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中國留學生:我們為什麼留在韓國

作為中國的近鄰,韓國一度是世界上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大疫當前,留在韓國的近4萬中國留學生過得還好嗎?
今年1月底,中國駐韓國大使邢海明在一個非常特殊的時間點剛剛履任。2月下旬,韓國大邱及慶北地區出現大規模聚集性感染事件,導致韓國疫情急速惡化。據邢海明介紹,中韓兩國目前互為第一大留學生來源國,截至2019年年末,在韓中國留學生約有7萬余名。為保護我留學人員健康和安全,中韓兩國教育部2月底協商建議,尚留在中國國內的學生學者在疫情穩定之前可以暫緩赴韓國學習和研修。盡管如此,到3月底4月初,返回韓國的中國留學生仍有近4萬人。這些中國學生在學分認証、購買防疫物資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困難。
為做好留學生們的堅強后盾,中國駐韓使館開展了多項具體工作。比如,聯系、推動奮韓網和韻達快遞公司分批向留學生免費發送口罩,還與國內聯系協調籌措防護物資,向同學們發放裝防疫物資和防疫指南的“健康包”。邢海明還給有中國留學生的韓國254所大學校長寫親筆信,敦請校方照顧好中國學生,幫助同學們解決學業、宿舍、簽証等方面的實際問題。教育參贊力洪等人分赴延世大學、成均館大學與校方座談,希望學校加強對留學生的關心關愛,同時慰問返韓隔離中國留學生。使館還開通3條熱線,24小時為留學生等在韓華人華僑解惑答疑,安撫在韓人員的緊張情緒。
孫鵬飛是一名公派留學生,現在高麗大學環境工程專業攻讀博士學位,目前擔任在韓中國國家公派留學人員聯誼會會長。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他首先表示,近段時間以來,韓國防控舉措卓有成效,疫情蔓延速度明顯放緩,在韓中國留學生的心理壓力有了較大緩解。
孫鵬飛2月2日才從國內返回韓國,“可以說我經歷了國內疫情暴發的初期和韓國疫情蔓延的整個過程”。韓國大部分高校都推遲了開學時間,或者用網課代替正常授課,孫鵬飛自我隔離結束后,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前提下,堅持每天去研究室從事實驗工作或論文寫作。對於在疫情嚴重時期仍然選擇留在韓國的理由,孫鵬飛表示,首先是出於對國際疫情形勢的把握,對疫情的理性認識。韓國疫情暴發之初,他確實有些擔心疫情繼續惡化,但他同時也在想,如果盲目回國,旅途中可能也存在一定的感染風險﹔而且,作為在韓中國國家公派留學人員聯誼會會長,他留在韓國“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所以就打消了回國念頭。
“早期,我們留學生心系祖國,自發積極捐款捐物支持國內抗疫﹔疫情在海外蔓延之后,黨和政府、駐外使領館時刻關注我們的健康和安全。這充分體現了廣大留學生的愛國情懷,也體現了祖國作為我們堅強后盾的真正含義。”孫鵬飛說,特別是有關部門和機構針對留學生的一些具體政策措施和具體關懷,切實消除了留學生的擔憂和困擾。駐韓使館也給了留學生們很大的實際幫助,比如說,留學生大都沒有加入韓國的國民保險,所以無法購買政府提供的口罩,使館推動網絡和快遞公司為留學生免費發放口罩,他本人也收到了。這都讓他更加堅定了留在學校繼續學業的想法。
世宗大學酒店旅游管理學院餐飲管理專業博士生年陳,也是留在韓國的中國學生之一。他是全韓中國學人學者聯誼會會長,疫情期間也為中國留學人員做了大量工作。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年陳表示,韓國已經度過了疫情暴發高峰,現在整體情況比較穩定。當初選擇留在韓國,他的理由主要有兩個:“從個人角度說,我不想耽誤學業。而且,在全世界疫情蔓延的情況下,我認為最好的防疫其實就是盡量減少外出、減少在公眾場所出現和移動。同時,作為全韓中國學聯的會長,我也有責任有義務在非常時期留在韓國,為做好留學生疫情防控工作發揮作用,盡我所能為廣大中國留學人員提供幫助和服務。”
年陳也提到了中國駐韓大使館對留學生的關懷和幫助。他說:“祖國在奮力抗疫的同時,從來沒有忘記過我們留學生。駐韓使館從防疫提醒、幫助協調學業生活困難、協調就醫、提供‘健康包’等防疫物資,都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了祖國對海外學子的關懷。特別是,經過國內政府部門和駐韓使館的努力協調和溝通,韓國各市政府和大學都出台了疫情期間幫助留學生的政策和措施。所有這些都對我們非常有幫助。”
“不了解留學生的人可能會覺得,留學是件光鮮而輕鬆的事,事實並不是這樣。我們要遠離親人,要面對各種未知困難,還得努力學習、做好研究。同時隻要有機會,我們還擔負著一個責任和使命:把我們真實的中國故事講述給外國友人,盡力解除某些固有的偏見,澄清一些海外媒體的不實信息造成的誤解。”盡管疫情尚未過去,此前的中國和全球戰“疫”過程和成績,讓年陳更加明確和堅定了一點:“留學生群體過去、現在都為祖國建設發揮了很大作用,未來也一定會繼續是中國力量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當我學成歸來之時,也會努力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記者 張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