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后疫情時期,在線教育如何乘勢而上

——CIEC2020(第五屆)中國互聯網教育大會舉辦

2020年07月28日10:41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7月28日電(孫競)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3個部門共同發布《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提出支持15種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其中,在線教育被放在了重點支持發展新行業業態中的第一個。《意見》明確要“大力發展融合化在線教育。”

24日,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國家開放大學指導,《中國遠程教育》雜志社、中國互聯網教育領軍會主辦的CIEC2020(第五屆)中國互聯網教育大會舉辦。

在線教育迎來新契機 面臨新一輪改革和創新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空前的教育中斷,近200個國家和地區採取學校停課措施,至少15億學生和6300 萬名中小學教師受到影響,涉及到幾十萬所甚至上百萬所學校。

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原司長、國家督學、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執行會長孫霄兵指出,雖然疫情給在線教育帶來新的契機,但隨著在線平台技術日趨成熟,最終在線教育比拼的還是教育產品和服務質量。所以提升品質和質量,增強在線教育的個性和交互性,至關重要。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常務副會長張少剛提到,全員“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實施半年來,各類教育,所有學校都在想方設法利用各種網絡進行遠程教學。這既是戰疫情的應急之舉,也是檢驗近些年,大力推動“互聯網+教育”取得的成績,在大范圍應用后的實際效果。

他從疫情期間在線教學過程中學生、教師、學校三方面暴露的問題,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一是在網絡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個體差異被無情地放大﹔二是在網絡教學中,教師網絡教學能力的個體差異被無情地放大﹔三是在網絡教學中,不同學校管理與服務能力的差異也被無情地放大。

“未來,病毒和疫情不會全是偶發的、孤立的,短暫的事件,網絡社會及其網絡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將得到進一步的強化。學生、教師、學校出現的新問題,會驅動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評價的新一輪改革和創新。”張少剛說。

國家開放大學副校長鞠傳進談到,新冠肺炎疫情使中國2.7億在校生受到影響。2月初,教育部發出“停課不停學”通知后,全國所有線下教學全部轉移至線上,2.7億在校生涌上網絡平台,開啟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在線學習。作為中國遠程教育的主力軍和“國家隊”,國家開放大學大量師生也親自投身到這場疫情防控戰役中。

融合化在線教育將成為未來教育的重要特點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認為,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融合化的在線教育、線上線下集合的常態化的教育將會成為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針對轉型,他提出“教育新基建”,一是建立國家課程資源平台,二是建立國家學分銀行,三是發展新型學習中心。

“互聯網教育也好,傳統教育也好,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應該看清楚整個教育發展的新趨勢,這樣才能重新構建真正的教育業態和格局。我們期待能夠從這次疫情中,進行學習和反思。后疫情時代,能夠通過教育新基建,創新教育,為中國教育進一步健康發展,也為互聯網教育發展,做出新貢獻。”朱永新說。

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在報告中指出,2020年在中國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發展史上是一個標志性節點,具有重要的裡程碑意義。這次疫情期間,全國范圍內超大規模在線教育的有序實施,是一次“史無前例、世無前例”的創舉。

他認為,疫情期間的大規模在線教學實踐所取得的成果經驗彌足珍貴,但在推進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在線教學形態單一,教學模式創新不足﹔二是質量保障能力較弱,在線教學效果與線下“實質等效”還有差距﹔三是技術支持能力不足,信息化基礎設施仍需加強﹔四是教師信息素養仍顯不足,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有待提高。

“后疫情時期,我們要總結經驗、鞏固成果,謀篇布局疫后教育信息化發展。疫情讓我們經受了考驗,在線教育更加受到社會關注,‘互聯網+教育’日益深入人心。面對后疫情時代的教育信息化重大戰略機遇期,我們還有許多新的挑戰、新的問題要共同面對、深刻探討、乘勢而上。”雷朝滋說。

(責編:孫競、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