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報班學生低齡化 網課亂象頻現
名師直播課、快速提分班、冬季集訓營……盡管寒假尚未到來,但五花八門的報班行動早已火熱開啟。
如今,報班不再是中小學生的專利,越來越多的學齡前“小不點”也加入其中﹔看似省時省力又省錢的網課讓不少家長動心,但背后暗藏的種種貓膩同樣鬧心。
幼兒園孩子加入報班大軍
再過5天,3歲半的佳佳就將迎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寒假班。“其實這次算續報,之前已經上過秋季班。”2019年9月,佳佳的媽媽徐丹在幼兒園門口排隊時,偶然聽其他家長聊起孩子上數學思維課的事。“當時挺意外的,原以為要上了小學才要考慮報班,沒想到大家起步都這麼早。”
多方打聽后,徐丹恍然意識到,3歲被很多培訓機構定義為一個重要的節點。
“不管是英語還是數學,甚至包括少兒編程,幾乎都是從這麼大開始招生。”這讓徐丹不再淡定,“我們家孩子是8月出生的,在班上本來就小,如果再不給她補一補,以后恐怕會更吃力。”
懷揣著這份焦慮,徐丹很快帶佳佳到培訓機構做了評估,之后便花3600元報名數學思維課的秋季班,“按照顧問的說法,我們還比班上其他孩子少了個暑期班,隻能算半路上車。”
剛上課時,佳佳並不習慣像個小學生一樣坐在課桌前聽講,但徐丹還是堅持要求她集中注意力,“既然來了,就想著盡量不中斷,否則沒什麼效果,所以又報了寒假班。”
對於徐丹的無奈,林悅頗有共鳴。再過半年,兒子冬冬就要上小學,這個寒假在她看來無疑是關鍵的准備期。“我們也想讓孩子多玩會兒,可不報班不行,好多過來人都提醒我,千萬別指望什麼零基礎,等到時候被老師叫家長就晚了。”
權衡之下,林悅還是在離家不遠的培訓機構給冬冬報了幼小銜接的寒假班,“跟上學一樣,全天都在那邊,各科排得滿滿當當,數學要學100以內加減法,拼音、英語也都要教,每天還練寫字。”
在線課程質量未必“在線”
考慮到去培訓機構往返路上起碼要一個多小時,而寒假期間自己和丈夫都要上班,沒辦法保証接送﹔再加上在線課程的費用比起線下機構少說也能便宜一半,因此於敏像很多家長一樣,給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陽陽選擇報了網課。
相比那些高標准、嚴要求的家長來說,於敏認為自己對待兒子的學習已經相當“隨緣”,“從來沒想過要讓他的成績在班裡有多拔尖,隻希望他能實實在在學到點原汁原味的英語。”
然而,於敏發現這點小小的願望依舊很難達成。第一次試聽課,陽陽與外教聊得很不錯,可到了正式課,於敏才知道原來外教並不固定,“好不容易剛適應,下次又來別人。”
每次面對新面孔,陽陽都不得不調整很長時間才能進入狀態,而外教也因為不了解陽陽的情況,總要從最基礎的聊起。更令於敏氣憤的是,外教的發音千差萬別,水平也參差不齊,“一會兒英音,一會兒美音,一會兒還帶著濃重的東南亞口音,孩子都不知道該按誰的來了。甚至有些連交流都有困難,隻能不停打斷,讓對方一遍遍重復。”
於敏找過客服,提出讓平台換回試聽課時的外教,結果平台工作人員表示,外教會有工作變動,沒辦法保証一直都在。之后,於敏又試圖到平台上查看外教的介紹,但頁面上隻強調外教都很優秀,經過嚴格面試篩選而來,卻不顯示每名外教的具體信息和資格証書,“客服說外教都比較注重個人隱私,不能隨便公開他們的個人經歷。”
而教育部等六部門2019年7月印發的《關於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中明確要求,聘用外籍人員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要在培訓平台和課程界面的顯著位置公示培訓人員姓名、照片和教師資格証等信息,公示外籍培訓人員的學習、工作和教學經歷。
除了師資以外,於敏還對平台本身的資質產生懷疑,“一些互聯網教育企業隻有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並沒有教育部門頒發的辦學許可証,這顯然也是違反規定的。”(記者 宗媛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