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高校師生打響抗疫“團戰”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北京各高校師生齊心協力,發揮優勢,組團戰“疫”。科技團、支教團、志願團、宣講團……師生們行動起來,慎終如始,為堅持不懈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中國人民大學支教團在線播撒知識的種子
為了支援偏遠地區教育,發揮青年學生的作用,中國人民大學成立研究生支教團,團員們在基礎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新疆、雲南、四川等地方授課教學,常年堅持為教育薄弱地區送教。疫情期間,地理空間的阻隔也斷不了支教團志願者們對學生們的牽挂與責任,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特殊時期,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助力打好戰疫“團戰”。
去年9月,支教團在雲南省怒江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民族中學承擔起高一和高二年級英語、歷史和地理等學科的教學任務。受疫情影響,蘭坪民族中學於3月初開始通過“全景學習平台”在線應用進行授課。根據學校的安排,負責地理課教學的支教團成員楊倩靈參與到線上教學工作中。楊倩靈說,網絡授課前期遇到了不少困難,她擔心一些同學家裡沒有相應的電子設備和穩定的網絡,可能無法參與學習。經過學校協調解決問題后,她終於通過網課和同學們見面,而這也成為楊倩靈一天中最大的期待。通過計算機和多媒體,地理教學中的許多問題可以更加直觀地呈現,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學效果。
在四川省江安市支教的畢原悅則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教學任務。距離高考僅剩一百多天,她所教的高三年級學生需要在早晨6:50便開始一天的學習,上午四節課,下午三節課,晚上的時間主要進行答疑指導。為了滿足高三學生的備考需要,在線自習、老師答疑、多平台齊上陣都成了畢原悅的法寶。硬件設施和網絡信號不穩定,她就在多個線上平台換著教學﹔網課不好寫板書,PPT可能達不到效果,她就用多種方式展示解題過程,比如將運算過程寫在紙上后再拍攝給學生看,或是開啟另一台設備為同學們直播演算過程﹔擔心課后學習效率不高,她一方面聯系學生家長,一方面用好網課平台的打卡和作業本功能,多措並舉,全力保障教學。
“好好給學生們上好課”,這是支教團成員們的初心,也是他們在這個特殊時期給學生們最有力的承諾。成員們希望,被疫情阻擋了腳步的同學和老師們,都能夠在一個春暖花開、陽光明媚的日子,平安地回到校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宣講團自述戰“疫”青春故事
在北航,有一群“90后”青年研究生宣講團火遍校園。在疫情期間,宣講團成員們線上開講,圍繞“同心抗疫 北航擔當”為主題,結合自身經歷,講述了在團結抗疫、共度時艱的日子裡,那些奮戰在一線的榜樣和身邊的感人故事。
宣講團成員劉鴻志深情講述北航科研團隊、社區等群體和師生們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做出的努力,講解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體現出的制度優勢。“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我不能奔赴一線,那就在后方做出一點貢獻,所以我加入了宣講團,想把北航人的抗疫故事講給同學們聽。”劉鴻志說。
“你知道凌晨3點時,內蒙古烏蘭察布的室外溫度是多少嗎?”這場疫情給了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2019級研究生穆澤答案。作為社區黨員突擊先鋒隊的一員,在過去的一個多月裡,他多次深夜值守,奮戰在基層防控一線。他經常在小區門口值夜班,一值就是整整10個小時。現在他知道,烏蘭察布凌晨3點的溫度是兩層軍大衣都抵擋不住的寒冷,但一聲“辛苦了”就是能讓心中回溫的暖流。穆澤將自己的故事作為宣講團材料,講給更多的青年學生聽,讓無數青年學生感動。
“宣講團講師的分享使我深受感動,也讓我再次認識到作為一名北航學子、中共黨員的擔當和責任。這個春天是全國人民共抗疫情的春天,無論身在何處,我們都可以盡自己的力量為抗疫做貢獻。榜樣就在眼前,我輩也將砥礪前行。”在線收看宣講后,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學生高天艾表達了自己的感悟。更多的學生們也表示,這樣的宣講太勵志了,要向這些榜樣學習,不負青春!
