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謎:讓漢字“活起來”

![]() |
在向留學生介紹中國的民間文化時,猜燈謎活動引起了他們的興趣,他們紛紛要求我詳細講解。於是我給他們出了兩個字謎:(1)搬走石頭,來人方便。(2)來人就累,加框就圓。學生們聽了,面面相覷,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甚至在我給出謎底后,他們仍困惑不已。經過我的一番解釋,他們終於理解了為什麼謎底是“硬”和“卷”。
本以為關於字謎的話題就到此為止了,因為對於隻學了1年多漢語的留學生來說,猜謎語並不容易。不想這兩個字謎卻引發了留學生們的興趣。第二天上課前,學生就問我還有沒有字謎給他們猜。於是我又給了一個謎語:七十二小時。幾個留學生寫寫畫畫,居然猜出了謎底是“晶”。第三次我給的謎語是:(1)一加一。(2)你沒有,他有﹔天沒有,地有。這兩個謎語的謎底“和”、“也”都讓來自尼日爾的留學生莎菲亞猜出來了。她說,法語中也有類似的字謎。這下她成了班上公認的“猜謎大王”。班上來自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和贊比亞的學生也開動腦筋,積極參與。
得益於我腦子裡的謎語存貨,留學生們養成了課前和課間猜謎的習慣,而且他們還提出要求:隻猜字迷,因為猜字謎可以幫助他們記憶筆畫結構復雜的漢字。比如“十字頭,八字底,三字躺在箱子裡”和“一共兩橫,不是二字”這兩個謎語對於他們辨別和記憶“真”和“其”這兩個字之間的差異很有幫助。
為了滿足學生們的這一要求,我不得不求助於網絡。每次上課前在黑板上寫兩三條謎語,學生們很快找到了竅門,諸如“揮手告別”(軍)、“又進村子”(樹)、“要一半,扔一半”(奶)、“半真半假”(值)、“連衣裙”(君)等離合增減法的漢字謎語已經難不住他們了。更可喜的是,來自土庫曼斯坦的學生蘇利曼也給我出了個字謎讓我猜:“一月七日”(脂)。他還說要記比分,跟我比輸贏呢。
自從留學生們喜歡上了字謎,在他們眼中,原本枯燥的一個個漢字“活起來”了。有一次,我出了一個謎語:“一根棍子吊個箱,一架梯子裡面裝。”話音未落,學生們就應聲給出了答案:“面!”真是腦子越動越靈。還有一次課間,學生們又眼巴巴地等著要謎語,我就在黑板上寫了一個:“一個鍋,炒豆子,兩顆在裡,一顆在外。”等課間休息結束,我回到教室,學生們很認真地對我說:“老師,你寫錯字了!這個謎語的答案應該是‘心’。可是那顆‘豆子’也應該跳到‘鍋’外的。”我一看,果然是我匆忙中寫錯了謎面,應該是“兩顆在外,一顆在裡。”我連忙認錯。現在再學新課的生詞時,他們常常會提出:“這個漢字也許可以編個謎語。”
如今我們班的猜謎活動還在繼續,我從圖書館借來《謎語大全》等書籍,並有意識地增加字謎的難度。因為學生大多在醫學專業學習,所以我有意識地把要求掌握的醫學漢語中涉及的漢字和詞匯納入猜謎活動。當謎語“不落的月亮”(脈),“動手術的部位”(召)等謎底揭曉時,學生們發出了恍然大悟的驚嘆。
把漢字謎語引入對外漢語教學課堂,能激發起學生學習漢字的熱情、增加他們掌握漢字的信心,還能打開他們記憶漢字結構的思路。教師隻要給予適當引導,就能讓漢字謎語成為促進留學生學習漢字的好幫手。
(本文作者系同濟大學對外漢語教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