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提升治理效能為教師切實減負

2019年11月27日09:29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為減輕中小學教師不合理工作負擔,11月25日,在教育部通氣會上,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央深改委審核通過的《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即將印發,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切實履行主體責任,統籌規范督查檢查評比考核、社會事務進校園、精簡相關報表填寫、抽調借用中小學教師等事宜,“確保對中小學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在現有基礎上減少50%以上並實行清單管理,將惠及1100萬中小學教師,使他們能夠安心教書、靜心育人”。

《意見》的通過,體現了中央對中小學教師負擔問題的高度重視,也從側面反映出當前教師負擔已成為影響教師健康發展、學校健康發展與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因素,為教師減負勢在必行且刻不容緩。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就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提出一攬子意見。而《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的通過意味著排除干擾因素,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將確立制度體系,建立制度優勢,將對教師減負產生舉足輕重的意義。

為教師減負,關鍵在於將制度優勢真正轉化為實際治理效能,而實現這種轉化需要認清並掃清教育體制內造成教師負擔加重的深層次障礙。這方面首要的就是教師的職責邊界問題。教師的本職工作到底是什麼?一般性表達是教書育人,但太過寬泛不易把握。教師法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但依然外延甚廣,難以聚焦和明確。教師職責邊界的模糊在教師減負中會形成一些模糊區域,甚至會引發不作為與亂作為。

厘清教師的職責邊界,實質是在分析和明確教師負擔的來源,就當前而論,教師的負擔主要來自以下方面。一是日常教學類,主要包括日常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等﹔二是培訓提升類,主要包括校本培訓、外出培訓等﹔三是評估考核類,主要包括來自學校要求的學科教學總結、學科教研組內總結、承擔課題總結、學生情況總結、學期總結、年終總結,以及來自上級教育部門的評審、評比、考核與檢查﹔四是社會事務類,主要包括各種教育、要求進校園,比如禁毒教育、預防艾滋病、安全教育、文明校園創建、平安校園建設等﹔五是公開獻課類,主要包括各類區級公開課、市級公開課、省級公開課、優質課、研討課、交流課等﹔六是家校協同類,主要包括家訪、家長公開日、家校聯系等。

有了好的上層制度頂層設計還不夠,還需要分層對接好政策要求與現實問題,必須明確哪些是教師職責應有之義,哪些有亂入之嫌,哪些是分內之事,哪些是額外負擔。分清主次,先從主要負擔入手解決,堅持分類治理、標本兼治,這是減輕教師負擔的硬核問題。要切實把“表叔”和“表哥”減下去,要堅決把各種與教育教學科研無關又繁雜的社會性事務減下去,這樣才能讓教師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教書育人的主責主業。

有形的負擔需要減,無形的負擔同樣需要關注。在很多地域依然存在考試文化,周考、單元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你方唱罷我登場,在優質資源相對短缺的背景下,升學考試壓力如同給教師帶上了心理鐐銬,在考試文化影響下的教師心理負擔問題不容小覷。因此學校內的考試次數一定要減下去,防止教師減負的“外減內升”現象出現。

教育從本質上講是“農業”,既需要精心滴灌,也需要靜待花開﹔而不是“工業”,需要同規格的批量化生產。隻有頂層設計與實際問題對接好,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有效治理,教師才能真正回歸本職工作,才能有投入的情感、參與的興趣、沉浸的耐心,潛心去教書,靜心去育人。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中心副主任)

(責編:實習生(劉箏)、何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