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決戰普惠園 用“控制數”破公辦園編制瓶頸
廣西南寧市青秀區林裡橋中段幼兒園的孩子們在“三月三活動”中體驗少數民族民間體育游戲。 黃曉 攝
落實 落實 再落實寫好教育“奮進之筆” 特別報道
一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投入7.73億元,新建公辦園242所,預計新增學位6.5萬個﹔全自治區新認定多元普惠園1039所,累計認定普惠性民辦園5587所,佔全區民辦園總數的53.2%,惠及幼兒93.4萬人。
這是2019年廣西“教育廳長突破項目”交出的成績單。年初,廣西將大力推進民族地區普惠性幼兒園建設作為“教育廳長突破項目”,提出到2019年年底,新建、改擴建200所城鄉公辦園,新認定和扶持1000多所普惠性民辦園。
從數據來看,廣西基本實現既定目標。成績背后,是廣西以決戰的勇氣,對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開啟的一系列強有力探索。
多腿走路,做大學前普惠資源“蛋糕”
2019年11月,位於南寧市良慶區的小區配套園——慶林路幼兒園開園了,這成了該園涉及的利益相關方心中的一件大喜事。
“我以前得把她送到七八公裡外的私立園讀書,現在出門走幾百米就到了,不但安全,而且便宜,真是為老百姓辦了件大好事。”張桂月指著正在操場上玩耍的女兒說。
“這是我們區第一所收回后辦成公辦園的小區配套園,很有示范意義。”良慶區教育局基礎教育股副股長兼慶林路幼兒園園長譚麗燕也很欣慰。
“幼兒園無償移交辦成公辦園后,我們的樓盤很快就銷售一空了。”開發商梁先生也抑制不住地開心。
很顯然,這件多方共贏的美事,是良慶區小區配套園治理成效的一個縮影。但值得一提的是,當初配建該園時,合同對其產權使用權並未進行約定。所以,美事背后是多方努力的結果。
“關於小區配套園治理的政策一出台,我們就根據上級文件精神,與轄區內小區開發商進行協商和溝通,從政策要求、社會責任、樓盤銷售等多角度,引導開發商主動配套建設小區幼兒園並交付政府,大部分開發商也都能接受。”良慶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川道出了治理成功的秘訣。
“我們希望在廣西繼續生根,也想通過支持政府的民生事業擴大社會影響力,此外,提供優質教育資源也是我們對業主的承諾。多方考量后,我們決定移交。”開發商梁先生道出了交付園所背后的考量。
據統計,2019年廣西全區需要治理的幼兒園為583所,為啃下這塊“硬骨頭”,自治區政府出台了城鎮小區配套園治理方案及管理辦法,要求各地通過調整規劃、補充建設、移交、回收回購等多種方式,辦成公辦園或委托辦成普惠性民辦園。目前,廣西全區已完成118所小區配套園治理整改工作,預計增加35400個普惠性學位。
就在良慶區大刀闊斧對小區配套園進行治理時,桂林的陽朔縣,正在尋求另一條提供普惠學前資源的路徑——用公辦園挑起全縣學前教育大梁。
福利鎮將政府原辦公區讓出來建中心幼兒園﹔葡萄鎮將承包出去的土地提前3年收回用於中心幼兒園戶外游戲場地……在陽朔縣,“堅持幼兒園用地優先”已成為共識。陽朔縣教育局基教股副股長莫可強告訴記者,每一所幼兒園,都由規劃、住建、教育等部門一一考查,確保園所建設。
除了用地,在資金投入及師資配置方面,盡管陽朔縣財力有限,但仍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為幼兒園發展“開綠燈”。每所新建公辦園,縣財政都會投入200萬元至500萬元,同時竭力把教師配置到位。
正因為這些強有力的支持,近兩年,陽朔縣的公辦園“你爭我搶”地落成了。目前,全縣公辦園已從2011年的1所增至現在的21所,在園幼兒佔比也從7.16%增至48.4%。
“以前,大家都說,在我們縣讀公辦園比考名牌大學還難。現在,便宜優質的公辦園敞開門等著孩子們。”莫可強說。
廣西教育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區新開辦公辦園695所,在建200多所,2019年年底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可達40%。
