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靜待璞玉琢成器 再育英才勇擔當

2015年03月31日09:11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原標題:靜待璞玉琢成器 再育英才勇擔當

  ——瑞安市職業中等專業教育集團學校打造“琢”文化紀實

“琢”文化

健身操獲全國一等獎

  把自己“釘”在竹絲鑲嵌工作室裡一整天,沉浸在材料選制、工具磨礪、圖稿設計、組建處理、雕件切雕等工序中,這群平日好玩愛鬧的學生,此刻專注在手中的刻刀上。尋得興趣的喜悅和完成作品的成就感,讓學生對制作竹絲鑲嵌作品所需付出的時間精力甘之如飴。順著興趣的努力勢如破竹,他們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竟還能完成“鬆鶴”、“雲鳳”、“竹韻”、“池趣”這樣精美的作品。他們終於理解為什麼學校健美操隊能連續3年拿下全國大賽的一等獎,為什麼青年志願者活動一堅持就是10多年,為什麼近些年學生申報專利出現“井噴”——因為興趣使然。

  讓曾經看不清自身喜好與特長的孩子,在這裡重新發現自己﹔讓曾經不知道有力該往何處使的孩子,在這裡迎向更好的自己,學校秉承著對自然、對社會的擔當,踐行“琢”文化。“琢在字典中的意思是‘雕刻玉石,使成器物’,這與我們的教育異曲同工。”校長謝炳沖說,玉之本初不過是一方頑石,經過雕琢后才能成玉成器,而對於中職學校來說,就是要秉持治玉成器的理念,懷揣堅韌不舍的精神,培育學生嚴謹精湛的技能。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一場溫潤恆久的雕琢正在瑞安職業中專鋪陳開來,日漸刻畫出修德、養志、明禮、致知、礪能的“瑞職”形象。

  治玉成器,辦有溫度的職業教育

  “如果你把學生當作天使,你便會生活在天堂裡。”把學生看作玉石,對學生抱有期待,在細心的觀察中發現學生潛藏著的閃光點,順著學生的個性紋理因勢利導,幫助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是瑞安職業中專對全體教師的基本要求。

  在很多家長眼裡,瑞安市職業中等專業教育集團學校自有其神奇之處,原本是帶著自卑、孤僻、無所謂心理入學的學生,經過短短幾天的軍訓和始業教育,會變得開朗、自信起來。

  被認可、被鼓勵、被寄予厚望,學生欣喜之余還有點受寵若驚。“謝謝您周老師,是您讓我又有了屬於自己的‘名字’。”一位高大的男生真誠卻羞赧地找到班主任周愛芬,讓周愛芬很難將他與最初那個“刺兒頭”形象聯系在一起。原來剛接手13營銷“3+2”班后不久,周愛芬發現班上有這麼一位“刺兒頭”學生,平時不服任課教師管教,還常帶頭做一些違規違紀的事情。“那時還有不少老師、同學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每次都用寓意‘壞孩子’的方言來稱呼他。”周愛芬沒有跟其他人一樣給這位學生貼上“壞孩子”的標簽,而是細心查找出他的姓名和檔案資料,再見到他時,用慈愛的語氣叫出他的名字,也會在他生日時送上簡單的祝福,偶爾拍拍他的肩膀,看到他的一點進步就當著全班學生的面表揚鼓勵。漸漸地,“刺兒頭”變成了“領頭雁”,他不僅成為幫助周愛芬管理班上調皮學生的得力助手,而且帶動了其他學生一起認真學習。

  要求教師擁有愛心和包容心,將學生看作可以成才成器的璞玉,順著他們的個性紋理進行敲打與雕琢,引導他們成長為最好的自己。教師們堅信教育需要等待,尤其是面對這群在行為素養、學習習慣等方面都比較特殊的學生,更要放下面子、順著性子,對他們進行准確的培養定位、設定合理的培養目標。“不是一遇到問題就動輒批評、處分,我們的孩子從不缺少批評,教師要有治玉成器的理念,去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放大他們的點滴進步,鼓勵、引導學生求真向善。”謝炳沖校長感慨道。

  “玉之神哉,集天地之靈氣”,可見,玉石之所以溫潤剔透,除卻雕琢外更需養成培育,因此,學校在校園環境建設上狠下功夫。一座座涼亭在校園裡拔地而起,配上出自教師之手的文雅對聯,讓整個校園更添許多文化氣息﹔一方方玉石被嵌入校園的各個角落,上書的“修德”“養志”“明禮”“致知”“礪能”等字樣,時刻提醒著學生要規范自己的言行﹔一幅幅記錄著優秀畢業生成長故事的宣傳畫被張貼在實訓大樓的牆上,激勵著學生們像學長學姐們學習。借著示范校立項建設的契機,瑞安職業中專在環境建設中融入“琢”文化理念,使得“琢”文化逐漸走下管理制度的神壇,開始滲透在學校師生的生活點滴中。

  堅韌不舍,做戰士般的無畏勇者

  “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面對困難,要像一個戰士那樣去戰斗,服從、執行、擔當,這是崗位精神的深刻內涵,也體現了職業人應有的素質。堅忍不拔、鍥而不舍,瑞安職業中專有許多這樣的“戰士”典型,他們用行動詮釋著何為“砥礪琢磨”。

