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在山鄉間研學、在勞作中成長——
杭州富陽:農田沃野“種”教育

最近,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發生了一件趣事:在富春七小的校園裡出現了一個不請自來的“客人”——白鷴。“白鷴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富陽區教育局黨委委員、富春七小校長章振樂說,正是學校的開心農場和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校園吸引了它。
行走在開心農場裡,種植區、養殖區、農具博物館以及現代農業區分工明確,到處是喜人的農忙景象。章振樂說,一年級新生入學,學校會為每個班級頒發為期6年的“土地証”﹔每年的“採摘節”、農事運動會等,學生、家長爭相參加。而“最美農場”“小小農博士”“勞動小能手”的評選,則把勞動教育體系延伸到評價領域。
從2009年建校至今,經過10年發展,富春七小構建起了一整套的新勞動教育特色課程群,包括農事勞作課程、勞動創意課程和美好生活課程三大板塊。學校曾對一至六年級共2000名學生的“勞動狀況”開展調查,結果顯示91%的學生缺乏真正親歷農耕勞動的體驗。
“學生腳踩大地卻無法親近自然、親近土地。”章振樂說,“沒有親近過土地的孩子,就沒有幸福快樂的童年。”
新勞動教育新在何處?“新勞動教育不僅限於德育,還涉及教學和綜合實踐等領域。”章振樂說,主要體現在目標上與德、智、體、美融通,內容上與學科課程整合,評價上側重體驗。
2018年,富陽區大力推廣富春七小品牌經驗,制定出台《關於區域推進富陽區中小學(幼兒園)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富陽區勞動教育的基本目標、實施原則、主要策略和保障機制﹔成立了富陽區中小學幼兒園勞動教育聯盟,33所學校成為首批聯盟成員學校﹔發布了新勞動教育實踐體驗活動方案,4.4萬名中小學生直接參與。
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有力推動勞動教育在全區各中小學全面鋪開、生動發展。富陽區發布全國新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洞橋)研學方案,分為山鄉生活自治、山鄉文化感知、山鄉技能成長三大模塊。以山鄉生活自治模塊為例,學生們將體驗傳統食物制作流程,傳習鄉村傳統飲食文化,培養對糧食的敬畏之心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富陽區將從洞橋鎮開始,先行先試,陸續推出10—20個試點村、50—100個試點農戶,組織三至八年級學生到農村進行新勞動教育研學旅行。
2020年開始,該區全部24個鄉鎮(街道)將全面推廣、全域推進,在2—3年內逐步打造100個精品村、1000個示范農戶。
“在新勞動教育實踐的引領下,全區三至八年級學生將走進鄉村、了解農村、感受民俗民風。”富陽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宋國勝表示,區裡配套專項資金,平均每生每天200元專項活動經費。
宋國勝介紹,在推進新勞動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有一條主線就是二十四節氣農耕文化。富陽區以全區24個鄉鎮為主辦單位,舉辦二十四節氣農耕文化節,每年每個節氣都由一個鄉鎮主辦,每年每個節氣都有農事節氣活動。在銀湖中學,門口12棵香樟樹被開辟成了12個班級的實踐場所,樹池裡錯落有致地擺放著花朵、奇石、綠植,各異的名字和風格向來往的人訴說著班級的特色文化﹔操場上原本堆放建筑垃圾的地方都變成了班級開展種植的試驗田﹔宿舍樓裡文化各異的寢室成為開展德育的新大陸……
新勞動教育正在富陽的校園裡、田野間展現著育人的魅力和色彩。(禹躍昆 蔣亦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