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大課”觀后感——

在疫情“大考”中淬煉思政課教師的使命擔當

孫琳瓊
2020年03月11日11:37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在全國上下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艾四林、秦宣、王炳林和馮秀軍四位教授在“雲”課堂與“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為青年學生分析疫情背后的中國力量、中國擔當與中國精神。這不僅是一場面向全國大學生的思想盛宴,更是一次面向全國思政課教師的精彩教學示范課。他們以實際行動回應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思政課教師的希望、對思政課時代使命的重托,詮釋了思政課教師的職責,鼓舞著每一位思政課教師堅守初心、踐行使命、在疫情“大考”中淬煉使命擔當。

為此,我們應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堅持立德樹人,增亮思政底色。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一堂好的思政課,離不開思政教師對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落實。四位教授從不同的側面切入,無論是總結疫情防控歷史經驗,講述戰“疫”一線感人故事,還是解讀中國制度強大優勢,肯定青年一代責任擔當,無不是以立德樹人作為出發點,為青年學生播種下理想信念的種子。講好思政課,就是回答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思政課要從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等方面下功夫,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就要求思政教師要堅守好育人初心,高度認識思政教學的地位和作用,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為廣大學生的引路者,真正做到“讓有信仰地人講信仰”,旗幟鮮明、毫不含糊地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

把握時代命題,講好中國故事。疫情之下,思政課的意義更為凸顯。四位教授從這場“疫情大考”出發,雖然講授的重點不同,但卻始終緊密圍繞著四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展開,這是中國故事與思政課堂的最好結合。在積極響應“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要求下,思政課教師更要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的教學工作,與時代同頻共振,把教案書寫在抗“疫”一線,在思政教學與社會現實之間實現高度耦合,深度挖掘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中的動人故事。那些體現中國力量的時代敘事,都是最鮮活的教材,最生動的課堂。我們不僅要使學生學會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看待問題、進行實踐,更要使他們深刻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增強對黨和國家的認同,堅定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

回應青年關切,播撒精神養料。四位教授在完成授課后,分別回答了同學們在線提出的問題。從這一個個問題中,我們不難發現當代大學生敏銳的青年視角和新鮮的時代之聲。青年時期,正是思維最為活躍,對社會問題最為敏感的時期,青年的疑問自然不少。正如馮秀軍教授所說的,近年來,“佛系”“喪文化”“自我中心”等標簽成為90后、00后的標簽。但是,在疫情面前,他們作為新生力量,勇毅逆行,奔赴一線,成為戰“疫”的主力軍之一。青年學生既充滿個性,保持好奇,也能擔當重任,富有情懷。因此,如何回應青年人的問題,與青年學生“打成一片”,守護青年學生的思想淨土,讓思政課入腦入心,成為時代之下的思政課題。一方面,思政課教師要突破既有的理論框架和思維定式。在堅持思政課定位的基礎上適時轉換角色,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去粗取精,讓思政課更符合青年人思維特點和新時代的需要。另一方面,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要有所突破和創新,善於用青年話語,講述青年故事,回應青年關切,引領青年思想。在堅持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這六點要求中增強思想的穿透力、震撼力,播撒精神養料,打開思政課堂的大門,讓思政課贏得青年一代。

(作者系首屆全國思政課教學展示特等獎獲得者、河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主講教師)

(責編:李依環、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