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綜合性大學辦師范如何走出窘境?

2019年11月20日09:21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選擇傳統師范大學,還是選擇綜合性大學的師范專業,有從教意願的學生總會面臨這樣的抉擇。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就明確提出,支持高水平綜合大學開展教師教育。創造條件,推動一批有基礎的高水平綜合大學成立教師教育學院,設立師范專業,積極參與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工作。近日,南京大學陶行知教師教育學院成立,成為近年來首批開辦教師教育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之一,開始試水教師培養。

  國家出台政策鼓勵綜合性大學辦師范,為何響應者寥寥?在教師教育方面綜合性大學如何承擔社會責任?綜合性大學辦師范的背后是教師培養體系的升級,還是我國近百年教師教育體系的一次自我調節?

  政策鼓勵綜合性大學辦師范,為何響應者寥寥?

  記者走進南京大學鼓樓校區,發現陶行知教師教育學院的牌匾已經挂在逸夫管理科學樓外。幾米開外,另一幅牌匾是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

  依托近40年歷史的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師資,陶行知教師教育學院採用“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運行模式,首批計劃招收20名教育碩士研究生,學制3年。首批學生將於2020年秋季正式入學。

  “南京大學辦師范”引發不小討論,也折射出當前師范教育的現狀。

  據統計,在全國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隻有2所師范大學和3所綜合性院校承擔著本科師范生培養。95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僅有8所師范大學和12所綜合性院校承擔著本科師范生的培養。75所部屬教育部直屬高校中,除了6所部屬師范大學,僅有3所綜合性大學承擔著本科師范生的培養工作。

  一面是高水平大學師范生培養參與度不足,另一面是我國教師群體學歷教育偏低的現實。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曾公開表示,2018年,我國中小學專任教師中研究生學歷比例僅為3.10%,普通高中教師研究生學歷僅為9.82%,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初中教師中碩士研究生平均比例為45.5%。

  教師質量影響學生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教育的質量。由於江蘇省政策傾斜,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蘇州大學相繼成立了師范類學院。但在全國范圍看,特別是高水平綜合性大學,響應者依然寥寥。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王運來坦言,“師范教育更重視實踐應用,難產出高水平論文,一些指標也未列入高校綜合實力排名體系的考量之中,對學校整體評價提升的幫助不大,很多大學更願意將精力和經費投到理工科等重點領域。教育學科在綜合性大學裡規模和地位都不高,很多學校認為舉辦師范教育出力不討好。”

  綜合性大學對舉辦師范教育缺少熱情,還緣於一個根深蒂固的誤區——在傳統眼光裡,“誰辦師范,誰就掉價”。王運來解釋,“師范專業歷來不是學生的優先選擇。缺乏大投入,難以高產出,師范教育特別是在綜合性大學裡,難逃‘被邊緣’的命運”。

  畢業生在職場競爭中的弱勢地位,也讓重新舉辦師范教育面臨很大困難。

  “按照國家現行教師資格制度相關規定,大學畢業生可以通過參加國家教師資格考試而獲得教師資格証,加入教師隊伍,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師范教育的獨特性。”陝西師范大學教授祁佔勇表示,從就業的雙向選擇來講,通過獲得教師資格、招考,就可以成為人民教師,並沒有相關前置的要求。

  “縱觀世界各國,傳統意義上的師范院校已經不存在了。哈佛、哥倫比亞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都在參與教師培養。”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桑國元給出這樣的判斷,“一個國家如果沒有高水平的大學參與教師教育,那麼提高教師質量的願景,更是難以兌現。”

  更願招收綜合性大學非師范生,新趨勢折射新需求?

  近日,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公布了2020屆畢業生擬招聘名單,此次招聘共引進20名教師,均為碩士以上學歷,其中13人是本碩連讀畢業生,19人畢業於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

  近幾年,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知名中學的教師招聘,似乎更加青睞非師范類畢業生。越來越多的綜合性大學非師范生進入中小學教師群體,綜合性大學再辦師范,還有無必要?

