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 首都大學生亮出創意行動
在首都高校,有這樣一群大學生,他們以自己的智慧、責任與擔當,創新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助力同學居家學習,甚至將課堂搬到了田間地頭……在抗擊疫情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首都大學生和全國人民一起,等待春暖花開時節的到來。
出場人物:清華大學“答疑坊”學生志願者
線上“答疑坊”高配黑科技
受疫情影響,清華大學實行居家線上學習。同學們在學習中遇到不會的問題怎麼辦?清華大學“答疑坊”利用微信群開展的線上答疑服務,為同學們解了燃眉之急。
成立於2009年的“答疑坊”,本是一項“解答同學疑惑,助力同學發展”的線下服務。這項服務一直在清華大學第六教學樓一間固定的教室開展,由來自各院系的學生答疑志願者為同學們答疑解惑。
今年2月初,清華大學作出“延期開學、如期開課”的決定后,“答疑坊”運營團隊了解到同學們對在線答疑的需求,立即確定了線上答疑的執行方案。2月10日,58名志願者投入到了線上答疑工作中。
在引導群裡,有疑問的同學隻需要發布自己的需求,當班志願者馬上添加其為好友,建立一對一的答疑連接。志願者根據同學的需要,利用文字、語音、視頻,解決同學遇到的問題。
為了讓志願者能夠了解被幫助同學的反饋,“答疑坊”團隊甚至還開發了“黑科技”——新版答疑反饋系統。來訪同學通過該系統對志願者的服務作出評價,志願者也能及時收到反饋。這套完善的服務流程,迅速樹立了良好的口碑。進群求助的同學們對線上答疑形式非常滿意,有同學這樣形容線上“答疑坊”——“終於有一個敢放開膽子問問題的地方了!”
出場人物:北京師范大學學生
“十佳TV”直播課堂趣味多
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關鍵時刻,“十心十意·共克時艱”北京師范大學十佳大學生寒假行動計劃新鮮出爐。他們制作“辟謠小助手”短視頻、開展各類主題活動,以實際行動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其中的網絡授課,讓參與直播的十佳大學生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趣味。
自2月10日“十佳TV”直播課堂正式開課以來,天文、python、地理、舞蹈和物理五節豐富有趣的線上課堂周一至周五每天兩節按時開始,播放量穩定,直播后的錄播也依舊有同學反復觀看,鞏固課堂裡學習的知識。五位小老師在家中積極備課,選擇大家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專業方面的科普教學,讓許多同學在開學前便已經習慣線上教學的方式。
授課結束后,小老師們也有許多“課后總結”。主講“Python小課堂”的劉曉航表示,“我一直想做一些能讓大學課程與知識技能變得通俗易懂的工作,十佳小課堂讓我嘗試到了今后可以用更多更優質的作品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學習。”
“物理科普小課堂”主講人劉肖一在課堂上分享了生命的神奇﹔“天文科普小課堂”主講人紀璇把天文研究的邏輯鏈串成解密故事呈現給大家﹔“身心舞動小課堂”主講人張子浩融基本功與趣味性於一體,帶著同學們在宅家的日子裡運動起來﹔“地理科普小課堂”主講人程雪雁則從全球變化入手,講解與普通大眾息息相關的話題。他們還把講課的視頻發布到相關網站,供更多的人學習和使用。
出場人物:中國農業大學學生
田間“課堂”保春耕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給中國農業大學學生們積極投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學生們表示,要勇於擔當、樂於實踐,助力春耕生產,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在田野這個特別的“課堂”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以前我們西瓜大棚的西瓜苗都是買人家用南瓜嫁接好的成品苗,今年我在家,除了學習看文獻之外,就和我爸爸商量,不如讓我來教他們自己嫁接西瓜苗,這樣可以減少一部分買成品苗的開支。”園藝學院博士生高學凱在田間將專業所學嫁接技術教授給家人和村民,讓課堂中的知識切實地轉化成為春耕的生產力。
