育老師的體育技能水平還有欠缺,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有待提高﹔此外,對課堂教學改革的進取心、對先進技術手段的接受度也要持續提升。”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教科院體育教研員江華認為,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是體育老師的主要來源,但上崗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一個新老師來到學校,如果3年沒有變化,5年就會退化。在幾個發展的關鍵期,要持續進行全方位培訓。”江華說。

  體育老師的綜合能力在提升

  左手摁著籃球,右手撐著地板,15秒后左右手動作互換……首都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籃球隊隊員、初二學生張子恆認真地進行著體能訓練,隊友許思齊在一旁將訓練場景拍攝下來,准備發到微信群裡打卡。“疫情期間,學校籃球訓練無法正常開展,為了讓隊員保持訓練節奏,我們要求隊員每天在微信群中打卡。現在,節假日也沿用這種方法督促訓練。”學校體育教研組組長馮建民介紹。

  馮建民認為,體育老師在教學工作中應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不斷創新教學方式,“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此外,“各地適合開展的體育項目不同,每位體育老師精通的項目也不一樣,應有針對性進行差異化教學,激發學生參與體育課的熱情。”馮建民說。

  近年來,除了學歷上的要求,體育老師的綜合素質越來越受重視。在很多學校招聘體育老師的環節中,筆試包括教育心理學、體育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等綜合內容﹔面試不僅考察專業技能,還特別關注語言表達和課堂教學能力。“整體來看,體育老師的綜合能力在不斷提升。”車純介紹。

  體育老師不僅是體育項目的教學者,更是“育才造士”的重要力量。已經82歲的王樹華每周末還會到俱樂部指導孩子和年輕教練。在他的課堂上,總能見他對學生豎起大拇指。他善於觀察每個孩子的變化,把夸獎挂在嘴邊,就算是學生動作做錯了,他也會笑瞇瞇地糾正,從不大聲訓斥。

  課堂上以鼓勵為主,這是王老師的教學風格。“小學的孩子愛玩愛鬧,教學不能過於嚴厲,要充分了解他們的心理。”王樹華說,“體育不光要教會孩子們技能,更要教會他們如何做人。”

  體育老師的角色在悄然改變

  近年來,隨著家長對孩子體質健康更加關注,社會上各種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校園裡,體育老師也受到更多重視。“現在家長對體育的理解越來越深刻,對體育老師的認識也在發生改變。”車純說。

  同時,體育老師在校園中的角色也在悄然發生改變。江華介紹,隨著校園文化生活的豐富,不少體育老師成了多面手。在德育工作、安全工作以及校園整體活動等方面,體育老師的身影越來越活躍,“不少優秀的體育老師憑借自己的努力在更高層級的崗位上發光發熱。”江華說。

  在北京陳經綸中學帝景勁鬆分校體育教研組組長劉娓楠看來,上好體育課是體育老師獲得認可的前提。“照本宣科也能完成教學任務”,但她認為,這並不是對學生負責的做法。有一年寒冬,盡管要冒著刺骨的冷風跨校區上課,但劉娓楠和同事們還是堅持把體育課上到了期末考試前一天。“體育課錘煉學生意志,作為體育老師我們不能先叫苦。”

  北京市朝陽區教研中心體育教研員孫衛華認為,體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迎難而上,主動作為。他說,曾有一位校長向他講述了體育老師為學校帶來的驚喜,在該校一年的科研專項申報中,體育老師提交的項目佔了一半多,學生的體育成績上去了,還有了全方位的成長。“先有作為,自然就會被重視。”孫衛華說。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11日 15 版)

(責編:郝孟佳、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