北京理工大學科技團攻破技術難關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北京理工大學綜合多學科力量,統一領導、協同推進,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科技攻關戰。
在疫苗研制工作方面,學校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黃淵余研究員團隊與校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論証了“信使核酸(mRNA)疫苗研制”項目。該研究計劃利用信使核酸直接表達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S1蛋白的ACE2受體結合片段(RBD),誘導保護性免疫應答,從而預防病毒感染。該項目於近日完成了首個動物實驗,結果顯示出良好的S1抗體效價和耐受性。
在抗病毒藥物研制方面,學校生命學院、醫工融合研究院積極與俄羅斯專家合作,開展“抑肽酶噴霧劑抗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研究”。該藥物可以直達病灶,抑制病毒復制,對人類呼吸道病毒有廣泛的作用范圍,效果顯著。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研究團隊也開展了“抗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小核酸藥物研究”,該項目擬篩選針對新型冠狀病毒 RNA的小核酸(siRNA)藥物分子,該小核酸基於RNA干擾機制可精准抑制病毒RNA翻譯成蛋白,從而抑制病毒復制和生存,達到治療目的。
在病毒檢測技術方面,生命學院鄧玉林教授團隊依托長期從事空間生命科學載荷技術和儀器研究的優勢,開展“多樣本大通量病原微生物快速篩檢技術研究”,該項目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需求,將核酸磁珠提取、等溫擴增與可視化檢測技術與微流控芯片相結合,實現病毒核酸的提取及擴增與檢測的自動化、一體化。
在應急醫療裝備研發方面,機電學院根據此次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需求,與企業合作組織論証項目《應急建設集裝箱式醫療單元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設計並開發可重復使用的模塊化裝配式集裝箱式醫療單元,可實現與移動CT、移動P3實驗室和檢驗設備的對接,並可以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隔離要求以及其他公共衛生事件的需求進行迅速調整,有望形成應急集裝箱式醫療單元產品。疫情當前,一支支北理工科研突擊隊奮力前行,用堅守崗位的決心和腳踏實地的科研初心,肩負使命,戮力破“疫”。
北京語言大學志願團書寫青春答卷
當前,疫情防控進入關鍵階段,北京語言大學也有這樣一群學子,他們奮勇當先,不畏艱難,為疫情防控貢獻青春力量,在志願抗疫的一線書寫自己的青春答卷。
隨著國外疫情蔓延,國內繼續面臨著疫情防控的新形勢。為了守護全國人民苦斗兩個月有余的成果,多位來自北語的志願者發揮自身小語種的優勢,參與到疫情防控語言翻譯志願項目中,幫助在華及來華外籍人士解決語言上的障礙,為防疫抗疫注入來自北語的力量。
18級西語系學生周序然擔任了為外籍人士翻譯防疫相關文件的任務。在志願服務的每一天,他都是活力滿滿。然而,翻譯工作也是有壓力的。“因為需要翻譯的是給外籍人士閱讀的文件,所以得保証每一個用詞都表意准確,這不僅有利於外籍人士積極配合防疫工作,也是一面體現中國風貌的鏡子。”為此,他認真耐心地翻譯每一個句子,遇到一些專業而高深的詞匯時,他就主動查閱相關材料,請教同學和老師。他覺得,這段志願服務的經歷對他的人生成長具有重大的意義。
17級國際政治系學生劉中原在參與疫情翻譯志願服務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遠程在線翻譯工作的重要性。面對一些突發情況,她需要及時響應,並在翻譯溝通時保持耐心。進行遠程線上服務,手機和電腦就是她的“陣地”,她需要時刻繃緊神經准備著,片刻不離。“線上待命,隨叫隨到。有時候自己的生活節奏會被打亂,但一想到能用自己所長為人民服務,為祖國出一份綿薄之力,承擔青年使命,我就激動萬分,終生難忘。我為祖國驕傲、自豪。”劉中原說。
“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北語志願者用語言架起愛和溝通的橋梁。一份份文件譯稿,一次次耐心溝通,都向世界展現了大國風採、青年力量。
記者 蘇珊 綜合整理
來源:現代教育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