與此同時,隨著全區加大規模展開普惠性民辦園的認定工作,廣西也開辟了擴大普惠學前資源的第三條路徑。截至2019年年底,全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88%,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74%。
政府買單,用“控制數”破公辦園編制瓶頸
在廣西許多地區,編制問題已成為制約公辦園發展的命門。大量公辦園拔地而起,編制不足怎麼辦?廣西的策略是創造性地引入“控制數”。
2019年年初,自治區黨委政府印發《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充分挖掘現有編制資源,從改革管理、控編減編等方式精簡的編制資源中,調劑解決公辦園所需教師編制。現有事業編制總量內確實無法滿足需求的市縣,可參照中小學做法,核定聘用教師“控制數”。
2019年5月,廣西教育廳、編辦、人社廳、財政廳4部門又聯合發文,要求各市縣在9月底前核定幼兒園教職工編制,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辦法解決缺編問題,同時要求民辦園參照公辦園編制標准配備教職工,實行自主聘用、合同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納入“控制數”的教師,雖沒有編制,但與在編教師完全同工同酬,而且全部由政府買單。
青秀區是南寧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區,早在2018年下半年,該區就開始參考中小學教師“控制數”的做法,提出幼兒園“規模數”新舉措。
位於青秀區的林裡橋中段幼兒園2018年引入了12個“規模數”,教師葉嘉慧是其中一個。2019年之前,她每個月工資為3000多元,去年,她的工資一下增至5000多元。“待遇提高了,心更穩了,也更有力量了。”葉嘉慧開心地說。
2019年9月,玉林市博白縣出台相關文件,核定全縣幼兒園“控制數”1331名。“未來幾年,這些‘控制數’將根據地方財力情況,分批下達使用。”博白縣編辦副主任龐大偉告訴記者。
據了解,2019年以來,廣西全區共新增公辦園教師7432人,其中有編制教師2051人,新增聘用教師“控制數”3550人,政府購買服務教師1831人。
“‘控制數’大大緩解了公辦園教師編制不足、教師不穩定的情況,能夠確保公辦園建成一所、開辦一所、辦好一所。”莫可強說。
多元獎補,激發民辦園提供普惠服務積極性
被認定為普惠性民辦園,必然意味著收費受到限制,那麼如何調動普惠性民辦園的發展積極性?廣西採取的辦法是多元獎補。
新興苑幼兒園是南寧市一所小區配套園,也是一所自治區認定的多元普惠園。由於辦園質量高、百姓認可度高,2014年,該園被評為自治區示范幼兒園。
目前,該園每月的保教費僅為700元,每年都“一位難求”。“我們之所以收費低,同時又能提供優質的保教服務,離不開政府的多元獎補政策。”園長楊映雄告訴記者,該園每年可獲得自治區政府每生200元、南寧市政府每生900元、青秀區政府每生200元的各級獎補,總計獎補達到每生每年1300元,有效緩解了辦園壓力。
為鼓勵普惠性民辦園提供普惠服務,廣西各地紛紛出台針對普惠性民辦園的獎補政策。據了解,目前廣西已有31個縣(市、區)建立了本級普惠園獎補機制。同時,自治區設置升級獎勵經費,對達到自治區示范幼兒園標准、星級幼兒園標准的普惠園給予3萬元至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隨著各級獎補政策落地,普惠性民辦園獲得了多元支持,發展積極性更高了。“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實施城區公辦園建設大會戰,加快推進城鎮小區配套園治理工作,同時推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破解我區學前教育‘錢從哪裡來’‘幼兒園怎麼建’‘由誰來教’‘怎麼管’等一系列難題。”廣西教育廳廳長唐咸僅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