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第三屆國際青年人文對話大會舉行 10余國學者探討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2019年11月19日09:20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 郝孟佳)第三屆國際青年人文對話大會16日在京舉行。大會以“人類命運共同體與青年全球領導力”為主題,來自中外10余個國家的學者、專家、青年共同探討了青年一代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和青年引領世界中的責任與擔當。

第三屆國際青年人文對話大會現場(學校供圖)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提升青年全球領導力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認為,當今最重要的問題是“世界向何處去”,而唯一的出路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各國青年菁英和領袖富有更大的責任,要以理性、創新、法治和包容的精神,堅持走全球化之路,走和平發展之路,走互利共贏之路,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之路。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中國社科院原院長王偉光在書面致辭中指出,青年在全球治理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青年在參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中不斷提升全球領導力和治理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學會馬克思主義立場方法,研究國際問題,研究人類的前途和命運。

“樹立先進理念是青年一代承擔歷史使命的前提,年輕人要具備責任感,要有勇於擔當和艱苦奮斗的精神。”中國社科院大學21世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高等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鄧純東認為,年輕人還要具備打造未來美好世界的科學的先進的理念:平等、共商、合作、開放、共享,為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為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貢獻年輕一代更多的力量。

深挖人文交流內涵 加強國際化人才培養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副書記文君指出,要引領青年筑牢人文素養的根基,培育青年立足本國放眼全球的視野,更要在智庫合作上深挖人文交流的內涵。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將以此為契機,發揮專業特長和學科優勢,加強國際化人才培養,為世界青年提供文化交流與傳播借鑒與融合的機會,希望青年能夠不斷拓國際視野,重視自身領導素質培養,在全球開放發展的浪潮中勇擔時代使命,共享青春榮光。

青年是人類發展的未來,是人類文明傳承創新和發展的關鍵。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偉指出,人文交流在加強國家關系穩定、推進務實合作、催化人民友誼中有重要的作用。他希望,青年能樹立人文交流理念、著力培養人文交流素養、提升人文交流能力,為推進人文交流事業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做出應有貢獻。

在談到中沙兩國大學的合作時,沙特吉大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院長哈裡德.瑪吉表示,中沙兩國大學應進一步加強人文交流的國際化合作,沙特吉達大學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也一致致力於新時代開放發展和國際經貿合作,希望未來能有越多越多的國家、學校和青年朋友參與到共同的對話研究和合作中。

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文學翻譯傳媒學院國際交流主管科琳認為,中國和歐盟是世界上兩大貿易體,雙方有強有力的經濟聯系,使得中歐友誼更加深厚,青年人文交流也有著前所未有的重要性,要在學生和教師中搭建合作互助的人文交流平台,幫助青年人學習青年領導力,減少國際間誤解。

促進世界和平發展 引導青年共商、共建

“作為社會科學工作者,在促進世界和平發展和人文交流方面應該承擔更多責任,立足新時代,對接世界,融入青年,引導青年真正去做一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貢獻的有為之人。”桂林市社科聯主席隆斌說。

“全球化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文化和人文問題。年輕一代的人文學者不僅要在中國研究領域掌握話語權,同時要在有普世意義的方面爭得話語權。”上海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王寧認為,在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的今天,人文學科不同程度受到影響和波及,中國哲學也逐步登上世界舞台。全球人文的實施任重而道遠,大家要奮力前行,做出自己的貢獻。

“中法合作實現國家共贏的方式為世界其他國家的跨界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思路,各國都應建立國際上的合作機制,共同建設全球人類的美好生活。”澳大利亞迪肯大學講席教授、澳大利亞人文學院院士、社會科學院院士大衛·沃克爾認為,當前我們面臨非常嚴重的國際問題和挑戰,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鼓勵年輕人去承擔更多的責任,團結一致、互相溝通、建立友誼、建立合作,讓世界的未來變得更好。

為了促進全球開放發展條件下國際經濟合作與人文交流研究,推進智庫在新時代開放發展和國際經貿合作中的研究性作用,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學術往來和人文交流,推動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明互鑒,“人文絲路智庫聯盟”在對話大會期間正式成立。

此外,對話大會期間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與沙特吉達大學、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巴基斯坦白沙瓦大學達成合作並簽署了合作意向書。

據悉,此次活動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聯合主辦。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基地,北京高校建設開放型理論強國的理論與實踐協同創新中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人民網教育頻道,華東師范大學國際研究所等單位聯合承辦。

(責編:實習生(唐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