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愛“跑題”的教師更可貴

楊學杰
2020年01月22日09:10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不久前,我聽了兩節課,很受觸動。

一節是初一年級的生物課,主要涉及“生物的多樣性”相關內容。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探究了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價值以及我國生物多樣性的概況、生物保護措施等教學重點,同時,這位教師將與生物學科相關的學科知識聯系起來,進行了課堂延伸。比如,在講述“生物多樣性的美學價值”時,她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文學,一起描寫一些生物的外貌。在講到“野生動植物的藥用價值”的時候,她與學生一起找到了歷史教材上的相關知識——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把歷史上的科學成就、中醫藥學及生物知識綜合起來講述。在講述“潛在的價值”的時候,告訴學生過去曾經是很不起眼的野草現在已經變為人類的生命之寶。比如著名科學家屠呦呦首先從黃花蒿中發現抗瘧有效提取物,並分離出新型結構的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創制了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因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的新療法,她201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一節課下來,學生們已經分不清課堂上都涉及哪些學科的知識了,但是,他們經歷了趣味十足、內容豐富的45分鐘。這樣的課換取了學生全身心的投入,也抹平了門類台階帶來的困惑。其實,知識的分科是人為劃分的結果,而學生獲取知識卻不會因為學科界限而停步,反而,教師適當地“跑題”——擴展與打通,有助於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學習興趣的提升。

讓我深受啟發的另一節課是一節歷史課,主要內容涉及“統一國家的初建”。學習目標為:了解秦統一六國、建立統一國家的基本情況,掌握諸如秦始皇開創皇帝制度,推行郡縣制,建立一整套官僚體制,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等知識。教師在課堂導入的時候用了一個英語單詞“CHINA”,學生很是驚訝:歷史老師怎麼也關心起英語來了?原來,教師的問題是,你知道“中國”的英語單詞為什麼是這樣的?頓時學生們的興趣十足。教師順勢引導,有學者說,這個詞與兩千多年前中國第一個統一王朝“秦”有關(英文中“秦”的翻譯是“CHIN”)。隨后,在講述“秦滅六國”的時候,教師又拿出了地圖,學生驚奇,歷史老師開始上地理課了。教師以現有的河流為標記,講述了當初的政治格局,標清了六國的位置,困擾學生的歷史地理空間問題迎刃而解。對於“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這個教學重點,教師將之與政治、文化、經濟、交通、軍事等問題聯系起來,一一講解。比如,討論政治問題的時候,教師與學生探究當時的中央行政機構、地方行政機構等問題,雖然講述比較淺顯,但是,學生因此對當時的政治形勢有了一定的感悟。在討論貨幣與度量衡的時候,教師聯系到語文課上曾經講過的“鄒忌修八尺有余”中的“八尺”,“八尺”是當時一個美男子的標准,教師設問,“八尺”是多高?接下來說,大約為1.85米。學生疑惑地面面相覷,問:“老師是怎麼知道的?”教師說:“古代的尺長度與現在的尺長度不一樣,看來統一度量衡是一件好事。”在這樣的課堂,學生不僅掌握了歷史知識,語文學習也少了一個障礙。

教師在課堂上目標不明地東拉西扯,當然不行。但是,隻灌輸本學科知識,不去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死守本學科的“疆域”,也是不可取的。事實上,無論文科,還是理科,都需要跨學科授課,其最大的作用就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減輕學習負擔,提高學習效率。這種教學方式其實對教師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教師要不斷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不斷地學習,而且知識越豐富越好。同時,教師備課的負擔也加重了,但是,長期堅持下來,教師的備課會變得輕鬆愉快,學生對課堂知識點也會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學質量自然會得到提高。

(作者單位:山西省運城市實驗中學)

(責編:何淼、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