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自習室裡的考研季

11月22日,北京中關村一家付費自習室內,顧客在“暗室”中學習。正值考研季,付費自習室裡的多數顧客都是為考研而來。
11月24日,北京定福庄一家自習室一角。這裡為顧客提供打印服務和免費的紙張,一旁展示的是店家設計的帆布包。
11月22日,北京中關村一家自習室的牆上,貼滿了寫有顧客願望的小紙條。
11月21日,劉同學在北京亦庄的一家自習室內。正在備考法律碩士的她每天在這裡學習超過10個小時。
11月22日,袁翊宸在北京中關村的一家付費自習室中學習。從5月開始,他每天乘坐40分鐘的公交車來到這家自習室,備考北大金融專業的研究生。
11月23日,北京青年路一家自習室內,一位顧客在VIP座位上學習。VIP顧客可以在門口挂上自己的名字,布置這個小空間。
11月24日,謝雅婷在定福庄一家自習室的前台工作。作為這家店的全職店員,她同時在備考金融學的碩士,復習與工作交替進行。
11月23日下午,北京青年路一家自習室一樓的開放區,不少顧客在學習。下午往往是付費自習室顧客最多的時候。
11月23日,北京望京一家自習室的座位。連續使用自習室的顧客,可以在這裡儲存自己的物品。
11月20日,北京亦庄一家付費自習室,鍵鼠區的座位。
11月24日,北京定福庄一家自習室內,一位顧客正在使用免費的按摩椅。
11月24日,北京定福庄一家自習室內,兩位顧客在學習間隙下樓休息放鬆,與店員聊天。
11月22日,距離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在北京某教育機構做英語老師的小姜早上6點40分准時起床,坐將近1個小時的車來到中關村的一家付費自習室,備考北京交通大學的法律碩士,直到晚上接近10點才回家。
為了考研,小姜在付費自習室辦了季卡,平均每日花費33元。在北京,和他一樣選擇“花錢買座位”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最近正值考研季,付費自習室裡的大多數顧客都是為考研而來,年齡集中在20歲到35歲之間。
多數付費自習室位於寫字樓或商住兩用的樓房內,也有少數店家選擇租用底層商戶。在自習室裡,除了偶爾傳來的翻書聲,一切都仿佛靜止一般。有的自習室會設置靜音閱讀區和鍵鼠閱讀區,以滿足不同顧客需求﹔不少店家還會提供打印機、微波爐、飲品、零食、文具、儲物櫃等,有的還會提供毛毯、暖寶寶、按摩椅。朝陽區青年路一家自習室的老板廖女士說,“這是一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行業。”
朝陽區定福庄一家自習室的店主舒悅介紹說,付費自習室興起於日韓,已經有40余年的歷史。在國內,台灣、上海、蘇州、南京等地的付費自習室行業興起較早,在北京的“爆發式增長”則是從2019年下半年才開始的。目前,北京的付費自習室超過30家,集中分布在中關村、五道口、大望路、朝陽門等地。
安靜、專注的學習環境,是年輕人選擇付費自習室的主要訴求。“我是沒辦法在家學習的,因為家裡很舒服,什麼都干不了。”正在准備第二次考研的袁翊宸說。汪菲菲來到自習室則是為了避免孩子對自己學習的干擾,已經工作的她正在備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研究生。
還有一些年輕人在學習時需要“儀式感”,或是在某種程度上感受來自同儕的壓力。“在學習時,你其實希望能看到旁邊的人也在學習,這樣心裡感覺更‘燃’一些。”正在備考法律碩士的劉同學說。小姜表示,很享受一群人陪自己學習的“壓力”,自己買的“就是學習的氛圍”。
與同樣作為公共學習場所的咖啡廳、圖書館等地相比,付費自習室有自己的優勢。“咖啡廳太吵了,而且要點咖啡、吃午飯,一天下來小100塊錢,不如在這裡(付費自習室)劃算,而且這裡氛圍好。”正在申請博士的李金說。在北京,公共圖書館常常一座難求,更不要說還可能遇到吵鬧的“熊孩子”。付費自習室往往提供低價的試用期,有小時卡、日卡、月卡、季卡、儲值卡等多種選擇,單日卡價格在60元至100元左右,而月卡的日單價則在30元至50元之間。
學習環境是付費自習室的最大賣點。針對影響自習環境的現象,朝陽區定福庄一家店的守則中不惜使用了“強制退卡拉黑”的字眼。望京一家自習室店主紹強說:“95%以上的客人素質都比較高,知道顧及其他人。”
紹強說,付費自習室是一個季節性很強的行業,在各類考試密集的下半年,尤其是某個重大考試的前一個月,自習室的上座率會明顯高於考試淡季。根據多家店主觀察,使用付費自習室的大多是在校學生和上班白領,以復習備考者居多,也有來辦公、看書、學習充電的。舒悅曾遇到和大學生一起來學習的父母,還有帶著自己10歲孩子在雙人間安靜做事的母親。
同顧客群體一樣,許多付費自習室的店主也是20歲到40歲之間的青年。何秀娟今年26歲,本科畢業的她從福建來到北京創業,和3位朋友合伙在亦庄開了她們的第一間自習室,並且正在籌劃著開連鎖店。何敬平和她的合伙人都是30多歲,學歷都在本科以上,有的還是海歸碩士。他們的團隊自主研發了訂座預約系統,正在嘗試自習室的無人化管理。舒悅和尤雅萌是一對90后夫婦,他們更注重自習室的生活氣息,希望能夠將自習室與文化、公益等領域結合。碩士畢業的廖女士和兩位合伙人的年紀都在30歲以下,不滿足於朝九晚五的她一直“想找點兒事做”。今年年初,他們從實地調研、發問卷、做數據調查開始接觸自習室行業,在9月底開了第一家店。
北京付費自習室的數量從年初的五六家,迅速擴大到如今的30余家,並呈現繼續增長的趨勢。在中關村開自習室的何敬平認為,付費自習室模式的可復制性正是它“火”的原因,“找個地方、買點桌椅就能開了,但實際操作中會遇到很多需要細化的東西。”
作為一個主要是年輕人經營、也主要服務於年輕人的行業,付費自習室的人性化和智能化特點尤為突出。何秀娟為了給用戶選擇一把舒適的椅子,挑了十幾種款式。“自己試坐、再請朋友試坐……現在家裡還有6把。”舒悅則談到了自習室桌子的設計:桌面不能太大或太小,小了空間局限,大了則會擺放一些雜物,影響注意力。桌子兩側的隔板要長度適中,使顧客既能在學習時將目光集中在桌面上,又能在放鬆后靠時看到周圍學習的人,以此激勵自己。許多自習室還選擇使用線上預約系統,甚至用上了物聯網技術:顧客可以自助掃碼開門,座位的電源與預約系統聯通。
關於付費自習室的前景,店主們的看法不一。舒悅認為,雖然自習室在國內作為新興事物前景可觀,但絕不是一個掙快錢的行業。他表示,在北京仍有很多人不知道付費自習室的存在,同行們都在做著同一件事:“讓市場、大眾認識我們。”紹強的看法相反,他認為付費自習室對顧客的經濟水平有一定要求,並且“收入的天花板很低”,因為空間和服務內容有限,服務范圍也很難擴展。對於未來,何秀娟認為經營付費自習室的同行都處於一個初始嘗試的階段,“大家都在摸索”。
宋欣然攝影、寫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