  面對記者的提問,王運來解釋,“這種趨勢恰恰表明社會對優質教師的需求,隻不過目前清華、北大沒有教師教育學院而已。”

  按照王運來的邏輯,優質中學的學生考上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的佔比很高,而師范類大學的高考分數線普遍低於高水平綜合性大學,“你不可能去招聘一個高考分數比學生還低的人去做老師。從更大范圍來看,需要提高教師准入門檻,尋找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

  “生源是教師培養的源頭活水,而高水平綜合性大學能吸引優秀生源,同時憑借學校深厚實力,更容易獲得國家和社會的支持,為教師培養創造良好條件。”祁佔勇歷數綜合性大學的優勢,把“生源優勢”放在了首位。

  南京大學具有多學科交融、課程體系豐富、學習內容選擇面廣等特點與優勢,能夠培養具有寬厚知識基礎和綜合文化底蘊的復合型人才。王運來坦言,“南京大學舉辦師范教育,是為了提升教師培養質量,承擔大學應有的社會責任。”

  近年來,我國師范院校紛紛“轉型”,向綜合性大學方向發展,個別院校師范類專業設置不足三成,部分高校每年師范畢業生佔比低於五成。

  “高水平綜合性大學舉辦師范教育,對師范院校的發展是一種激勵,更是壓力,能讓師范院校認真審視自身發展的缺失。”祁佔勇表示。

  接受復合型人才培養,有利於提升教師質量,使教師來源更加多元化……就像硬幣的兩面,隨著高水平綜合性大學舉辦師范教育的優勢顯現,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劣勢也難以掩飾。

  “最主要困難是人員不整,經驗不足。具體來說,綜合性大學嚴重缺乏師范教育師資。”桑國元告訴記者,師范培養需要一套專業的師資隊伍、課程體系、實踐教學基地,“很多高校重新開辦師范教育,通常是依托本校高等教育等相關研究單位。但是,這兩者在研究對象、培養模式和培養能力上迥異。即便是有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研究底子,也不能保証辦好師范教育。”

  如何解決“綜合性”和“師范性”的沖突?

  南京大學陶行知教師教育學院第一年招生,僅開設物理和英語專業,隻招收碩士研究生。在一些人看來,這並非完整意義上的師范教育。

  “教師培養的主體依然是師范院校,南京大學想錯位發展,培養教師隊伍中的‘特種兵’。”王運來介紹,背靠學科門類齊全,基礎雄厚的南京大學,陶行知教師教育學院計劃採用與物理學院、英語學院合辦的方式,共同培養學生,“我們提出學科教育加教育學科教育的培養模式,在物理、英語等學科教育的基礎上,加上有關教育心理、教育實踐等內容”。

  但合作還未正式開始,在學生培養理念上就出現了分歧。

  “在課程設置上,物理學院的專家還是想按照物理學專業標准培養學生,不同意在教學上降低難度。但是,我們持不同觀點。因為,這些學生畢業后並不會成為學術研究者。在培養目標上,他們是以后的中學物理教師,所以我們想加入更多教育學科的內容。”王運來表示,“作為一名中學教師,不隻在於你有多少學問,更重要的是你能教會學生多少學問。如何習得這個關鍵的轉化能力,還是屬於教育學科的范疇。”

  適應教學崗位的要求,不能缺少“職業化”的過程。桑國元對此表示認同,“教師職業具有非常強的專業屬性,掌握知識和傳授知識是兩件事。如果想成為合格老師,一定學科背景的學生,都應該接受兩年左右教育學科的專業培訓”。

  “偏重學術性而忽視師范性,綜合性大學在培養人的理念上強調‘學術性’,相應的課程設置突出‘博’。師范教育強調‘師范性’,課程設置強調‘專’。”在祁佔勇看來,這兩者的沖突會給綜合性大學辦師范帶來困擾。“綜合性大學中發展師范教育,容易出現簡單模仿過去師范院校的課程設置模式,忽略了其實踐性、可操作性,把教師教育簡單化理解成學科專業加上幾門教育理論課程的學習,從而缺乏專業知識和教育學科的有機結合,造成師范氛圍不足。”

  中國的師范教育已有近百年歷史,如何培養出高素質的教師一直是個難題。南京大學的嘗試,剛剛開始。 (作者:陳鵬)      

(責編:實習生(李一旸)、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