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大學的每一份走心,足以讓畢業生倍感暖心

於洪良
2020年07月21日15:39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歷史注定會銘記2020年這個特別的年份,全國874萬名應屆高校畢業生也不會忘記這個特殊的畢業季。

疫情肆虐,人間有愛﹔疫患未消,學府情重。

這個畢業季,大學校園處處“畢業寄”。 因為疫情,一些畢業生無法回學校參加畢業典禮,留在寢室的個人行李怎麼辦?不少高校師生員工齊上陣,給未返校畢業生提供了貼心的行李寄送服務,讓學生的需求在疫情防控中得到呵護。比如,北京科技大學將普通物品與易碎、貴重物品分開打包、分開寄送,並且為貴重物品進行保價,全部免費郵寄到家﹔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的志願者團隊,通過線上會議平台,讓畢業生可以全方位全過程看到自己的宿舍,確認自己的物品﹔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的畢業生,最近陸續收到了學校在端午節假期寄出的包裹,每個人的包裹上都有教師的親筆簽名及寄語,包裹中還有用大篆字體篆刻的帶有學生姓名的專屬印章。

寄者真心,收者暖心。有畢業生說,在收到行李的一刻,感覺畢業就像離家一樣的不舍,老師們的悉心像極了母親般“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這個畢業季,母校心到情到“禮到”。受疫情影響,線下畢業典禮無法舉行,很多高校為學生精心准備了畢業紀念品。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為4000名畢業生量身定制的畢業紀念戒指,由學校珠寶學院校友設計,戒圈內側刻有“艱苦朴素 求真務實”的校訓以及每一位畢業生的姓名、學號。盛放戒指的禮盒特意設計成學士帽,禮盒內附有一封書記、校長的信。寶石學專業2020屆碩士畢業生祝源收到了戒指后表示,“拿到戒指的時候真的很驚喜!戒指造型簡潔,卻深藏著耐人尋味的意義:江水般友誼和山峰般師恩下升起的寶石,猶如我們在校生活的縮影﹔鐫刻的校訓和姓名、學號,映射著我們和學校的關聯,充滿學校對每一位畢業生的期願。戴著戒指,能感到自己是時刻被挂念的,被期待的。戒指上的校訓,讓我們在未來的路上更有底氣,更有力量。”

無獨有偶,北京林業大學帶有每人學號的木尺,電子科技大學嵌入芯片的鑰匙扣,西北師范大學包含水塔山土壤、丁香花種子、昆侖凍石印章等在內的畢業禮盒……這些精心設計的畢業文創,寄托著母校對學子的情誼與祝福,成為畢業季裡的一股股暖流與驚喜。手捧如此“走心”的禮物,不少畢業生熱淚盈眶,留言表示在這個特殊的畢業季,收到這麼有情有義的紀念品,“太感動了”“很幸福”“這份專屬記憶讓人刻骨銘心”......而在網絡上,網友們也對這份禮物給予點贊和好評。

這個畢業季,大學的標配是“雲”。疫情雖然隔斷了師生彼此當面道別,但成長在“雲科技”裡的“95后”們,卻是線上互動最先試水,也是最快適應的一個群體。依托科技手段和新奇創意,畢業典禮在“雲”上舉行,成為這個畢業季獨特的風景。

在清華大學,16個分會場、雙語直播相結合的畢業典禮,線上線下同時舉行﹔在南京郵電大學,機器人代替畢業生接受導師撥穗,學生通過機器人面部屏幕向師長致意﹔在中國傳媒大學,有畢業生在沙盒游戲中模擬畢業現場,聆聽發言,走上紅毯,還可以俏皮地跳一跳、飛一飛……西北師范大學在黃河游輪以及黃河蘭州段兩岸啟動了以“揚帆追夢正當時”為主題的畢業季特別活動。6月20日,在武漢大學,升國旗、奏唱國歌,畢業典禮現場與5G直播同步進行,讓未到現場的學生感到一絲欣慰。還有的則開出長期支票,如山東財經大學承諾“今后學校任何一年的畢業典禮,也都是2020屆畢業典禮,母校永遠等著你們回來,和你們一起慶祝畢業,哪怕10年,20年!”

一事精致,足以動人。

上述舉動都稱不上轟轟烈烈的大事兒,但是很具體可感,“小”處有洞天,細微見精神,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這些高校的獨具匠心,讓人領略和感受到了育人的定力、創新的魅力和愛學生的匠心。

走心之舉彰顯育人的定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不是一句口號,真的需要心無旁騖,久久為功,善做善成。辦教育,無論何時何地都需要始終“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辦大學,尤其需要這樣一種執著與定力,認准的事長期堅持,不左顧右盼不東張西望。始終把“立德樹人”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既是目標任務,也是根本遵循。“畢業即始業”,一個是開始,一個是結束,事實上任何人、任何一個學業都沒有完結的時候。無論是舉辦“雲上典禮”,還是費盡心思開展“花式送別”,背后折射的是一所大學對畢業學子的關愛,更是對新起點的殷切祝福。

走心之舉盡顯創新的魅力。突如其來的疫情,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原有的畢業安排。但正是因為特殊經歷,讓同學們把個人命運和家國情懷更加牢固地凝成一體,把青春記憶和國家記憶緊緊地融合在一起,進而豐富了自己的人生。為了不讓畢業生留有遺憾,這些高校不慢待不敷衍,而是卯足了勁頭,做足了暖心護航,順應了畢業生們的期待,為母校記憶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有畢業生感慨,這樣的畢業典禮少了些儀式感,多了些新鮮感﹔少了些現場感,多了些歸屬感﹔少了些固定模式,多了些難忘回憶。正所謂“禮為情貌者也”,讓人銘記的不只是畢業典禮那庄重的布置、宏大的場面,更是師長致辭背后的師生情、言笑晏晏中的同窗意。當大學畢業生帶著校長的祝福、勸誡和期許踏入社會,青春的火焰一定更加熾熱。由是觀之,創新,難嗎?不難,真不難﹔隻要人人心中有創新的願望,並努力將之付諸行動。教育創新、管理創新和工作創新就在身邊,並非高不可攀遙不可及。願這樣的“自選動作”越多越好。

走心之舉昭示愛學生的匠心。任何時候,堅守“育人為本”都是大學的正道。見証和親歷了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相信每一位畢業生都對“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有了更深更新的理解,也對我們這個國家這個社會這個民族有了更濃更真的歸屬感依賴感﹔畢業無關別離,未來再見有期。時光將會証明,經歷了這個特殊的畢業季,留在大家校園回憶中的,不僅有曾經的成績、論文與考試,還有疫情中居家生活的自律、雲端學習的努力、投身志願的奉獻以及危機來臨時的擔當,這些都將成為他們人生遠航的財富。當下,大學生群體的學習生活“無人不網”“無處不網”“無時不網”,因而對他們的教育、管理和服務既需要用心、用情、用力,更需要號准脈、開好方、下准藥,變“大水漫灌”為“細水滴灌”,絕不能高調說教,要力求“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

教育怎樣,未來就怎樣。大學有什麼樣的精神氣質,滋養出的學生就具有什麼樣的精神氣質。真正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需要每一所大學都如同今年的畢業季這般用“走心”贏得“暖心”,把每一個教育環節都落細落地、做得更精致更別致,凸顯教育方式的親和力,豐盈教育手段的文化味,那麼,學生才會入心入腦入行。

(作者系山東省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編:李依環、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