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講解員毛浩夫:講述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
毛浩夫(右四)在講解工作中。
毛浩夫(右三)正在向外賓講解井岡山的故事。
2014年,“85后”的毛浩夫從英國赫爾大學金融系畢業回國。在南昌工作兩年后,他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井岡山,成為井岡山革命舊址的一名講解員。
巍巍井岡山,毛浩夫將青春留在了這裡。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毛浩夫,聽他講述自己與井岡山結緣的故事,而對於如何更好地講述井岡山精神的時代意義,毛浩夫也在挖掘著內容與形式中的更多可能。
心底的種子生根發芽
“俏也不爭春,隻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2016年,正在休年假的毛浩夫回到井岡山,旁聽爺爺毛秉華的一節培訓課。在那節課的最后,毛秉華引用了《卜算子·詠梅》作為結束語。
“革命烈士就好比是梅花,將最寶貴的鮮血與生命無私奉獻給了革命事業。”毛秉華的這番話,不僅打動了在座的學員,也讓毛浩夫感到心中一震。
毛秉華曾任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館長,從上世紀60年代調任至博物館后,講好井岡山的故事便成了他一生的使命。從小到大,毛浩夫在爺爺身上見到了太多井岡山的烙印,毛秉華不僅在講述過去,幾十年來,他也在不斷收集關於井岡山的新的黨史資料,追尋著歷史新的足跡。
50多年來,毛秉華講了兩萬多場井岡山的故事,爺爺半個多世紀如一的執著堅守,毛浩夫全都看在眼裡。“井岡山像是一顆埋在我心底的種子,它一直在那裡。或許在等待某個時間點,之后便會生根發芽。”毛浩夫說。
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裡,收藏著陳毅安烈士寫給妻子的一張英文新年賀卡,字體優雅、內容清新流暢,第一次見到這張賀卡時毛浩夫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忽然意識到,在堅毅嚴肅的外表之下,每一名紅軍戰士都有著非常可愛、活潑的一面,有著一個個溫情的故事。因此講解他們,並不只是陳述歷史,更要還原歷史背后的溫度。
“我又能為此做些什麼?”
隨著了解深入,井岡山對毛浩夫來說卻變得陌生了。這片他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似乎有著太多他不曾了解的過往。歷史帶來的震撼越多,井岡山就變得越發“神秘”——這座山中的魅力引發了毛浩夫的深深好奇。
他決定留下。2017年初,毛浩夫從南昌回到井岡山,成為江西干部學院的一名現場教學講師,由此展開了一段重新認識家鄉、認識父輩的尋根之旅。
講好“雙語”故事
挹翠湖岸邊,清清嗓子,背上擴音器,在茨坪革命舊址群裡,常常能看到毛浩夫穿梭於一排排黃色干打壘土坯房之間的身影,他自信、從容,對井岡山的故事如數家珍。但是在剛開始做講解員的那段日子裡,卻並不像現在這樣順利。
“我的性格偏內向,不會在言語上表達太多,這是我從事宣講工作的障礙。因此在剛接觸講解的時候有壓力,擔心自己並不適合這個崗位。”毛浩夫說。
毛浩夫對自己的定位有清醒認識。在他看來,單論講解,自己比不過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單論歷史,自己又比不過黨史專業的學生。對自身實力做了全面評估之后,他意識到自己最大的優勢正是雙語教學。
若是接待外賓,如何能讓他們更好地讀懂井岡山、了解井岡山?毛浩夫費了不少心思。
第一,井岡山的故事自己得先領透。
第二,翻譯內容要確保准確無誤。
第三,要用外國人更易懂的方式增加有效表達。
為了要講好井岡山的故事,毛浩夫閱讀了大量的黨史文獻,並在其中探索國際表達,講解翻譯成英文時,還得結合具體語境仔細推敲。與此同時,最關鍵的,是讓這些故事真正走入外國游客的心裡。
“井岡山上講的是中國的故事,不少外國游客擁有與我們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若是簡單地用我們的慣性講述方式去講,游客腦中會一直‘放空’。我之前有過一次,單純按照翻譯一一對應著講,我能感覺到他們其實並沒往心裡去。”
外國游客缺乏共鳴,讓毛浩夫意識到,要想向外國人講好井岡山的故事,單靠字面翻譯遠遠不夠,更重要的還是得增加文化上的溝通與交流。
在此過程中,毛浩夫摸著石頭過河。圍繞井岡山,他在文化方面下功夫,並將相關內容揉進講解內容,外國游客便有了興致。“比如,很多外國游客對毛主席詩詞非常感興趣,我就把其中與井岡山有關的、或是在井岡山創作的詩詞都找出來,與講解相結合,擴充內容的深度與廣度。”毛浩夫說。
“中國共產黨原來是在這麼艱辛的條件下一步步走過來的。”一次,在聽完講解后,一名外國游客對毛浩夫感慨地說。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讓他感到欣喜——“有效表達”,自己或許逐漸摸著門道了。
開發線上課程
現在,毛浩夫的身份是毛秉華工作室負責人。爺爺去世后,他感到了這支接力棒沉甸甸的分量,接力棒中既有信任,還有新的期許。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毛浩夫的現場講解工作還未正式復工,工作室正在通過新媒體渠道進行內容生產與傳播的新嘗試。
“之前的講解更多還是面對面進行的,現在我們制作好視頻在微信、抖音等平台傳播,形式上更接地氣。大家也在思考著如何用更活潑、年輕人更喜歡的方式去講述歷史,講述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毛浩夫說。
錄制視頻並不是講解內容的單純上網。平常的現場講解短則10分鐘、長則20多分鐘,對於視頻來說顯然過長,觀眾很快便會失去耐心。毛浩夫決定凝練出最核心的觀點、選取新穎角度切入並大幅壓縮時間。短小精悍的視頻作品,才更符合新媒體傳播規律。
與此同時,工作室這些日子還在研發一堂名為“舊物初心”的新課程,將革命文物引入室內教學,聆聽文物背后的故事。為了新課程,毛浩夫已繪制好一張長長的史實考証計劃表,這其中有大量的實地走訪工作需要完成。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成了毛浩夫如今的關注重點。
2017年2月,井岡山正式脫貧“摘帽”,革命老區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何進一步發展產業,鞏固脫貧成果,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毛浩夫也想出一份力,他打算將課程與電商相結合。“井岡山有許多優質農產品,我們想推出一堂扶貧項目課程,希望在課程結束后能為村民、為一些農產品引流,在不同領域之間形成合作,為大家提供平台。這值得一試。”毛浩夫充滿信心地說。
(本版照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