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廣東新高考如何選科 如何准備? 

2019年10月30日08:57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今年4月,廣東新高考方案公布,本科高校考試科目按“3+1+2”模式設置。日前,廣東省招生委員會、省教育廳公布了2021年擬在廣東省招生普通高校專業(類)選考科目要求。目前,在讀高二的學生們已經飲了“頭啖湯”,開始了選科走班。高一學生則有可能從下學期開始選科。如何結合自己的能力、性格、發展方向、心儀的專業和目標大學理性選科?現有的選科走班,對高中生提出了怎樣的挑戰,他們又該如何應對呢?我們邀請了廣東實驗中學學生發展指導中心負責人藍敏老師和教學處主任伍毅東老師為同學和家長們支招。

如何選科?

成績優先 參考專業 對標院校

“3+1+2”,“3”為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1”由考生在物理、歷史2門中選擇1門,“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中選擇2門。藍敏表示,從科目和專業對應梳理結果來看,在“1”裡選考物理的,專業覆蓋率達到97%左右,而選考歷史的專業覆蓋率為53%左右。在這個基礎上,再對“2”進行選擇。對於專業傾向不是非常明確的同學,選科的原則,應優先考慮成績和能力。

其實無論是選物理還是選歷史,可對應的專業都是非常多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首先考慮的就是選哪些科目能夠取得更高的成績,突出自己的競爭優勢。在選定“1”科目后,再看可以選擇哪些專業,確定“2”科目。在考慮未來專業的時候,要綜合考慮的因素包括學生對自身性格、能力、興趣愛好,還有親朋好友的行業資源等。在考慮專業的時候,還要結合目標院校,不同的院校專業對選考科目會有不同的要求。通過這三個維度的分析,理性地選定考試科目。在省實,學生可以依托測評軟件來進行輔助選科,該軟件對學生的性格、能力、興趣愛好、價值觀、決策能力等方面進行測評,還從優勢學科、專業傾向、院校傾向等方面進行大數據分析,進而生成選科建議。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做好升學相關資料的收集工作:查詢大學對於專業的選科要求,查詢往年各所大學專業所錄取的學生的全省排名情況,再比對孩子的現狀。這是一項比較繁雜的工作,孩子在繁重的課業壓力下,很難再騰出精力,家長在這方面的助力非常關鍵。與此同時,家長要成為孩子心靈的港灣,理解孩子當下階段的學習壓力和需求,幫助孩子解決生活和心理方面的問題。

如何走班?

學會提高時間規劃能力

“3+2+1”一共有12種組合,伍毅東介紹,在省實,每一種組合都有學生選。如何分班、如何排課、如何管理,都是學校要面臨的新問題。高二年級目前有行政班和教學班,行政班就是傳統的班級,語文、數學、英語都是一起上的。如果某一種組合的同學能湊夠一個或者幾個班,那大家自然就在一個行政班裡了。對於湊不夠整班的,那就需要同學們到相應的教學班走班了。這樣一來,排課就非常有講究,不能讓任何一個學生因為走班而影響了其他考試科目的學習。“算法非常復雜,必須依靠排課軟件,靠人是排不出來的。”伍毅東笑說。

上課模式的轉變,對學生也提出了挑戰。以往除了實驗課、音樂課等個別課程,學生從早到晚都在一間教室裡學習。而現在可能需要在不同的教室裡上不同的主課,身邊還是不一樣的學習同伴,學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適應的。選科走班也要求學生提高效率。課間隻有十分鐘,他們要打水、去洗手間,就上一節課的問題請教老師,還要收拾東西,准備到下一個教室去上課,學生需要比較科學的時間規劃,做事情也要有條不紊,不要去了另一間教室才發現學習用具沒帶齊。

如何准備?

自我管理和人際交往能力都要從小培養

在藍敏看來,走班對學生心理方面最大的影響就是固定化的班級不存在了,對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有些同學會因為沒有跟好朋友選同樣的組合,沒辦法總是在一起而感到失落。還有的同學會在重新分班后,交不到好朋友。高二年級在這個學期分班后,就有個別學生的情緒不太好。

如何避免在分班后產生這些問題呢?

藍敏提醒家長們,要特別注重培養孩子的兩大能力。第一是自我管理的能力。“我發現有些孩子在分班后,整個人是蒙的,走班要到哪間教室都不知道,做事情又比較拖拉,下課后收拾東西也很忙亂,容易丟三落四。這樣的狀態久了,整個人的自信心都可能受到打擊。”藍敏說,過去就算稀裡糊涂,還能隨大流跟著別人走,但現在自己和同桌可能連課表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每一個同學的頭腦都必須很清楚,不能再想著依賴別人了。第二是對各方面的適應能力,尤其是人際交往能力。孩子要有一個比較開放的心態,並且掌握人際交往的技能。比如主動、大方地和他人打招呼,多表達一些善意,展現自己的真誠。這樣的孩子才能夠迅速地在新的集體裡面找到歸屬感,找到好朋友。“有研究表明,孩子在學校和同學、老師產生的連接越多,情感越多,他的抗挫折能力就越強。如果他很孤單,總是一個人,沒有和老師、同學、家長產生很好的情感聯系,就很容易被打擊,甚至引發一些心理疾病。”藍敏說。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能力的培養,不是從中學開始的,而是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現在的高考模式考查的不僅僅是學業,還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家長不要隻關注孩子的學習,而忽略了對其綜合能力的培養。(記者 劉曉星)

(責編:實習生(黃鈺瀾)、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