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打響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攻堅戰
雲南省大理州祥雲縣下庄鎮中心幼兒園的孩子在幫同伴系鞋帶 (羅雅/攝)
隨著彝族民間歌曲《好玩嘍》響起,孩子們手拉手圍成兩個大圈跳起了歡快的舞蹈,這是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縣馬鞍鄉中心幼兒園的午后,熱鬧而又溫馨。
馬鞍鄉中心幼兒園的建立,結束了馬鞍鄉沒有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的歷史。如今,100多名來自彝、漢、白、苗、回五個民族的孩子在這裡快樂成長。
對於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為一體的雲南省來說,起步晚、基礎薄弱、發展不均衡,一直是制約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突出問題。今年年初,雲南省將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列入“廳長突破項目”,努力補齊短板,推動學前教育整體水平和普及程度不斷提高。
“經測算,2019年全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預計可達83%以上,將比2018年增長約3個百分點,2020年有望實現85%的目標。”雲南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周榮表示。
推動“一村一幼”,打通學前教育“最后一公裡”
走進巍山縣永建鎮永勝村,一棟粉黃藍三色相間的三層教學樓,在朴素的山村裡顯得格外亮眼。這是村子裡唯一一所公辦園——永勝幼兒園,建筑面積2000多平方米,能容納9個班級。近千平方米的活動場地平坦整潔,木制攀爬架、滑滑梯等戶外玩具設施一應俱全。
“幼兒園現在是村子裡最漂亮的建筑了。不過3年前,這裡還是回族村民的祖墳所在地。”永建鎮中心學校校長米紹雄見証了幼兒園從圖紙到落成的全過程,中間經歷的小插曲他仍記憶猶新。
當時,上級財政下撥了600多萬元項目建設資金,村子中心的祖墳所在地,地勢較為平坦且方便幼兒就近入園,成了幼兒園用地的最佳選擇。可是,這意味著需要整體搬遷祖墳。
消息一出,村子裡立刻炸開了鍋,質疑和反對聲四起。米紹雄與村干部反復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終於使村民們達成了共識:辦幼兒園是服務子孫后代的大好事,必須無條件支持。於是,村民們在轉讓承諾書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這塊產權為村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最后被無償提供給了政府。
“如今,村民隻要步行幾分鐘就能送孩子到幼兒園,再也不用起早摸黑輾轉送孩子到鎮上去了,最近幾個學期陸續都有村民把孩子轉回來。”永勝幼兒園園長石晶晶告訴記者。
隨著雲南省“一村一幼”工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鄉村結束了沒有公辦園的歷史,在家門口就能入園的夢想正在變成現實。
針對部分山區地勢復雜、村民居住分散的情況,巍山縣還在7個鄉鎮的25個偏遠村社利用小學校點閑置校舍、黨員活動室等設置全日制混齡幼兒班,開展學前教育服務,受益幼兒700多名,成為“一村一幼”的有力補充,有效提高了學前教育的覆蓋率。
“‘十三五’期間,雲南省先后啟動實施了第二、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中央和省級投入資金33.3億元,加快‘一縣一示范、一鄉一公辦、一村一幼’學前教育‘三個一’工程建設,共實施新建、擴建、維修改造村幼兒園項目4043個,全省於2017年底實現了‘一縣一示范’和‘一鄉一公辦’全覆蓋。”周榮表示,“一村一幼”建設成為2019年重點推進的項目。
今年,雲南省在沒有任何學前教育機構、適齡幼兒在當地入園人數原則上達10人及以上的1688個行政村,各建設1所普惠性幼兒園。1688個村級幼兒園建設項目已納入省級項目儲備庫,總建設面積73.74萬平方米。
自從幼兒園建好后,大理州祥雲縣下庄鎮大倉社區幼兒園園長張麗芬常常被村民的參與熱情打動,“隻要幼兒園有需要,村民們都會放下手中的活計前來支援。”張麗芬的手機裡珍藏著一組照片,那是村民們自帶扁擔、鏟子、水桶等工具來幼兒園搬沙的畫面。
截至目前,雲南省已統籌中央和省級資金7.8億元專項用於“一村一幼”項目建設,計劃建設1460所村級幼兒園,建設面積共67.08萬平方米。
當就近入園的幸福感還未走遠,入好園的渴望接踵而來。建好幼兒園只是第一步,如何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開園前夕,前往兩所一級一等幼兒園跟崗學習三個多月后,馬鞍鄉中心幼兒園園長左新嬌心中漸漸有了底氣。正式開園后,文獻幼兒園派骨干力量跟崗指導,幫助馬鞍鄉中心幼兒園進行環境創設,開展課程游戲化探索。
“在手把手的結對幫扶中,教師的專業素質都有了很大提升,樹立了科學保教的理念。”左新嬌正嘗試把民族文化進一步融入課程之中,推動幼兒園走向內涵發展。
