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勇挑重擔愛國力行,爭做堪當大任的新時代中國青年

——全國高校掀起深入學習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的重要回信精神聯學接力熱潮

2020年04月10日21:03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中,以“90后”為代表的青年一代不懼艱險、沖鋒在前,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愛國奮斗、自強不息的良好精神風貌。在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就有1.2萬多名是“90后”,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95后”甚至“00后”。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的回信中寫道:“廣大青年用行動証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這讓全國高校青年師生倍感振奮、備受鼓舞,激勵著廣大青年勇挑重擔,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近段時間以來,全國各高校紛紛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實踐,並通過新媒體平台“@大接龍”方式,掀起了全國范圍內聯學接力、互動分享的學習熱潮。

百花齊放,各地各高校“@大接龍”活動如火如荼

3月27日,教育系統首場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90后”黨員重要回信精神聯學會在北京大學召開。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會上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按照“廣學、深悟、精推、力行”的思路,緊扣時代背景,選好落實載體,勇於攻堅克難,用大白話講清大道理,用正氣歌凝聚正能量,用新辦法佔領新陣地,用好作品營造好氛圍,迅速掀起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的熱潮,切實把總書記的重要回信精神轉化為扎實行動,實現全國高校青年師生的全覆蓋。

在首場聯學后,教育部啟動了全國高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大接龍”活動。北京大學率先在學校官微上喊話武漢大學共啟未來,武漢大學則在學校官微上回應與北京大學砥礪前行,兩校的聯學接龍拉開了全國聯學接龍的序幕。

清華大學則和華中科技大學一起聯學,從清華園到喻家山,兩校學子雲端共學堂,從同上黨課到克隆班級,從科研討論到線上招聘……大家並肩學習、並肩科研,共譜一首不負時代的青春之歌。

很快,北京、湖北兩地的聯學接龍迅速向其他省市傳遞。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分別開啟了上海、江蘇、四川、陝西四省高校聯學的序幕。與此同時,各省的省內高校接龍也如火如荼。

北京各高校依托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台,全景展示師生學習交流情況,分享師生學習心得,並進行學習“@大接龍”網絡互動活動,形成不同高校“同學習、齊分享、共實踐”的生動局面。中國人民大學以“讓青春綻放絢爛之花”為主題鼓勵青年學生勇擔時代重任,並邀請北京工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分享“學習心聲”。中國農業大學在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發布師生學習感悟,並與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戲劇學院、北京工商大學互動。

聯學的接力棒迅速在湖北省內各高校傳遞開來。武漢大學和華中師范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一起,分享了武大抗疫青年學習總書記回信精神的心得體會。武漢理工大學從武漢大學接過接力棒后,則和武漢科技大學、長江大學、湖北中醫藥大學一起,共同討論青春如何在抗疫力行中向祖國告白。

“今天,江城之畔的華中科技大學,帶來春意與呼喚,我們,在長安的暖陽裡,送去祝福與期待。我們在西安交通大學,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我們在西安,開啟陝西高校青春向上力﹔我們,一起用青春身影,展現新時代青年的最美篇章。”西安交大以視頻、圖片等形式展現了學校師生在抗疫中展現出的青年力量,並將接力棒傳給了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目前,聯學接龍“雙驅牽引、四線連發、六點輻射”的主線已經形成,正在進入省際傳遞、省內深化階段,全國各地各高校形成了聯學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的濃厚氛圍。

愛國力行,用青年人自己的方式參加這場人民戰爭

在全國聯學活動中,各地各高校充分發揮互聯網新媒體的重要作用,結合學校優秀師生代表“校園巡講、網絡巡禮”,通過“微黨課”“雲班會”等形式,以及“學習強國”公眾號、中國大學生在線、易班網等平台,積極參與網上接龍,互動傳遞,生動演繹、深刻表達所學所悟。

在北京,北京大學舉辦“同升國旗,共學回信”主題升旗儀式和“青春綻放”主題班會,通過視頻連線分享北大人的先進事跡,自覺把回信精神轉化為奮進動力。清華大學組織“同上一堂課”活動,引導學生把戰“疫”中的科學數據和典型事例轉化為制度自信的有力証據。首都師范大學將學習回信精神與宣傳師生參與抗“疫”工作相結合,鼓勵學生黨員以實際行動引導帶動廣大同學講好戰“疫”故事。

“我們最大的90后已經而立之年,抗擊疫情將是給我們最好的成長禮。”給總書記寫信的北醫三院骨科醫生王奔在收到回信后感到十分驚喜和振奮,“我們即將立起的,不僅是信心和能力,還有更多的家國情懷和歷史擔當。我們青年一代一定是闖關奪隘、攻城拔寨的先鋒力量。”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師劉麗偉在學習后表示:“疫情是一面鏡子,折射出‘90后’奮發向上、蓬勃昂揚的青春和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經過這次戰“疫”,我對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2016級本科生曹漢說:“作為一名90后的黨支部書記,我會牢記好總書記的囑托,以奮斗在抗疫一線的青年為榜樣,積極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與同學們一道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努力做堪當大任的時代青年!”

