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組視頻說出了海歸的心裡話:“武漢莫慌,我們等你”
1月31日,武漢市武昌區高層建筑外牆打出“武漢加油”字樣(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程 敏攝
不久前,一部名為《武漢莫慌,我們等你》的武漢城市短片,讓不少人看得熱淚盈眶。這些日子,武漢牽動著無數人的心,許許多多海歸紛紛站出來,發揮個人優勢,想要為武漢多做些事情。有一份力便出一份力,有一份熱便傳遞一份熱。
最近,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青委會的三十幾位海歸,自發組織起來,將《武漢莫慌,我們等你》翻譯成英語、法語、俄語、德語、西班牙語、日語、韓語、芬蘭語、意大利語、馬來語等10種語言,面向世界傳播。
“我們想讓國外更多的人看到中華兒女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決心和信心,我們一定會迎來一個繁花似錦的春天。”談及制作視頻的初衷時,他們中有的人這樣說。
十國語言喊出“武漢加油”
“等這個城市重新按下播放鍵”
“等地鐵裡的人多到擠不上這一班”
“等去武大看櫻花的人比櫻花還多”
“等過早搶不到最愛的那一碗熱干面”
視頻裡的這幾句話,讓留法海歸瞿柯感動又揪心。他把視頻迅速轉發到了歐美同學會第三期全國青年骨干培訓班的微信群裡,並建議可以給這部短片配一版法語字幕,他自己翻譯,希望能有更多外國人看到這部短片。
沒想到,這個建議一提出來,微信群裡“炸了鍋”。“我來做英語的……”“我翻譯德語……”“日文版的我來做,我還能找到合適人選來為日語配音,有了配音效果會更好……”
當天晚上,一個名為“莫慌”的海歸工作組正式成立了,要把《武漢莫慌,我們等你》這部短片翻譯成10國語言版本,並利用海歸們的自身資源,擴大視頻的傳播渠道,向海外發出武漢更清楚、更溫暖、更有力量的聲音。
與視頻拍攝方湖北電視台接洽,以獲得視頻語種翻譯的授權﹔分頭出翻譯腳本,聯系國內外專家對翻譯准確度進行把關﹔安排視頻制作事宜,提高短片呈現效果……大家全部是志願服務。
疫情發生后,不少海歸帶頭捐款捐防護物資,而此刻,能發揮自己的語言優勢再為武漢出把力,這責無旁貸。
視頻海外上線持續推進
來自北京、上海、廣東、雲南、四川、陝西、山東等地的歐美同學會青委會會員自發成立多語種翻譯工作組,形成翻譯、制作、外宣、綜合等小組。視頻已相繼制作完成,對應版本已在德國、墨西哥等地成功上傳至臉書、推特等社交媒體,更多語種視頻的海外上線也在持續推進之中。
在參與其中的海歸看來,積極傳播正能量,匯集國際專業知識並總結經驗,努力做好包含防災、防疫、減災等在內的國際專業渠道的溝通協調工作,是留學人員在抗擊新冠肺炎阻擊戰中能夠發揮作用的重要方向。但與此同時,海歸的語言優勢、專業特色和國際渠道背景,也能在今后抗擊疫情及疫后國際合作減災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法語視頻制作完成后不久,瞿柯就將視頻分享給了幾位自己的法國好友。作為視頻的“首批觀眾”之一,好友們看完后非常感動,也對武漢有了更多理解。“‘從中能感受到深切的希望,還有鼓勵,這很打動人。’一位意大利朋友在看完視頻后這樣對我說。”
少數民族語言版本傳遞力量
當記者向他詢問具體參與翻譯工作的海歸有誰時,雲南省留學人員聯誼會常務理事楊曉冬給出了這樣的答案:“海歸學長們覺得自己只是做了力所能及、應該做的事情。是誰做的並不重要。”
在歐美同學會青委會幾位委員的啟發和幫助下,畢業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楊曉冬還帶頭組織團隊,制作了《武漢莫慌,我們等你》少數民族語言字幕的版本,其中包括苗語、彝語、滿語、蒙古語、壯語、景頗語、納西語、白語等11種少數民族語言。
“不吵”
“不堵車”
“晚上七點像凌晨三點”
“武漢像被按下了暫停鍵”
這是楊曉冬負責翻譯成藏語的幾句,病毒籠罩下的陰霾令人心痛,短短幾行,他在翻譯時卻認真揣摩了很久。他相信,按下的暫停鍵不會延續很長時間,陰霾過后,陽光的溫暖定會重新融化這九省通衢的每一個角落。
正如他用苗語所翻譯的那句:“別怕,再等一等。”
這些用少數民族語言翻譯出來的視頻版本,傳播出了一份堅定的力量和濃濃的愛意。
冬天總會過去。再相約賞櫻,一起吃面,嘆一橋飛架南北,登樓遠觀,煙波江上浩渺無窮。待到春暖花開。
武漢莫慌,我們等你。(本報記者 孫亞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