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開學季下的“校園保衛戰”
8個月過去了,你的母校還好嗎?
冬去春來,距離寒假時的匆匆離開已經過去了大半年。如今,大學校園裡終於恢復了曾經的生氣。很多歸來的大學生都表示,要回來“保衛校園”。
8月29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迎來了首批返校學生。文化與傳播學院的學生汪欣然表示,在經歷了半年多的居家學習后,終於重新踏入校園,正式開啟大四生活。生活能夠步入正軌,汪欣然很開心。
從校門口、宿舍樓門口、食堂門口各個場所的體溫檢測點,汪欣然能感覺到“學校在防疫措施上下了很大功夫”。雖說比平時稍麻煩一些,但是汪欣然理解學校是“為了讓大家的安全有保障”。她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保護’學校,我們要做的就是配合防疫工作,好好學習,不負時光”。
“保衛校園”,是為了以更嚴的防控措施,換來一個正常的大學生活。
如今,全國高校根據新老生、不同年級、不同地域,分批次在8月下旬至9月開學。在不久前教育部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登峰表示,校園防控措施要比社會其他群體更“嚴”。
他表示,當前,全國絕大多數地區疫情防控風險等級為低風險,社會面防控要求相對“寬”。學校全面開學復課,學生們聚集在一起學習、生活,學校將成為人員高度密集場所,要守住廣大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底線。
在這個特殊的開學季,大學生們的體驗如何?
據統計,自8月15日到9月1日,北京93所高校在校生數量已超過20萬人,平均每天返京學生約1萬名。
8月26日,清華大學舉行2020級研究生開學典禮。鑒於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本次開學典禮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
馬倩雯是清華大學公管學院2020級博士新生。她說,今年的開學典禮雖然因為疫情而特殊,但也在線上線下的相聚中別有一番溫暖。從報到到開學典禮,她感受到學校在盡最大努力保障同學們的正常入學。
由於疫情的原因,報到期間學生家長和社會車輛無法進校。作為清華大學暑期團校12班黨支部書記,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的王宇航組織黨員和班干部成立了志願服務團隊,幫助班裡和身邊的同學搬運行李,在迎新期間細致入微地完成每一項工作。
“我期待未來在清華園裡既能夠深耕學術研究,又能夠從身邊力所能及的事情出發,胸懷一份家國情懷和社會關切,不斷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雖然是2020級研究生新生,王宇航已經迅速適應了新環境,開始為其他同學提供幫助。
如今,高校都為常態下的校園疫情防控做好了充足的准備。
9月1日,北京大學迎來了2020級本科新生。據悉,2020年該校共錄取4326名本科新生。
為保障開學后校園安全和師生健康,北京大學通過信息化手段記錄學生每日健康狀況和入學報到的防疫信息,基於學生的健康狀況、所在地和主要軌跡,提前審核學生到校報到條件,核驗學生到校前7日內的核酸檢測結果,並生成綠色的到校報到通行証。報到當天,學生持通行証核驗身份信息並經測溫無異常后即可入校。
北京大學總務部副部長張勇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目前,學校的公共區域均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教學樓、餐廳、宿舍等校內公共區域入口均安裝有體溫監測設備,動態監測出入人員體溫,有異常將及時發現並上報。“開學后,我們會引導學生堅持佩戴口罩、每天測溫,同時建議同學們和老師們‘非必要不外出’。學校也會做好消殺工作,最大限度保障校園安全”。
8月29日,北京交通大學同樣迎來了首批返校學生。在掃描返校二維碼,並出示返校“綠碼”、接受檢測后,學生就可以進入校園。若想進入宿舍,學生要在公寓入口處完成信息登記、出示返校“綠碼”、刷卡報到、測溫等步驟。據了解,該校學生將分成8個批次依次返校。
雖說在校園裡生活仍有些不便,更不能讓學習生活狀態完全回到疫情之前,但是學校和老師都在努力讓疫情帶來的不便降到最低,讓這些歸來的學子生活得舒心。
9月1日至5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新學期老生返校工作正式展開。從走進校門,到走進宿舍門,學校制定了嚴格的學生入校流程。在學生返校前,學院已提前下發通知,要求學生返校時准備好身份証原件、學生証或一卡通、本人核酸檢測報告、健康寶、大數據行程卡、校園通行碼六項材料,入校時這些材料將由臨時工作區的老師們進行一一核驗,檢查無誤后方可進入學校。
因為前期准備充分,該校英語學院大四學生虎國蘭用5分鐘就走完入校流程,“我們返校學生感到很貼心,很溫暖。”
隨著全國高校的陸續開學,不少大學生也在為學校的“封閉管理”而感到焦慮。對此,王登峰回應稱,“校門管理的技術方案既不是封閉式管理,也不是不許出來,但是同時又要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而且高校師生應該是同樣的要求。”
王登峰表示,教育部與衛健委聯合印發的《高等院校秋季學期疫情防控技術方案》裡面對此作出了明確的要求。“主要是兩方面:第一,要嚴格做好校門管控,也就是所有進出校門的人都要查驗身份、查驗體溫,而且要做登記。第二,我們要求廣大師生非必要不外出,盡量讓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空間固定。同時不去參加一些聚集性的活動,特別是在空氣不流通的場所”。(葉雨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