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商店和環保(海外學子看海外)
行走在英國城市的街道間,最先吸引我注意的是路旁商店那些裝飾別致的櫥窗,經常會看到有路人在它們面前駐足流連。
剛到愛丁堡時,我在宿舍附近的街道上總能看到這樣的店鋪,它們的商品種類繁多,從餐具、擺設到服裝和禮品卡片,頗有雜貨店的感覺。而這些店鋪的招牌上卻是“英國癌症研究所”之類的字眼,不禁使人望而卻步。后來,我才發現,這些打著各類機構旗號的商店是“慈善商店”,售賣的主要是二手物品,一般多為服裝,還有各類生活用品和書籍。慈善商店主要由當地志願者運營,它們的收入被用以支持各類公益事業和研究工作。由於定價便宜,慈善商店很受英國居民的歡迎,其中的商品也多為快消品。
開始頻繁光顧慈善商店以后,我收獲了很多便宜的書籍和小玩意兒,有時候淘到看起來極新的東西,感覺像撿到了寶貝。在慈善商店裡我經常看到退休的老年人,似乎他們每天的日常活動就包括去街邊的慈善商店挨家挨戶地逛一逛,有時順便捐出一些自家不用的東西。無形中,慈善商店在居民區形成了完整的系統,它們的存在不僅促進了公益事業,還為環保做出了貢獻。
確實,二手消費是解決環境危機的一個有效途徑。很多時候,我們並不需要購買全新的物品,尤其是像書籍、服裝等成本不高、人們又傾向於大量囤積、超出實際所需的商品,二次利用是完全可行的。
以愛丁堡為例,愛丁堡大學每年都有大量的新生入學,其中不乏許多遠道而來的留學生。對於剛剛搬來新城市的學生,有許多日常用品需要採購,而這些鍋碗瓢盆之類的雜物在他們畢業后也不會隨身帶走。因此,本地的一家環保組織想到了一個好方法。他們每年聯合本地的學生宿舍收集學生們棄置的廚具和生活用品,在開學后面向新生開啟“免費集市”,讓他們隨意挑選自己需要的物品,從而避免大量生活用品的浪費。事實証明,該活動獲得了極好的反饋,每年新生集市前都會排起一條長龍。
食品也是一個常常被人忽視卻一直存在的浪費的地方。由於保質期的限制,超市每天都要按照行業規定下架許多過期的食物,但也有一些蔬菜水果和面包等食物並未變質,還可以食用。針對這種情況,本地的環保組織找到了對策。一些志願者在超市打烊后去領取當天要處理掉的食物,轉而運送給當地的公益機構,免費分發給低收入家庭和無家可歸人士。
暑假期間,我加入了愛丁堡一家環保商店的志願者團隊,在他們運營的二手商店裡就有這樣一個“食物站”,將志願者從各大連鎖超市“援救”來的食物上架。這些食物也面向公眾開放售賣,人們可以按斤稱重,隨意付費。加入援救食物行動的志願者都是普通市民,看著他們在工作之余騎著腳踏車奔波輾轉在城市的各個街道,早出晚歸地運送食物,不禁令我感慨社會責任心的力量。
環保是一個范圍很廣的詞,大家對其的認識和理解也各不相同。但英國的環保消費模式帶給我許多啟發,希望在未來,人們的消費選擇可以更環保。
(寄自英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