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眾志成城、共克時艱——首都高校在行動

中國人大心理學專家建議:針對四類人群精准實施疫情心理干預

2020年02月08日13:36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隨著疫情向全國蔓延,疫情的心理干預非常重要。如何更有效更精准地為大家提供心理服務?對於不同心理畫像的群體採取什麼樣的干預策略?是偏重情緒安撫還是認知改變?日前,中國人民大學學生處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的5位專家,就疫情下的心理疏導與干預措施提出建議意見。

  “這一切工作都需要我們對不同的人群進行不同的心理畫像,然后才能幫助當地的心理醫生或心理咨詢師精准地進行心理干預。”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主任、副教授胡鄧說,根據目前的狀況,我們把不同的人群大體分為四大像位:防疫隔離群體、自行隔離群體、一線工作群體和尚未感染的普通大眾群體。

  在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講師徐紫薇看來,防疫隔離群體包含已感染或疑似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病群體。他們在疫情的最中心,也是站在疫情最前線的人。得知自己患病或疑似感染的情況會對患者自身產生極大的心理沖擊。

  “此類群體的心理表現主要有認知上存在災難化思維和偏執觀念,認為自己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覺得自己很難康復甚至想到死亡,也很難信任醫護人員等,有恐慌情緒和焦慮反應,嚴重者會出現驚恐發作造成急性呼吸困難、窒息感等。”徐紫薇說,對於這部分患者,應由醫護人員及患病家屬給予及時心理疏導,並給與認知矯正和情感安撫為主的關懷舉措,醫護人員就病患病情、疫情數據給予客觀描述,並反復敘述,幫助病患理性客觀看待自己的病情樹立信心,此外要和親友保持頻繁的聯絡,從親友的支持和鼓勵中獲得力量和陪伴,病區也可以採用播放舒壓音樂等方式幫助病患疏解緊張情緒。

  自行隔離群體具有哪些典型的特征呢?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副教授侯瑞鶴分析,該群體的心理特征內部也有差異。表現在認知上通常有兩種極端的可能:一種是過分緊張的災難化者。認為自己極大的可能患病,覺得完了,失控等。一種是過分鬆懈不重視者。認為自己不可能感染,病毒離自己很遠,不夠重視。

  “這個群體的心理干預,重點主要是兩端。對於過度災難化者,重點在於緩解焦慮情緒,同時調整認知上的災難化傾向和非理性特點。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或平台健全的條件下,該群體是心理遠程服務的重要目標人群,心理干預效果相對也更有效。”侯瑞鶴說,而對於過分鬆懈者,重點在於認知上強化和行為上勸阻。需要家人、朋友、社區、基層政府等多渠道進行工作和教育,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在整個防疫管理中的位置和意義。

  面對疫情的發展和防控,堅守在一線崗位的工作者們是需要付出巨大的犧牲。對一線工作群體該如何干預?

  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講師袁萌建議,首先是需要從科學渠道和途徑了解最安全的公共防范措施手段,從現實層面消除內在不安和擔憂。其次是做好情緒緩解,避免心理壓力和負面情緒積累。最后是增強自我使命感責任感,充分認識立足自身崗位,站好每一班崗,嚴防死守疫情蔓延,是對社會、對集體和個人有著積極而重要意義的。

  普通大眾因疫情而處於應激狀態,會出現一系列的身心反應,從社會心理的角度來說,個體的從眾心理很可能會淹沒個體的獨立性,因而如何引導普通大眾回歸理性是當前的重中之重。

  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副教授周莉建議,首先要引導民眾正確認識疫情,既要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又要堅定信心,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尤其需要政府、醫學專家、新聞媒體及時發布權威信息,推薦科學防控知識,減少民眾的恐慌。其次,要倡導家庭成員之間的關愛,形成家庭心理聯結,家庭氛圍可以有效幫助個體回歸理性和穩定。(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董魯皖龍)

(責編:何淼、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