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問題困擾廣西外流青年返鄉創業
缺人才 貸款難 培訓不實用
三大問題困擾廣西外流青年返鄉創業
近幾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有不少外出上學、打拼的年輕人紛紛回巢,返回家鄉創業,但缺人才、難融資、培訓不實用等問題依舊困擾著部分青年將事業發展壯大。
為了對廣西農村外流青年返鄉創業的情況進行全面了解,2019年8月以來,團廣西區委聯合廣西民族大學組成調研組,深入走訪了南寧、桂林、柳州等8個城市,通過實地考察和問卷調查等方式,形成“民族地區農村外流青年返鄉創業助力鄉村振興研究”課題調研報告。
調研組課題負責人廣西民族大學教授廖東聲表示,調查顯示,廣西外流返鄉青年創新創業意願較高,有87.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有創業意願,但是農村地區專業人才短缺、金融配套政策門檻過高,加上創業者對風險規避能力較弱、缺乏專業的管理知識和技術等問題,制約著他們回鄉創業發展。
人才短板制約鄉村創業者發展壯大
“招工:淘寶客服每月4000元-5000元。”在南寧市橫縣鄉鎮公路旁,時常能看到這樣的廣告牌。雖然這樣的工資比南寧市區的很多崗位都要高,但在當地依然很難招到合適的人。
橫縣麻掌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麻杰於2015年返鄉創業,隨著當地的茉莉花盆栽搭上電商發展的快車,他也日漸感到電商客服特別是主播人才短缺給他事業發展帶來的瓶頸。
麻杰自從2019年7月在網絡平台開始直播以來,他網店的營業額每天都在增長。今年盡管受疫情影響,但日營業額依然翻了兩番,每天在各大主流電商平台有1000多件訂單。
“現在直播帶貨是趨勢,京東、抖音、拼多多等各大平台都在搶人,目前開直播,平台對流量不收取費用,我們作為商家就可以利用免費的流量賺錢。”麻杰說,主播不一定要長得漂亮,但對綜合素質要求很高,要了解產品,懂得客戶的心思,並且表達能力要強。然而當地真正“懂”互聯網直播的人很少,有很多人來面試主播,但是都不符合他的要求,盡管他放低門檻先招聘淘寶客服,打算再進一步培養成主播,卻依舊找不到合適的人。
由於網店的主播人數不夠,麻杰不得不放棄早班人流較少的時段,隻在晚班高峰人流時段做直播帶貨。
在南寧市馬山縣白山鎮興華村上甘屯從事水果種植創業的返鄉大學生韋情也遇到同樣的問題。
2015年,韋情從廣西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畢業后,沒有像班裡大部分同學那樣選擇留在城市考個“鐵飯碗”,而是在積累一定工作經驗后,選擇了一條“逆向行走”的道路,與同學合伙籌集了42萬元啟動資金,回老家辦起合作社,種起水果。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往年在春節期間售賣的沃柑一時沒了銷路,既無北方果商來收購,區內也幾乎無人購買,“相比往年損失了近50%的收入”。
在這個特殊的春節,農特產品直播賣貨突然火爆起來,韋情和團隊成員一度認為這是個挽回損失的契機。他們抓緊在抖音上注冊了賬號,開始直播帶貨。但他很快發現,自己的團隊通過直播基本賺不到錢。
“我們一直沒有招到專業的直播人員,也沒有專業的策劃團隊。”韋情說,在當地人的傳統觀念中,農業就是七分天注定,每天風吹日晒,又累風險又大。再加上直播銷售農產品需要返鄉工作,年輕人認為農村沒有娛樂設施,還可能賺不到錢,“自然就沒有人願意回鄉就業”。
韋情團隊總共6人,不僅要處理財務、銷售、管理等事宜,還要親自上陣做直播,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從年初直播至今,粉絲數量仍然少得可憐,“隻帶出去了十來件貨。”韋情說。
雖然直播帶貨日漸火熱,政府也一直在推出相關優惠措施,但對於韋情而言,他的企業並非當地政府扶持的黑山羊特色產業,很難申請到相關補助。在資金短缺和人才匱乏的雙重夾擊下,這個創業多年的小伙兒坦言堅持下去有點兒難。
貸款融資難困擾初創青年
“創業那麼多年來,我隻拿到過一筆10萬元的免抵押貸款,那還是當時針對返鄉創業大學生的。”廣西金誠雙豐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文明接受採訪時說。
在廣西大學讀完研究生后,張文明決定留在廣西,從事動物養殖的種苗培育和技能培訓服務。但創業10年來,除了那10萬元的無抵押貸款,其余的資金全是自籌。
2016年,范宏從柳州一所大專畢業后,引進澳洲淡水小龍蝦到家鄉南寧市上林縣,開始創業。4年時間,他的基地利用“蓮蝦共生”模式,養殖生態小龍蝦,帶動了當地384戶貧困戶1500人脫貧。但拿不到貸款始終是他遇到的一大問題。
