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應更多關注農村貧困地區的兒童發展
“兒童早期發展是一項長遠的社會投資,而不是社會福利。”在11月30日至12月3日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幼教年會暨中國國際幼教展上,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兒童中心主任杜智鑫表示,在重視兒童早期發展的同時,應該更多地關注農村貧困地區的兒童發展,關注留守兒童,讓學前教育進村。
第六屆中國幼教年會開幕式現場(主辦方供圖)
杜智鑫說,人的能力形成是早期的基因和后天的社會環境影響共同綜合作用的結果。貧困、單親、家庭暴力等生活壓力,或者學前教育的巨大城鄉差距,都會給兒童的早期發展帶來消極影響。
愛爾蘭瑪麗無暇學院幼兒教育講師、學前教育博士瑪麗·莫洛尼表示,孩子的大腦可以通過環境產生各種各樣的變化。積極的環境對孩子非常重要,這就需要照護者能夠讓孩子們實現一個相對自由的發展。所謂環境並不是指物理環境,而是建立一種關系,能夠為他們創設一個平和的環境。這樣的環境才能使孩子們的認知、語言、情感社會性等得到自然的、合理的發展。
“托育和照護應倡導教養融合,養中有教,教中有養。0到3歲的寶寶們是最柔軟的群體,要保障3歲以下的幼兒在托育機構能安全健康的成長。”上海市寶山區早教指導中心主任丁玉認為,托育服務中心對托育機構的檢查,要做到實地檢查與線上檢查相結合、平時檢查與年終檢查相結合、專項檢查與常規檢查相結合、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以此保障托育服務機構能持續化、規范化發展。
丁玉說,孩子對固定的養育者都會有依戀,是否送孩子去托育機構要視情況而定,如果強迫性的進入托育機構,對孩子的發展並不好。0-3歲的孩子還是應該以家庭養育為主。
陝西師范大學教育實驗經濟研究所所長史耀疆認為,0-3歲是的階段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如果這一階段能有好的干預,未來的能力就會更強,但是很多人還沒有認識到兒童早期發展投入的長期回報。
“孩子們出生的時候差別並不大,但在成長過程中營養和教育跟不上,就會使孩子發育遲緩,社會情感發育滯后,會使孩子的認知能力變差。怎麼辦?”史耀疆說,要多和孩子說話,交流是最好的認知社會情感能力的方法﹔要多給孩子讀繪本故事﹔要多與孩子一起做游戲,學會和孩子一起玩。
華夏前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幼教年會秘書長孫綱表示,學前教育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希望通過幼教年會的交流,讓中國幼教影響世界,把世界幼教帶進中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