  每到午間時分和下午放學時,學校創業一條街上總是人頭攢動。有的學生正好輪到值班,有的學生想來此體驗一把消費的樂趣,也有不少學生純粹就是來逛逛。第一次招攬生意總是比較艱難,明明打好了腹稿也會出現手忙腳亂的場景。“后來我們把手工皂、精油皂、護發神器的用法都寫在便利貼上,供顧客有選擇地了解他們想要購買的產品,這樣我們就能騰出人力來介紹其他產品,尤其是其他學生DIY的手工藝作品。”沒有被挫折所嚇倒,學生店員們更賣力地為產品“打廣告”,也花了更多時間在產品介紹練習上。

  雖然只是在創業園裡進行簡單的職業體驗,卻已經讓學生們意識到工作中各種困難無處不在,層出不窮,隻有秉持著堅忍不拔的意志和鍥而不舍的精神,才能戰勝困難。“工作和學習、生活一樣,都需要有這股堅韌不舍的精神,要像個戰士那樣,服從、執行、擔當,有不怕困難的大無畏精神。”謝炳沖常在集會上這般告訴師生,對工作崗位有敬畏,才能真正在工作中堅持一絲不苟的態度,才能對個人的職業發展有擔當。“多年來堅持‘7S’管理制度和值周班學生自主管理制度,就是希望借由精細化管理的力量,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和習慣,這也是‘琢’文化的內涵要義之所在。”

  在這樣的“琢”文化浸潤之下,學校涌現出許多兢兢業業、不畏困難的“戰士”典型。挺著8個來月的大肚子,學前教育專業教研組組長黃天樂仍堅持忙碌在自己工作崗位上的身影,曾感染了一大批學生和教師。常常臨近午餐時間,她都絲毫沒有要停下來的跡象。

  “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黃老師的工作量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比過去還多了,她總想在自己休假前把所有事情都捋順了,把所有任務都落實到人。”同辦公室的年輕教師很感慨,黃天樂不僅是他們業務上的良師,更是為人處世的楷模。的確,組織能力強、有大局意識、做事盡職盡責,這就是黃天樂留給大家的印象。“每次拿到新的任務,她都會先了解任務要求,然后再組織會議並作分工安排,更難得的是,她總是把最‘難啃的骨頭’留給自己,凡事沖在最前面。”謝炳沖曾給全校師生講過一個“主人與老鼠和雞牛豬的故事”,也將這個故事背后所折射出的有關團結合作、大局意識、危機意識剖析給師生們聽,“包括黃天樂老師在內的許多教師和學生都已經體會到這個故事的深意,並付諸實踐中。”謝炳沖欣慰道。

  制度管理規范人、身邊榜樣激勵人,徜徉在這樣的校園氛圍中,瑞安職業中專的師生都變得更加認真堅毅起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認真地對待工作生活中出現的每一個問題,遇到困難不退縮,學校的師生用行動深刻了“琢”之內涵。

  嚴謹精湛,做有擔當的准職業人

  “學當砥礪琢磨,技當精益求精。”技能本身就是一個雕琢完善的過程,技能創新需要費心琢磨,“勞動創造了人本身”,對勞動的敬畏讓瑞安職業中專的師生不斷超越自己,精益求精,去扛起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擔當。

  2015年1月27日,學校迎來幾位特殊的客人。浙江高氏杰服飾有限公司經理顧培建、沈光權帶來學校2013級服裝專業學生的實習評價檔案,而中國萬事好服飾有限公司技術專家蔡新霞、趙筱菊則作為學生頂崗實習第三方評價的評委,對學生進行了針對性的考核與評價。近年來,瑞安職業中專採用公開招投標的方式,由政府出資購買實訓崗位,引入第三方考核評級制度,並據此考核成績支付給企業指導費用的校企合作新模式,讓師生有機會深入到企業實際生產的最核心環節,也讓企業師傅更用心指導下企業頂崗的師生,師生的技能水平都有了顯著提高。

  “追求高新技術的精益求精,除了要深入企業生產一線外,還要專注於技術的創新研發。”在謝炳沖看來,僅僅能勝任企業的崗位技術需求是不夠的,專業教師要走到企業技術發展前沿,甚至要在某種程度上引領企業發展,學生也應具備崗位遷移能力,有能力參與企業的技術革新與研發。“所以我們要求教師多參加教科研活動,帶著任務下企業學習,要求提高對學生的技能訓練要求,鼓勵學生參與生產性實訓項目或在教師指導下參與研發型實訓項目。”在這樣高標准的技能創新研發導向下,學校越來越多師生開始參與到企業技術革新中,為企業排憂解難的同時,也提高了師生的技能實戰水平。

  對技術進步的不懈追求,還給新一輪課改工作注入了鮮活的養分。除了研發實例和生產實例都被有選擇地轉化為教學案例補充進專業課教學外,學校還針對文化理論課進行了專業化改革,將文化知識與專業學習結合起來。《牛奶可樂經濟學》《商戰三十六計》《生活口語》《職場英語》……一門門新穎、好玩又實用的課程,讓學生愛上了文化課學習,也讓他們對專業知識如何更好地運用於日常生活中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陳海斌 蔡正贛 金自強)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