來自青海西寧的農學院本科生歐爾鑫,積極將循環農業的理念傳播到家鄉所在地。他利用自家土地做對比實驗,在降低辣椒患病率的同時將提高其產量。農學院博士生萇淑敏根據專業所學,將肥料施入土壤根層,降低肥料蒸發率。理學院博士生沈靜,通過安全走訪村民及調研玉皇樓村水稻的雜草防控情況,為玉皇樓村村民合理施藥、發展綠色農業提供了幫助。和他們一樣,中國農業大學還有不少學子以自己專業所學,助力農耕。
疫情或許阻隔了學子與導師相見,卻無法阻攔他們身處四方亦能在田間習得真知。學校號召“停課不停學”在“戰疫情,保春耕”的過程中,有了新一層的含義。
出場人物: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通信學院徐雲岫
抗“疫”視頻獲1.6億點擊量
近段時間來,學校何時開學,學生何時返校,成為師生和家長關注的焦點。此時,一段基於可視化編程數據模型,以科學易懂有趣的方式演繹現在為何還不能開學的視頻迅速火遍全網,這一視頻的作者正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通信學院電信1604班的學生徐雲岫。
這段視頻發布后,迅速被人民日報、央視新聞、新聞聯播、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央媒,多省教育廳及多所高校官方平台競相報道和轉載。截至目前,該視頻已在各大媒體平台上累計閱讀量超過1.6億余次。
制作這段視頻之前,徐雲岫遵守規定、隔離在家,每天持續關注疫情狀況的他不斷在社交平台為湖北加油,為祖國加油。當學校面向全校師生開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主題作品征集活動”時,徐雲岫結合全民關注的熱點,從正在學習的軟件中得到啟發,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和興趣愛好,以專業技術和精准數據,制作了一個面向大眾展示的較為直觀的校園疫情傳播模擬視頻。
視頻模擬了一個由教室、食堂、學生公寓組成的簡單的學校場景。其中,不同顏色動態點代表不同情況的學生,模擬了在全體同學不戴口罩、戴口罩但是發病不隔離、發病后隔離等各種情況,最終得出結論:即便是大家都認為最安全的全體同學戴口罩且發病同學被隔離的這種情況,也可能會導致較大范圍的感染,從而科學、形象地向大家解釋了學校為什麼還不能開學。
出場人物:北京農學院學生
傳統文化助陣居家防疫
近日,北京農學院學生傳統文化工作室攜手“茗聲茶社”、“驚雲書畫社”、“墨眉武術協會”、“秀繡芳”、“京昆劇社”、“禪心漢服社”、“博弈論壇”、“BM手工社”校園八大傳統文化類學生組織和社團發起傳統文化晒系列活動,通過微信群、QQ等網絡平台向廣大同學傳遞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的精神。
“茗聲茶社”多次通過網絡傳授茶文化和中國禮儀文化,同時鼓勵大家品嘗難得安靜的假期與父母同飲一杯茶的感覺,向大家傳遞臨危不亂、清靜自然的意境。
“驚雲書畫社”的同學則在群裡用甲骨文、金文、大小篆、行草等書法和繪畫交流生活心得,鼓勵大家用自己的筆表達抗疫決心,《武漢加油》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書法作品就源於同學們當前的心境。
“京昆劇社”組建的微信群裡,同學們分享和發布劇目、唱段的欣賞,互相交流基本功和鑒賞能力的提升。
“墨眉武術協會”的同學結合五步拳、八錦緞等傳統武術,編排出簡單易學,適合室內的居家健身方式,拍成教學視頻供廣大同學學習,倡導強身健體防疫戰疫的精神。
“禪心漢服社”的同學整理各類歷史文獻、漢唐服飾、國學文化知識筆記等供大家學習和了解,並通過圖文引導廣大同學了解中華歷史和歷經磨難后形成的強大國家文化底蘊,傳導中國人的必勝的信念。
其他社團的同學,也紛紛結合自身專長,為同學們居家防疫加油。(記者 凌月雲 綜合整理)
來源:現代教育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