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回國,就業單位怎麼選?
今年9月,庄凌(右三)與學校團隊成員在英國卡迪夫向合作公司展示營銷項目方案。 |
2017年1月,金嵐(左二)與研究生同學在蘇格蘭舉辦報告會。 |
今年7月發布的《海歸人才就業報告》顯示,海外留學生呈現出“大出大進”的趨勢。據教育部數據顯示,2018年留學回國人數達到51.9萬,從改革開放至2018年底,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365.1萬,逾八成留學生選擇回國發展。
如今,留學生回國發展成了大趨勢,國有企業、跨國公司和民營企業等對留學生人才需求旺盛。而對留學生而言,去哪裡就業,卻並不是一個容易的選擇。
選擇之前 明確定位
當前,中國在經濟全球化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許多企業都會拓展海外業務,一些海歸人才在回國就業之初,受益於專業知識技能和相對開闊的視野,更傾向進入行業內帶有國際元素的優質企業。
今年剛回國的庄凌畢業於英國卡迪夫大學,專業是戰略營銷。正在找工作的他,在心底早已擁有了一份相對成熟的職業規劃。“我會先在國企工作一段時間,之后再跳槽到民營企業。”他說。在國外留學時,他就一直在關注國內的行業動態,特別是自己想要從事的領域。在他看來,國有企業的管理制度非常成熟,擁有系統的新人培養體系和方法,對於剛畢業的留學生來說,是融入國內工作環境的最佳途徑之一。
王鈺曾在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學習會計專業,2010年歸國后,在北京從事了7年財務工作后轉行進入青少年英語教育行業。王鈺認為,一家公司的規模和發展前景是影響她就業選擇的關鍵因素,企業文化和公司氛圍則不是她特別關注的方面。“先看這家公司的實力如何”,她說,“要弄明白你選擇的公司能否為你提供長遠的發展空間與潛力,找准自己就業的定位。”
或“大”或“小” 各有優勢
民營企業種類繁多、規模差別大,一些企業雖小,卻更利於年輕人嶄露頭角﹔國有企業工作穩定,但有的創新實力不強,年輕人職業成長也相對緩慢。大公司和成長中的小公司各有利弊,面對各方優勢,歸來的留學生們有著自己的盤算。
“我覺得國企的企業氛圍更包容,對於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也會給予更多試錯機會。”庄凌說。談及自己的職業規劃時,庄凌表示,在平台較大的國企工作,對於自身能力與資源的積累都是很好的機會,也是理想的職業生涯起點。
金嵐曾就讀於英國愛丁堡大學金融學專業,目前就職於中信証券。她與王鈺看法相似,“公司在行業內的水平是否頂尖、是否能為人才提供足夠大的發展空間,這些是我在擇業時優先考慮的因素。”她說。
“一些大平台的公司在領域內已深耕多年,能夠更敏銳地捕捉到行業動態。”在她看來,對於剛畢業的海歸來說,大公司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多機會去學習和了解業務知識與技能,在面對客戶時,底氣更足、也更從容。
掌握信息 更好擇業
一些海歸在國外學習工作多年,對於國內的就業信息、海歸政策和行業狀況了解不夠,這也給他們擇業帶來了一些問題。
對此王鈺深有體會。“拿會計專業來說,留學生競爭力不一定比國內畢業生高。我在國外學的知識不能完全照搬到國內,所以留學的優勢並不明顯。不同國家的稅法、相關的公司法都不一樣,會計職業標准、技能要求也不一樣。回國之后,有些內容還需要重新學習。”王鈺說。
另一方面,海歸數量越來越多、國內畢業生競爭力強勁,也在客觀上增加了留學生回國求職的壓力。“國內應屆畢業生人數逐年攀升、出國留學的人也越來越多,留學生的優勢大不如前。”庄凌感慨地說,“如今,去海外接受教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而國內教育水平也在不斷提升。與此同時,國內學生的外語水平也有了顯著增強,外語能力給海歸的‘加分’已不再明顯。”
由於國內外學校畢業時間各異,一些留學生無法及時了解到國內求職的相關信息。“時間問題是我找工作時遇到的最大困擾。我畢業回國時基本錯過了當年國內的校招、秋招,隻能參加第二年的春招。”金嵐說。她建議,留學生回國求職時一定要在時間和求職信息上提前做好充分准備,拓寬信息了解渠道,以免錯過心儀的工作機會。(劉 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