除了談體會、話擔當,更多高校青年師生還通過“說”“唱”“寫”“拍”“畫”等生動活潑的形式,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為打贏疫情阻擊戰貢獻力量。目前,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線#共抗疫情愛國力行#微博話題閱讀量已達1.2億。

情由衷而唱,歌來自心聲。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的學生們雲端聚集,青春共唱原創抗疫公益歌曲《同胞手足》。復旦大學文、理、醫科的同學們共同制作了原創歌曲《守護家園等春來》,90后研究生代表演唱和共同出鏡,向每一位在抗擊疫情中做出貢獻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傳遞了復旦學子誠摯的祝福和無限的希望。

筆墨當隨時代,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輔導員李明帶領學生們一起思考如何用自己的專業特長為一線戰疫盡一份力量。他們創作了海報、表情包、短視頻、手繪宣傳畫、書法、篆刻、漫畫等豐富多樣的近千件戰疫題材作品,除了醫護人員,還表現了警察、軍人、志願者、建筑工人、清潔工如何在本崗位上盡職盡責,在網上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氣的作用。

面對海外部分網絡平台上的一些謠言和不實傳聞,常州大學學生金學偉與一些國外學生一起,根據1分多鐘的短視頻《加油熱干面》,制作了抗擊疫情的英文科普宣傳視頻,在表達戰勝疫情信心決心的同時,向世界展示了真實的中國。

這些用自己的視角、自己的語言、自己的體驗、自己的方式進行的網絡創作,充分展現了學習踐行成果,讓正能量始終充盈在網絡空間。

勇挑重擔,爭做堪當大任的新時代中國青年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高校青年師生以實際行動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青年寄予的殷切期望。

一大批 “90后”“95后”勇擔重任、奮勇沖鋒。北大援鄂醫療隊年齡最小的隊員劉金鵬在武漢度過了23歲生日,兩個多月一直在ICU病房奮戰,凡是插管、吸痰這些又苦又累又有風險的活兒,都是搶著干。

同樣23歲的還有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李依,疫情發生后,她第一時間請戰,1月23日除夕夜進入了隔離病區。在得知選拔援鄂醫療隊員的消息后,她再次第一時間報名參戰,后隨援鄂醫療隊奮戰於雷神山醫院。

武漢科技大學的“95后”女孩李慧主動申請進入任務較重的呼吸二病區工作,並要求不要告知家人,隨后寫下了“如有不幸,捐獻我的遺體研究攻克病毒”的誓言。三峽大學的黃丹丹堅持在上班期間不吃東西、不喝水、不上廁所,就為了保証一個班隻穿一套防護服。

他們都是舍生忘死、不怕犧牲的當代中國青年!

疫情當前,舍家為國、風雨同舟,成為許多高校師生的自覺行動。他們把對家人的擔憂深埋心底,堅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其中不乏新婚的夫妻、同行的父子、待產的媽媽。中山大學的梁玉嬋在本該結婚領証的大喜日子,與“准新郎”商議后推遲領証日期,遠赴武漢漢口醫院在隔離病房裡戰斗,成為大家心中的“最美新娘”。四川大學的劉逸文,因為匆忙,走之前都沒來得及跟年幼的孩子道別,很長一段時間孩子不知道媽媽去了抗疫一線。后來隻能通過電話視頻安撫小孩,“媽媽在打怪獸,等到擊退病毒的那天一定會回家”。

很多大學生加入到社區志願者服務隊伍中來。中國礦業大學的“00后”武漢女孩謝小玉,主動報名成為志願者,從“宅女”變成了早出晚歸的社區“跑腿王”,為200多戶人家送生活用品。北京工業大學材料學院本科生荊銘在成為一名社區志願者后,當得知需要給隔離病患家屬送飯、倒垃圾時,毅然堅定地說:“我來吧!”

為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上海音樂學院組織開展了“滬鄂同心、守望相助”雲輔導項目,為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武漢兒科醫院4歲半到21歲的百余名醫務人員子女、留守兒童,教授網上樂器課程及心理疏導。同樣,在武漢大學,1270名“90后”“00后”一起,共同為武漢市100多家醫院和全國援鄂醫療隊598名醫護人員子女提供“多對一”線上服務。

還有一些大學生發揮自身學科優勢,為抗疫斗爭貢獻力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碩士研究生付瑩瑩在導師的號召和組織下,與十幾名同樣懷有科研報國熱情的同學,組成疫情應急研究團隊,開展基於大數據的疫情預測分析工作,團隊提供的世界疫情預測地圖、北京疫情風險地圖、中國復工復產地圖等可視化服務,以及每日疫情預測分析報告,為疫情研判分析和政策決策提供數據基礎。

華中農業大學通過學校官方新媒體平台給全校師生發了一份特別接地氣的倡議,希望返鄉師生“亮明身份”“就地依法科學有序幫扶春耕備耕”。倡議書發出后,廣大青年師生用投身春耕生產的實際行動“亮明身份”,知行合一。和華農師生一樣,90后女大學生趙亞南就讀於南京農業大學,這個寒假她回到了老家——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的一個村庄,邊上網課邊等待開學的這段時間,正逢“春耕”伊始,她便將專業所學運用到了田間地頭,還幫助村民育苗,為家鄉生產助力。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堅定奮斗信念,勇擔時代重擔,書寫愛國篇章,讓青春之花絢麗綻放!

(責編:何淼、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