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學校思政課改革創新如火如荼
“在這個特殊時期、特殊情況下,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推出這樣的公開課,對大家認識國情來說,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近期,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聯合北京高校思政課高精尖創新中心、“學習強國”學習平台錄制推出“在經歷中學習——疫情防控公開課”,作為本學期市級形勢與政策課,邀請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教授、中央民族大學蒙曼教授等名師大家,從不同學科專業視角解讀當前疫情防控工作,講好偉大民族精神和顯著制度優勢。公開課在“學習強國”上線以來,得到廣泛關注,在全國范圍內產生了積極影響,充分發揮了思政課在凝聚共識、堅定信心、統一行動方面的重要作用,進一步筑牢了廣大師生“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共同思想基礎。
聘請各領域名師大家講授“名家領讀經典”“學習大家談”“熱點面對面”等各類市級示范課,是北京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舉措,已經寫進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印發的《北京市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據了解,該《行動計劃》包含10部分、60余項具體舉措,並提出了深化新時代北京市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十大工程”。
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召開以來,北京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中辦、國辦《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堅持首善標准,突出問題導向,彰顯北京特色,狠抓貫徹落實,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不斷增強,課堂實效性和學生獲得感顯著提升。
堅持“開門辦思政”,匯聚辦好思政課的強大合力
一年來,北京市堅持開門辦思政,統籌全市優質資源形成思政課建設合力,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
聯合市人大、市政協建立學校思政課教師觀摩旁聽各級人大常委會、政協會議長效機制,引導思政課教師深刻體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生動實踐,努力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實踐轉化為思政課教學資源。北京化工大學思政課教師張馨說:“我有幸作為首批北京高校思政課教師觀摩了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的會議,讓我印象十分深刻,不僅拓寬了我的教學視野,更為我的理論課堂教學提供了鮮活案例和詳實數據,是一次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集體備課,更是全社會支持辦好思政課的具體體現。”
組織思政課教師“看北京、看變化、看成就”和“京華大地看小康”系列學習實踐,分別到城市副中心、大興國際機場、12345市民熱線服務中心以及朝陽區高碑店鄉白家樓村、通州區於家務鄉仇庄村、大興區魏善庄鎮李家場村等具有代表性的鄉村開展現場實踐學習,幫助教師更好將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中的案例及時融入課堂教學。首都師范大學思政課教師黃延敏多次參加“三看”學習實踐,並將所見所思融入教學,“思政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思政課教師不僅要加強理論學習,更要在實踐中充電,把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實踐和教材內容緊密結合起來。”
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生動實踐”案例庫建設,將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轉化為鮮活課堂資源。北京化工大學思政課教師於文博說:“北京市圍繞課堂這一思政課教學‘最終端’,編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融入思政課教學指南》和教學案例,思政課建設更科學、實在、更能直接落腳到教師身上、落實到課堂上,進而能夠推動教學效果的穩步提升。”
據了解,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等17個部門積極參與學校思政課建設,全社會關心支持思政課建設的局面初步形成。
深化教學改革,打造系列思政課“北京課堂”
一年來,北京市聚焦課堂實效和學生實際獲得,探索形成了系列“北京經驗”。
為及時推進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精神融入教學,創設了“同備一堂課”機制, 先后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國慶重要講話精神、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進行全市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實現備課全覆蓋。北京林業大學思政課教師張秀芹感慨:“這一年,我切身感受到思政課改革創新取得了很大發展,特別是在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特別是參與北京市學校思政課教師‘同備一堂課’系列活動給了我們很大啟發,學校也要求全體思政課教師及時舉行集體備課,老師們的積極性更高了。”
堅持黨建引領,將課程思政作為教師黨支部建設的重要內容,構建起以黨建為引領的課程思政建設模式,實現“課程門門有思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相互配合,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體系初步建立。開設了“藝術名家領讀經典”市級思政課,濮存昕、馮遠征、宋飛等藝術名家也紛紛走上講台,架起了思政課通向藝術院校學子內心的橋梁,中國戲曲學院思政部教授梁建明說:“在北京市的支持下,聘請藝術家結合經典藝術作品及其成長經歷講授思政課,作為一名藝術類院校的思政課教師,這一年來明顯我們思政課和藝術專業課相比不再是‘配角’了。”
據了解,目前市委教育工委正在研究制定《北京市教書育人“最美課堂”評選建設辦法》,將以教學實效和學生獲得作為唯一依據,實現全市推薦、全網評選、全面宣傳,打造一支優秀教師隊伍和一批典型課堂。
配齊建強思政課教師隊伍,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
北京市堅持將配齊建強思政課專職教師隊伍作為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重要一環,一線崗位補貼、評聘特級教授等政策在全國產生了良好的示范效應。一年來,北京市形成了“引一批”“轉一批”“聘一批”“備一批”的配備工作思路,進一步強化梯隊建設,發揮好思政課教師隊伍的“雁陣效應”。
建立北京高校思政課教師持証上崗制度和新上崗教師培訓體系,為全體新上崗的思政課教師配備成長導師,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思政課青年教師付麗莎說:“2018年暑假,我作為一名新上崗思政課教師參加了第六期北京高校新上崗思政課教師培訓,一個月的系統培訓不僅要學政策、學理論,還要成長導師對我們進行一對一教學指導,我很慶幸,自己是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春天’中開啟職業生涯的。”
為了加強思政課專職教師后備人才培養,北京市自2016年設立了北京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新生獎學金、學術獎學金,並不斷完善評審機制,擴大評審覆蓋面,進一步強化思政課專職教師后備人才培養。作為項目的受益者,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單文鵬說:“作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博士研究生,獲評北京市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研究生的高額獎學金,讓我倍感振奮,也更加堅定了我畢業后成為一名光榮的思政課教師的決心!”
