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探索大類培養新模式 這兩個書院要給學生更多選擇權

2020年07月31日08:40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探索大類培養新模式 這兩個書院要給學生更多選擇權

  又一所高校成立了書院。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舉行明德書院、明理書院成立揭牌儀式。2020級的部分新生就將進入這兩大書院。

  書院將在人文基礎學科和理工基礎支撐學科先行探索,打破院系邊界、專業邊界,構建與大類培養相適應的管理體系和機制。

  2005年,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開始探索書院制改革。如今,大學書院數量逐年增多,書院發展模式也日益多元化。據不完全統計,現在我國已有50多所高校設立了近200個書院。

  中國人民大學教務處處長龍永紅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指出,實施書院制是近年來中國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項探索,“其最大特點在於適應大類培養改革目標和要求”。

  有效落實通專結合的培養要求

  許多高校已經開始了大類招生、大類培養。也就是說,高校把相同或者相近的學科門類打包,按一個大的類別統一招生。學生入校后,經過1年到2年的基礎培養,再根據個人興趣和意願進行專業分流。

  這樣一來,學生選擇專業可以更加理性,也能在大學初始階段,構建更為寬廣、扎實和深厚的知識體系。

  而且,在高考綜合改革背景下,高校要作為一個整體在生源市場上立足。如果按照細分專業招生,各專業之間的分差可能會非常大,招生就會不均衡。因此,對學校來說,院系之間要形成合力,聯合招生。

  但將學生按大類招進來后,如何真正做到大類培養?

  龍永紅說,大類培養是近年來高等教育改革的熱點,各個學校根據自身情況採取了不同方案。他認為,要真正有效落實大類培養的宗旨和目標,需要從幾個關鍵因素上尋求突破。

  首先,要以問題為導向,不斷審視、反思和討論,在觀念上突破傳統封閉的專業思想和理念,特別是狹隘的院系、專業歸屬感﹔二是打破傳統以專業教育為主導的院系、班級組織管理體系機制,為實施大類培養和最大限度賦予學生課程和專業選擇權利掃清組織機制障礙﹔三是樹立能夠真正體現大類培養的理念目標,有效落實通專結合、寬厚基礎和個性發展的培養要求,建立符合人才成長規律、教育教學規律、學科專業規律的培養體系、課程體系、發展指導體系和培養管理機制。

  院系管理體制成為大類培養障礙

   既然已是大類培養,書院的作用又是什麼?

  根據公開報道,此次成立的明德書院,承擔人文科學試驗班第一年的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明理書院則承擔理科試驗班第一年的學生管理工作。

  龍永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人文試驗班近100人,加上三個人文基礎學科班級的90人,共有190人,他們就讀的專業分散在四個學院。理科試驗班將近400人,他們就讀的專業分散在五個學院。

  學生在專業分流前並不能明確所屬學院,所以必須有統一的教學和學生管理以及課外學習生活的組織。在成立書院前,學校採取學院托管的方式,但龍永紅指出,這與大類培養理念和目標是不匹配的,甚至是相悖的。

  “事實上,傳統的院系封閉管理體制,已成為大類培養理念和目標有效落實的關鍵制約,傳統專業封閉思想的頑固堡壘,已成為構建和實施通專結合、寬口徑培養、個性化選擇發展人才培養體系的根本性障礙。”龍永紅說得犀利。

  2018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談到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計劃時指出,書院制人才培養模式可能是我們要探索的人才培養模式之一。實際上,書院制的來源有中國傳統書院和西方住宿制學院兩個脈絡,目前國內大部分書院制改革主要來源於西方住宿制學院。吳岩指出,要把西方的書院和中國的書院結合好,培養的學生不僅要有才,還要有德,要有熏陶、有浸潤。

  龍永紅表示,明德和明理書院將圍繞“擴大學生自主權、選擇權,鼓勵學生跨學科、跨專業學習,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專業和課程”來改革教學管理制度,並為學校全面深入推進大類培養改革探索積累經驗。

  具體來說,明德書院和明理書院將負責對納入書院管理的拔尖計劃項目等實施統籌建設和管理,按照教育部的目標定位,和中國人民大學的實施方案,聯合相關學院和學科,匯聚校內外、國內外一流資源,協調推進各項創新制度,構建先進的拔尖人才培養體系,搭建“開放性、研究性、國際性、挑戰性和個性化”的拔尖人才培養平台。

  書院制改革不可能一勞永逸

  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主任劉海峰等人曾指出,書院制教育組織模式的興起,也是嘗試從組織架構上重新設計與專業學院相互配合和相互適應的本科教育組織新模式,本質上是要打破育人的地理空間、打通育人的單一途徑、創新育人的多元形式,從而為人才培養服務。

  在劉海峰的研究中,書院和學院如何合理分工合作是書院制教育模式下長期存在的難題。“在改革不夠徹底、邊界不夠清晰、分工不甚明確的情況下,書院的出現使管理主體增多、管理層級增加,專業學院和書院的關系陷入僵持甚至對立的困局。”他指出。

  對這一問題,龍永紅強調,書院及相關專業所在學院是一個人才培養共同體。學院應主動研究和規劃人才培養工作,在書院協調組織下參與培養方案、培養計劃的研究制訂,依托自身學科專業積極開展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課程建設,積極組織開展教學研究、教學改革,豐富課內課外教學資源,發揮學院在人才培養方面的主體職責。此外,學院接受學校和書院統籌安排的招生工作、教學任務、學生課外活動指導工作,配合書院做好輔導員、班主任的配備。

  書院制改革不可能一勞永逸。成立書院之后,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龍永紅坦言,由於文化和制度差異,特別是大學治理結構以及人才培養的理念、體系和管理模式存在極大不同,若把西方書院制模式照搬到中國,就會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其核心問題還是書院定位不清晰,與人才培養體系、管理體系和機制不能協同和銜接。

  “要把西方書院與中國書院結合好,關鍵是要從根本上認識哪些是中國歷史文化的固有特質。中國書院定位和構建應該以這些特質為土壤,要從人才培養理念、教育教學規律和發展現狀與趨勢出發,理清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方向、亟待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龍永紅認為,書院制改革應以破解這些矛盾和問題為導向,與相關的體制機制改革進行整體協同推進。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