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愛家愛校愛國少年兒童家國情懷培養正當時

李朝暉
2019年11月26日08:22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安徽六安人民路小學東校的少先隊活動。田凱平攝/光明圖片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中國少年先鋒隊建隊70周年。70年來,一代代少年兒童伴隨著祖國的發展茁壯成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鍵在黨,關鍵在人,歸根到底在培養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建設者和接班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少年兒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代表著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少年兒童成長和發展過程中,培養其家國情懷極為重要。所謂家國情懷是指對家庭、對祖國的感情。有一首歌唱得好:“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是國的基礎,國是家的延伸,家與國是密不可分的統一體。一個人由對自己小家的熱愛發展到對自己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實際上就是家國情懷培養過程。就個體來講,每個發展階段都具有典型的本質特征。少年兒童由於其可塑性強這一典型特征,決定了少兒階段是培養家國情懷的黃金階段。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是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精神支柱。從小培養少年兒童的家國情懷,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其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而且可以更好地培育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壯大強基固本。

培養少年兒童家國情懷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結合少年兒童年齡、身心等特點,循序漸進,從培養少年兒童愛家之心、愛校之情、愛國之志做起。

培養愛家之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成長的第一課堂,能夠影響少年兒童的品德、言行及精神風貌。培養少年兒童家國情懷,首先要培養少年兒童擁有愛家之心。

讓少年兒童感受家庭的溫暖。作為父母,一方面要自覺踐行家庭美德,做到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裡團結,為孩子樹立榜樣﹔另一方面,要樹立民主平等的教育觀念,加強對孩子的教育與關懷,做好陪伴教育,讓孩子在充滿愛和被愛的環境中長大。

讓少年兒童樹立勞動觀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活靠勞動創造,人生也靠勞動創造。你們從小就要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當前,由於421家庭結構普遍存在,許多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勞動的缺失就是教育的缺失。一些孩子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不熱愛生活,不懂得感恩,還何來對家的熱愛。培養少年兒童愛家之心,要讓其從事必要的家務勞動,在勞動中增強體質,在勞動中學會獨立,在勞動中感受生活的甜蜜,在勞動中培養愛家之心。

培養愛校之情

學校是一個人正式接受教育的主陣地,也是一個人成長成才的搖籃。培養少年兒童家國情懷要發揮學校教育的重要作用。

要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少年兒童成長的引路人,教師要以少年兒童為中心,尊重其人格,適應其身心發展特點,平等對待每一個個體,營造一種融洽和諧的校園氣氛,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少年兒童。同時,教師要做到言傳身教,走上三尺講台,能夠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台,能夠為人師表,爭做“四有”好老師,做好學生引路人。

要讓少年兒童發揮主觀能動性。少年兒童是學習的主體,也是課堂的主人,要積極挖掘少年兒童的潛能,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讓少年兒童加強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鼓勵少年兒童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既勤學書本知識,又多學課外知識,還要勤於思考,加強集體教育,開展團隊活動,讓學校成為少年兒童生活學習的大家庭,讓教師成為少年兒童的良師益友。

培養愛國之志

著名教育家張伯苓曾發出愛國三問: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這是歷史之問,更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對少年兒童來說,培養家國情懷,首先要培養愛國之志。古人雲,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引導少年兒童樹立遠大理想。激勵少年兒童向老一輩革命家學習,向錢學森、鄧稼先、屠呦呦等科學家學習,從他們人生歷程中學習精神,汲取力量,立報國之志。

加強少年兒童愛國主義教育。積極進行愛國主義理論教育,讓少年兒童深刻體會,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輩們拋頭顱洒熱血換來的。然而,有些人並不珍惜。當前,在擾亂香港社會秩序、公然挑戰“一國兩制”底線的香港暴徒中,很多是青年人,其非法暴力行為讓人失望而悲憤,這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缺失,給予我們深刻的教訓,要從小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少年兒童觀看愛國主義題材電影,例如《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地道戰》《戰狼2》等,加深愛國主義情感。積極參加愛國主義教育實踐。以國慶節、建軍節、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清明節等,開展一系列諸如愛國主義主題演講、緬懷革命先烈、紅色革命紀念館參觀等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陶冶少年兒童愛國情操。

少年當立凌雲志,建功立業會有時。家國情懷是少年兒童的核心素養,隻有深深扎根在每一個少年兒童內心深處,一株株幼苗才能向陽生長,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作者:李朝暉,系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黨委副書記)

(責編:何淼、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