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眾志成城,共克時艱,首都高校在行動

居家教學 高校教師煉成“最美主播”

2020年03月27日09:36 |
小字號

面對防控疫情的首要任務,首都各高校採取“雲端”教學。下至青年教師,上至白發教授,都開啟了“教學主播”模式。他們堅守線上“講台”的身影,成為了這個春天一道道美麗的風景。

六旬教授跨越14000公裡“硬核”教學

在北大,歷史學系教授閻步克的課以“一座難求”而著稱。然而,受疫情影響,到北美探親的閻教授暫時無法回國,於是66歲的教授成了線上“主播”,成就了跨越13小時時差、14000公裡的“硬核”在線歷史教學。

這學期,閻步克教授一共參與講授四門線上課程:“中國古代的政治與文化”“中國古代官階制度”“秦漢魏晉南北朝政治歷程”“中國傳統文化專題研討”,有400余名學生旁聽和選課。在研究了學校提供的多種教學方式后,閻教授決定借助classin平台開展“直播”。

事實上,線上教學對於閻教授這個年紀的教師來說,是全新體驗,更需下大力氣學習和摸索。針對視頻軟件的使用,閻教授嘗試了一些直播平台,花了很多時間下載、安裝和摸索,跟助教反復演練,最終在開課前掌握了操作方法。與面對面授課不同,線上平台沒法直接感受課堂氣氛,並獲取全體學生的實時反映。 “若逢他們關閉了攝像頭,我一時就有‘面對曠野’上課的感受。”對於網上教學,閻教授多少還有點不適應。不過,同以往教學一樣,閻教授每次都針對前次教學有所改進,並探索了學生輪換上台的方式,讓大家都通過攝像頭互動,增強雙方的體驗感。

閻教授還在努力克服時差,他跟學生約定北京時間晚8:00上課,對他而言則是早7:00上課。每次課前,他都在頭天晚上做好准備,早上提前起床。此外,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好的體驗,他還准備了充足的資料。開課前,他為三門課程提供了課程介紹、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課程表、PDF課件、參考書目錄等,並為《中國古代官階制度》課重新修訂制作了五六百張幻燈片,還將本學期這門課的內容都整合成PDF課件,分享了一百多種多年搜集來的電子參考書。

電機系教授寄材料 隻為學生“雲”實驗

“請打開攝像頭,將你的實驗給大家展示講解一下。”在新學期 “電路原理”課上,電機系教授朱桂萍和24名本科生一起,實時觀看屏幕那頭的學生李蔚然手持電路板,講解自己的實驗步驟和思路。

做實驗,對於工科課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疫情期間,朱桂萍教授想到了利用自己之前曾參與開發過的“雷實驗”智慧實驗平台,即電子智能實驗室。在平台上,教師可在手機端通過微信布置實驗、跟蹤學生實驗狀態、接收學生提交的實驗報告,學生也可按照教師設定的實驗流程完成實驗,並對每個實驗步驟截屏或拍照,最后自動生成實驗報告,提交實驗數據。“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我們通過適當的軟件開發和硬件配備,在保証實驗便捷性和真實性的同時,及時了解學生課外的實驗情況。”朱教授介紹說。

在實驗之前,朱教授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備,不僅在線上平台做好前期應用准備,她還為每一位在國內的學生郵寄了一套“口袋儀器”,包括一塊面包板,若干電線、電阻、二極管,甚至還有進行簡單管腳處理的尖嘴鉗、平口鉗等。

經過試講和與學生的充分溝通,朱教授採用“雨課堂+騰訊視頻”嵌套的方式進行教學,以保証課堂的交互質量。實驗設備使用講解和仿真軟件操作演示的全過程,通過攝像頭被推到學生的屏幕上,讓居家的學生有種“老師站在每個同學面前”講課的感覺,反而沒了坐在后排看不清步驟的擔憂。

為做好“主播” 她備了課堂ABC計劃

二月初,公眾對疫情的焦慮還在膠著狀態,北京語言大學的網課教師培訓就開始了。和很多老師一樣,人文社會科學學部陳戎女老師,一邊培訓一邊陷入了深深的網課焦慮:要當主播?怎麼做主播?面對網絡另一頭不知道在干什麼的學生,網課技術怎麼運用、互動環節怎麼設計,都讓她略微有些不安。