養殖小龍蝦起步初期,范宏曾向中國農業銀行、廣西農村信用社申請過創業貸款,由於財務報表一直不規范、無力承擔抵押額度等原因,申請了兩年都沒有領到貸款。
當時,為了擴大甘蔗種植的大戶數量,廣西南華糖業有限公司與當地銀行針對上林縣散戶、大戶推出了“甜蜜貸”貸款,糖廠每年派專員去地裡測量大概產量,以給出相應貸款額度。范宏將家中租賃的700多畝地所種植的甘蔗,通過糖廠擔保拿去銀行評估后抵押,再加上家裡之前積攢的資金,才最終湊齊300萬元的啟動資金。
“如果沒有那300萬元,我今天肯定帶動不了那麼多人脫貧,但我到現在也拿不出300萬元的抵押額度去向銀行申請貸款。”范宏說。
從事農業者,若想向銀行申請大額度貸款,就必須拿出房產証或值錢的車子進行抵押。但對於微小型企業和農村創業青年,土地是租賃的,大部分人短時間內無房也無車,根本無法申請抵押貸款。
廖東聲在調研中也發現,廣西外流青年返鄉創業企業的規模普遍較小,以小微企業為主。調研結果顯示,每月支出在5000元以上的創業青年的數量僅有80位,佔樣本總量的12%﹔大部分創業青年的每月支出集中於1000元-3000元水平。
“規模較小的主要原因還是受到資金的限制,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大多數受訪者創業資金都來自個人存款和家庭支持。對這一部分青年而言,他們資本保有量較少,融資困難。因此,在創業初期很難將規模擴大。”廖東聲說。
廣西也曾出台過微小型企業小額度擔保政策,但接受採訪的農村青年創業人員都表示,政策真正實行下來時,效果和理想中完全不同。創業本身失敗率就高,小額擔保公司自身也需要規避風險,他們在給返鄉創業人員推薦貸款時常常會推脫“走程序太難了”,建議他們直接以個人名義擔保。但以個人名義擔保申請貸款,與以往的需要用房產証抵押貸款並沒有什麼不同。
對此,廖東聲教授建議,政府應加大對廣西這一少數民族聚集地區的經濟支持力度,大力爭取國家財政補貼、直接投資、稅收優惠政策。其次,應推動“撥改投”“撥改貸”等方式加強農村金融支持,完善對銀行、擔保公司、貸款企業的利息補貼、擔保費用補貼、利息貼息和風險擔保補償機制。此外,銀行及其他信貸機構應降低貸款資質門檻,放寬擔保資格限制,加大對返鄉創業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建立“政銀”“政企”“政保”聯合貸款機制,形成以企業投資為主、各類融資機構支持為輔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科學融資體系。
任務式培訓達不到應有效果
創業10年來,張文明接受過大大小小多次培訓,但在他看來,在相關部門組織的培訓中,有至少三分之一的“老師”都像是為了完成任務,一心隻想著達到考核標准,無法給創業者帶來真正的實際性作用。
“做農業的本身就很忙,還得浪費大把時間去聽毫無用處的課,導致我對這樣的培訓很抵觸。”張文明說,他感覺一些培訓都是在走程序,通過政府的競標后,去到培訓地點完成任務了事。結果越來越少的農村創業者願意去參加培訓,政府錢花出去了,卻沒達到應有的效果。
張文明希望能多安排一些網絡課程,既節約主辦方的開銷,也使農村創業青年可以自由地安排時間學習。
2019年,張文明參加了鄉村振興領頭雁計劃的培訓班后,打心底裡覺得辦得不錯,領頭雁計劃是在網絡上進行直播上課,錯過直播還會有錄播,時間彈性大。而且領頭雁計劃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他可以選擇對自己有用的課程,非常受用。
“培訓內容要注意貼近農民創業實際需求,避免培訓形式化,實現常態化。”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代表、勝濤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陳宇航認為,政府可以依托先進的互聯網技術,通過網絡信息平台對農村返鄉創業青年開展創業基礎知識培訓。
廖東聲教授則建議,除了加強廣西地區各類創業學習資源的整合,還應順應經濟發展趨勢,加強電子商務培訓。針對性地引導返鄉青年因地制宜地以當地特色產品開展電商創業項目,培養電商創業人才。並利用廣西邊境地理位置優勢,開展對外貿易創業培訓,結合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政策和中國-東盟自貿區發展規劃,對返鄉青年加強對外貿易相關培訓,鼓勵設立針對東南亞各國開展貿易的企業,推動廣西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謝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 實習生 朱倩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