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數字經濟發展催生在線崗位 這批年輕人網上務正業

本報記者  李心萍
2020年01月07日08: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互聯網時代,年輕人“泡”在網上的時間越來越多,常會受到“不務正業”的指摘。據統計,2019年中國數字用戶中,35歲及以下用戶佔比68.15%。他們都在網上忙些啥?有人當起在線醫生、美食博主,把辦公室搬到了網上﹔有人利用業余時間發展設計、撰稿等副業,培養興趣、增加收入兩不誤﹔有人則在空閑時間做起網絡安全志願者、大眾評審員,上網做公益,弘揚正能量……他們恰恰都是在網上“務正業”。

  本版即日起推出“大數據觀察·網聚青年力量”,聚焦當代年輕人在網上釋放出的蓬勃朝氣與澎湃動能。

  ——編 者 

  

  “再見,母校,回家上班去嘍。”畢業后,余沛的就業選擇與同學略有不同。畢業於某211院校的她,加入了一家自媒體公司,負責撰寫稿件、策劃內容。

  近年來,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催生了不少在線崗位。更加靈活的工作時間,新鮮有趣的工作內容,讓在線崗位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新型靈活就業快速發展壯大。《2019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顯示,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領域就業崗位為1.91億個,佔當年總就業人數的24.6%。

  美食博主、網絡營銷專員……第三產業數字化催生大量在線崗位

  “我是一名在線健身教練。”告別就職的健身房,李文燦將自己的工作搬到了網上。李文燦為各網絡平台錄制健身教學視頻,為知識分享類網站撰寫健身科普文章,並在健身APP上擔任班主任,為學員解答健身問題。

  “我還在APP上接單,提供上門健身指導服務,每周兩三個小時。”李文燦對收入現狀還算滿意,“每月收入1.5萬元左右,與之前在健身房的收入相比隻多不少,但自由多了,也沒有課程銷售壓力。”

  “我是一名在線兒科醫生。”從早8點到晚11點,郭晴負責的微信群,通知聲此起彼伏。在不少新手爸媽眼裡,寶寶吃不好、睡不好、發燒了,找郭晴准沒錯。

  “寶爸寶媽會把寶寶的症狀、照片傳給我,我據此做出初步診斷,告知家長是繼續觀察還是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郭晴笑稱自己是300多個家庭的家庭醫生,為緩解兒科挂號難貢獻了綿薄之力。“其實寶寶們生病,很多情況都是小問題,休息幾天即可痊愈。”郭晴說。

  “我是一名美食博主。”在某美食平台上積攢了一定人氣后,文思思辭去原有工作,當起了專職美食博主。“我每天的工作就是錄制糕點制作視頻,並撰寫做飯攻略。”文思思的美食博主當得風生水起,前不久剛在某平台上出售了自己的烘焙教程。

  私人旅行線路定制師、網絡媒體寫作者、網絡營銷專員……細細探究這些在線崗位,幾乎都源於數字化對服務業的改造。“由於第三產業具有高交易費用、低固定資產佔比、低技術密集度的特點,進行數字化改造較為容易,從而造就了大量的在線崗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余曉輝表示,數字經濟對就業的吸納能力主要體現在第三產業上,2018年,第三產業數字化轉型就業崗位約13426萬個,佔第三產業總就業人數的37.2%,佔比提升約4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周廣肅表示,第三產業數字化改造催生了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模式,其中以平台經濟最為亮眼,成為近年來帶動創業和就業的新引擎。

  平台自主創業、網上兼職就業……數字經濟正在重構就業模式

  除了積極投身在線崗位,也有不少年輕人選擇在線兼職賺取零花錢。智聯招聘調研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有8.2%的職場人士擁有兼職收入。

  調研報告顯示,隨著平台經濟的發展,工作越來越不受限於空間和時間,有個主業謀生,再兼顧一項興趣,主副業同時在手成為不少年輕人向往的方式。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通過互聯網,無論是編程、策劃、代運營、化妝等,隻要在技術、才藝等方面有專長,就能發展成為第二職業。”一家招聘網站的有關負責人說。

  “數字經濟正在重構我們的就業模式。”余曉輝說,網絡信息技術、互聯網平台等,向個體提供市場、研發、生產等資源,個體不必進入傳統企業就可以從事經濟活動。相應地,就業形式變得靈活多樣,自主創業、自由職業、兼職就業等新型靈活就業新模式快速興起。

  余曉輝表示,數字經濟推動我國靈活就業實現了四大轉變:一是規模爆發式增長,實現從邊緣補充到重要組成的轉變。“如今隨著網絡購物、共享經濟等新模式新業態的發展,靈活就業人數快速增加,已逐漸成為一股重要的就業力量。”二是范圍快速擴張,實現從少數領域到多樣化領域就業的轉變。靈活就業除了分布在商貿流通領域以外,還廣泛分布在物流、直播等多樣化領域。三是質量不斷提升,實現從低層次就業到高層次就業的轉變。更多擁有高學歷、高人力資本的人參與靈活就業,尤其是在知識分享等領域,靈活就業者的受教育水平大幅提升。四是競爭力大幅躍升,實現從被動選擇到主動參與的轉變。如今,依托技術和平台的賦能,靈活就業者可以在更多領域展開競爭,能在專業化領域更好地滿足日益個性化的需求,靈活就業成為就業者的主動選擇。

  勞動關系認定、合理工作時長……勞動權益保護成新課題

  展望未來,周廣肅表示,隨著第二產業數字化進程加快,未來第二產業的在線崗位將大幅增加,如設備遠程維護、在線繪圖等等。在線崗位日益增多,靈活就業群體快速壯大,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楊偉國指出,如何保障這部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包括合理的工資水平、工作時間等,正在成為一個新課題。

  “新型靈活就業模式涵蓋‘數字時代的手工場經濟’,即回到了個體生產、家庭生產、本地生產的狀態。”楊偉國說,市場環境、個人選擇、技術便利性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可能會繼續推動這個趨勢不斷往前走,所以我們需要研究如何保護這些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李文燦就對自己與平台間的關系充滿困惑。“我們與平台公司簽訂的並非勞動合同,而是合作協議,平台公司並不負責我的五險一金。”

  目前,關於在線崗位靈活就業,爭議較多的就是勞動關系認定問題。互聯網平台企業與勞務提供者之間既有簽訂勞動關系的,也有通過外包、勞務派遣等方式形成非標准勞動關系的,但更多的是簽訂合作、承攬等協議來建立民事合作關系。“這就給司法帶來裁判和認定的困難,一旦發生意外事故,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楊偉國說。

  專家建議,面對愈發復雜多變的就業形態和就業方式,需要出台新的法律法規,對新型勞動關系做出更加清晰的界定。“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勞動者的權益,讓社會保障更好地發揮作用。”周廣肅說。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07日 07 版)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