這個學期,陳老師有兩門課:本科生的《外國文學》必修課,碩博研究生的研討課《古希臘文學專題》,因為授課對象不同、課型不同,顯然這兩門課不能使用一種上課平台。反復比較之后,陳老師決定本科生必修課採用雨課堂,研究生研討課使用釘釘。

《外國文學》課使用雨課堂,以PPT的展示和教師講解為基礎。這門課可利用的網絡資源比較多,陳老師以前制作過的慕課都派上了用場。此外,陳老師還給學生開了SPOC(私播課),添加了更多內容,設立了專門討論區,並計劃在后續教學中嘗試直播課+翻轉課堂的新模式。早在開課前,課程相關教材和資料電子版,已發放到了微信群和公郵信箱,方便學生提前預習。碩博生的研討課《古希臘文學專題》,因為課上師生要進行大量的討論,陳老師使用釘釘的語音/視頻會議模式。大部分閱讀材料也提前上傳到了百度網盤,供無法到校的學生遠程提取。

除了這些,陳老師還有個“錦囊”,每門課她都准備了兩套方案,即上面的A計劃和微信授課群的B計劃。如果AB計劃因為網絡擁堵無法實施,她還有布置材料閱讀的C計劃呢。隨著課程逐步開展,陳老師感到自己的“網課焦慮”不知不覺緩解了。

花樣互動 青年教師營造溫馨網絡課堂

網上開課前一天晚上,北京建筑大學文法學院教師宋會存再次檢查了第二天要用的ppt、教案、慕課視頻、超星SPOC等。突然,他發現ppt有問題,一點擊放映就以極快的速度播完了。沒有其他修正辦法,他隻好把ppt重新制作了,等一切完畢已是晚上11點半了。第二天一早,宋老師坐在屏幕前稍做准備,把雲會議號發到班級微信群,又發給聽課督導的三位老師。叮咚,學生們逐漸上線,加入在線課堂。他微笑著和同學們打招呼。確保所有學生都能聽到語音、看到共享屏幕后,宋老師開始了教學。在線直播授課對他來說,是新穎的授課方式。Zoom有群聊功能,每講一段課程,他就停下來問一下學生,“聽懂了就發1,沒聽懂就發2。”這種互動讓他及時了解學生的聽課狀態。畢竟是直播授課,師生互動這塊還是有所欠缺,宋老師進一步思考,創意設計了互動方式。比如定時進行超星學習通的投票、討論等,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也了解了學生的真實想法。對於網絡事物,學生比老師更熟悉,給他推薦了單詞打卡小程序。有了學生推薦的小程序后,宋老師清晰地了解到完成打卡和未打卡的學生情況。一鍵復制未打卡學生貼到群裡,他用這種方式提醒學生別忘了背單詞。

幾周教學下來,課堂在老師和學生的共同配合下愈加流暢。下課時,宋會存老師總是打開攝像頭,微笑著向學生揮手說Bye-bye,學生們也打開攝像頭說,“老師再見!”那一刻他覺得非常溫馨。

優秀教師團隊成就專業好課程

這個學期,北京服裝學院的《服裝紙樣2》課程,由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的趙欲曉、張繼紅、張建華、馬玲、劉珍等老師聯合開展教學。

服裝紙樣課要求學生不僅能看圖來畫,還要在工藝課中制作出來。然而,與課堂操作講解不同,在網絡上操作實際紙樣會看不清。因此,開課前團隊老師以備課組方式商討教學,並提前將重要教學內容錄制好,以直播與錄播結合的形式授課。為了保証上課質量,團隊老師每天都在錄制視頻,張建華老師為了好的錄播效果,常在深夜十一點至凌晨四點錄課,其余幾位教師也是工作到凌晨一、兩點鐘。制圖與設計在真實課堂上是由教師帶領一步步畫和學的,網上若隻對著完整圖講解或直播實操,效果都不夠清晰。於是,老師們又在ppt中加入了動畫。由於課程同時面向工程班和設計班,老師開始了分工合作。兩位教師主要負責一個班的教學。課程每次上課都在7-8個小時,上午老師們直播講解兩小時。下午是四節課實操答疑,學生對照學習資料完成作業的同時,可以隨時在微信群裡提問,甚至給老師打電話。

趙欲曉和張繼紅兩位老師同時開課,留了四張裙子結構圖的練習。當天晚上,兩個班120多名同學的作業就全部交齊了。(記者 雷靈 蘇珊 綜合整理)

來源:現代教育報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