螺旋上升、循序漸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推進
堅持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在突出各學段特色的基礎上,推進不同學段思政課的有序銜接,努力搭建大中小學一體化平台。近期,市委教育工委聯合北京衛視錄制《老師請回答》疫情防控特別節目——大中小學生同上一堂課,邀請相關專家與全市學生和家長同上一堂課,共同開展主題班會,為不同學段學生在特殊時期的成長、教育、健康做出權威有效的指導,全網累計收看量超過7億人次。此前,北京市還成立了全國首家覆蓋大中小幼全學段德育研究的一級學會——北京市學校德育研究會,研究制定了《北京市大中小幼學校一體化德育體系建設指導綱要》,推動構建縱向銜接的大中小幼一體化體系。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艾四林介紹:“我們開設了思政課骨干提升計劃教育博士項目,面向全國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一線優秀教師招收攻讀教育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目前已完成2019年、2020年兩屆教育博士研究生招生選拔,從全國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隊伍中擇優選拔50名教師進入清華大學學習。”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立教材研究院,著手研究大中小思政課教材一體化方案。北京市陳經綸中學教育集團以“體驗、感悟、常識”劃分小、初、高三個學段,圍繞同一話題開展集體備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針對本碩博三學段思政課教學內容探索並形成了本碩博一體化教學方案。
推進“十大工程”,以首善標准辦好學校思政課
下一階段,北京市將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為契機,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實施“十大工程”,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各項舉措落地見效。
著力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通過集體備課等形式,推動思政課教師及時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精神,及時應用於課堂教學。直面學生現實關切和思想困惑,建設思政課教學重點難點問題庫,將研究成果融入課堂教學。探索思政課教師兼職擔任輔導員、班主任、社團指導教師,推動思政課教師進宿舍、進社團、進學生活動,以多種形式深入了解學生,提升課堂教學實效。
選優配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創新機制,綜合施策,指導高校通過招聘、引進、轉崗等多種渠道配齊思政課專職教師。堅持培養高素質專業化思政課教師隊伍,組織全市新上崗思政課教師集體培訓,示范帶動學校開展在崗思政課教師分類培訓。實施思政課教師培優工程,深化“揚帆資助計劃”“擇優資助計劃”,遴選建設一批教書育人“名師工作室”,培育一批思政課教學領軍人物。
推動樹立重視教學的鮮明導向。依據教學實效,評選北京市教書育人特級教授、特級教師,差額發放一線教師崗位補貼,發揮市級補貼對提高教學績效的激勵作用。實施思政課教法創優工程和思政課質量保障工程。推動學校建立領導專家聽課與學生評教相結合的教學質量綜合評價體系,提高對思政課教師評價中教學和教學研究的佔比。
充分發揮各類課程的協同效應。堅持發揮思政課在育人體系中的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作用。開發思政課導論課,納入教師培訓體系和新生教育。發揮實踐育人功能,建立馬克思主義學院參與策劃指導學生社會實踐工作模式,健全知、情、意、行有機統一的育人機制。實施課程思政建設工程,評選教書育人“最美課堂”,推動各門課程與思政課相互配合、同向同行。
探索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實施北京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工程,組建北京市學校思政課教學指導委員會,統籌指導各類學校思政課建設。建立縱向跨學段、橫向跨學科的交流研修機制,定期組織相鄰學段思政課教師教學交流研討。在有條件的高校設立專項計劃,支持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進修訪學、在職攻讀學位。推動同一區域大中小學建立思政課教學共同體,共享教學資源。
(來源: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