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有歷史感和使命感,年輕人才有生命力

——記香港新界區校長會考察團天津行

2019年12月26日08:4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12月21日至25日,香港新界區校長會教育考察團來到天津考察走訪,了解祖國發展成就,學習內地學校育人經驗。記者全程跟團採訪,記錄下了校長們的思索感悟和動情瞬間。

扎根歷史,才能面向未來

天津,北方最早開埠的通商口岸,九國租界、華洋雜處,它有著與香港一樣血淚艱辛的歷史。在天津市博物館,從大沽口之戰的壯烈、割地賠款的屈辱,到洋務運動的興起、近代市政的發展,一件件歷史文契、存証舊物讓校長們沉思。

在九國租界示意圖前,一位女校長久久佇立,全然未覺大部隊已經走遠。記者了解到,她是新界校長會學術發展委員會副主任、海壩街官立小學原校長陳慧嫻。她說,碰觸到如此沉重的歷史,不能走馬觀花,要仔仔細細記下。

裹挾進近代風雲的不僅是天津這座城市,還有寓居其間的近代名人。“飲冰室”是梁啟超天津書房的齋號。走進課本上讀過無數次的“飲冰室”,讓校長們興奮不已,而陳慧嫻則一直在忙著拍照,尤其是展覽廳內文字、照片的部分。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家在教育子女上取得的成就讓香港校長們非常感佩。陳慧嫻告訴記者,她打算用搜集到的素材,回港后為家長開設一門家風家教的課程。“價值觀立基於言傳身教,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如果家長隻惦念賺錢、讓孩子考名校,這樣培養出來的年輕人沒有國家觀念和社會責任感,也不會有大的成就。”

梁家子弟生於苦難,終成國之棟梁,香港部分年輕人條件優裕,卻做出傷害祖國的事,新界校長會副會長、神召會康樂中學原校長郭志雄非常痛心。“現在香港部分年輕人缺乏朝氣,很容易消極地去看事情。”

做個堂堂正正中國人

百年名校天津南開中學培養了周恩來總理等一批中華俊彥。老校長張伯苓以“允公允能,日新月異”訓示學生,在國家危亡之際,宣傳愛國精神,組織東北淪陷區資源調查、保存中華文化根脈,令敵寇惱羞成怒。抗戰爆發,南開中學成為被重點轟炸的民用目標,以達到消滅文化、摧毀民族精神的險惡用心,歷史的痛創讓來訪的香港校長們唏噓不已。

南開的第一座建筑伯苓樓(原名東樓),周總理住過的宿舍西齋,被譽為“中國第一話劇舞台”的瑞廷禮堂……漫步南開中學,仿佛走進中國近代歷史,與偉人擦身而過。除了厚重的歷史積澱,以周總理的字命名的主教學樓“翔宇樓”內,完善的教學實驗儀器、與著名高校合作開發的課程,讓校長們感受到先進的教育理念。

“香港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到百年中國的沉痛歷史,缺少切身感受。”新界校長會會長朱景玄說,“當時南開的校園沒有了,師生的家園被毀了,但就是認定了我們是中國人,不放棄,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他在伯苓樓的容止鏡前拍照,打算回去教給學生。

母親希望孩子好

“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在總結座談會上,新界校長會名譽會長陳麗琴念著張伯苓校長著名的“南開三問”,語至哽咽。她說:“教育牽系的不僅是個人命運,也與國運息息相關。愛國愛群是教育的基本要求,那些心中沒有國家的人沒有資格做神聖的教育工作者。”

“香港有許多學校,但很多育人目標不全面。教育隻談課程、學制,就忽略了培育人的根本。”郭志雄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一個學校要辦好一定要有明確完備的辦學目標。“張伯苓先生辦學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教育救國。愛國的人有信念,才能做出成就、發展國家。隻有愛國,教育才有意義。”

“中華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未曾中斷的,如果在香港卻斷了根,我們能不痛心嗎?”天津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冀國強說,被搶走的孩子好不容易回到了母親懷抱,母親是真心希望孩子好,而不會希望他壞,祖國對香港的感情就是這般。

(本報記者 劉博超 陳建強)

(責編:何淼、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