不僅在大理,雲南多地紛紛開展城鄉幼兒園對口幫扶機制,構建了城區公辦園—鄉鎮中心園—村級幼兒園三級聯動幫扶模式,為新建公辦園的規范起步和科學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鼓勵政府回購,力解小區配套園治理難題
西山區潤城小區幼兒園完成回購、五華區銀河北庭小區幼兒園移交使用權……今年,昆明市小區配套園治理加快了腳步。
早在2016年,昆明市就出台文件,對於城鎮新建、改擴建的住宅區配套資源明確了配建標准和項目建設要求,要求每5000人區域內,設9個班規模的幼兒園,每增加600人,增設1個班的建設規模。
“作為規委會成員單位,教育部門參與用地規劃審查,有了一票否決權。”因未規劃配套幼兒園,昆明市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穆仁曾親自否定了兩個用地規劃。
針對小區配套園歷史遺留問題,昆明市按不同幼兒園建設土地取得方式分類處置,針對重點難點問題,“一園一策”,確定不同的移交方式。為鼓勵各縣區回購閑置場地或民辦園舉辦為公辦園,昆明市按照每平方米1550元的標准給予補助。目前共投入4.16億元回購7所小區配套園舉辦為公辦園。
放眼雲南,小區配套園治理工作正扎實推進。今年,雲南成立由省政府副秘書長任組長,省教育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自然資源廳等8家單位為成員的治理工作小組,出台《雲南省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方案》,建立月報和通報制度,督促各地及時清賬。按照教育部確定的2019年治理完成統計口徑,目前完成治理223所幼兒園,完成率達49.8%。
為保証小區配套園“收得回”和“接得住”,雲南多地採取“名園辦民辦園,名園辦分園、名園帶弱園”等方式,獨立舉辦分園或合作辦園,提升小區配套園辦園質量。
與此同時,雲南省出台政策積極扶持普惠性民辦園發展。從2019年起,省級統籌專項資金對社會力量上年度全資新建、園舍達標、辦園規范、實際在園幼兒規模保持在30人及以上的普惠性民辦園,按照每生3000元的標准給予獎補。此外,出台民辦園分類管理政策,規定了針對不同情況的分類登記辦法,並明確了對出資者補償與獎勵金額的計算辦法。
加大培養培訓力度,打造專業化教師隊伍
今年的教師節對昆明市政府機關幼兒園園長邢保華來說,意義特殊。她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還獲得了盤龍區頒發的“教育終身成就獎”。
扎根學前教育一線30多年,在邢保華看來,幼兒教師不能隻滿足於做經驗型教師,還要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努力做研究型、學者型教師。
學前教育發展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跟崗學習、影子培訓、駐園指導、組建名師工作室……雲南採取多種方式加大培訓力度,提升教師專業素養,讓教師接受了一次次教育觀念的洗禮。
除了在本地接受培訓指導,老師們還有了更多“走出去”的培訓機會。“今年我先后前往上海、成都、重慶等地參加培訓,對打造特色園本課程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祥雲縣下庄鎮中心幼兒園園長楊德花正計劃完善戶外混齡自主游戲方案,將更多幼兒熟悉的民間體育游戲融入課程。
2019年,中央和雲南省共安排幼兒教師培訓經費3550萬元,完成“國培計劃”5400人次﹔創建了20個省級幼兒園名師工作室,打造了一批示范性骨干教師團隊﹔遴選建設了23個園長和骨干教師培訓基地,全年共完成1500名園長上崗培訓任務。
雲南還將關口前移,在教師培養環節發力。2019年省級公費師范生培養中專設學前教育方向,由2018年成立的昆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負責培養。此外,在省內師范院校增設學前教育專業,擴大招生規模,每年招錄學前教育本專科學生均在5000人以上。
此外,針對教師不足的問題,雲南各地通過補足空編、調劑編制、購買服務等方式,補充一批公辦園教師,同時引導民辦園加大教職工補充力度。據統計,2019年全省學前教育教職工預計比2018年增加1萬多名,其中專任教師增加5000多名。省級每年統籌資金810萬元,支持6個巡回支教試點縣招聘540名支教志願者,人均補助1.5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加大工作力度,重點支持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學前教育,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再上新台階﹔進一步提升學前教育保教質量,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抓好師資隊伍建設,重點解決好幼兒教師的編制和待遇問題,全力為雲南人民提供普及普惠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周榮堅定地表示。(焦以璇 張惟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