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我國本科以上教育過度率超九成 教育過度或致嚴重抑郁

2015年03月04日07:07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我國本科以上教育過度率超九成 教育過度或致嚴重抑郁

◆有學者研究表明中國教育20年教育過度率翻4倍

  ◆廣東省教育過度率達27% 全國排名居中

  “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本科以上的教育過度率為30%,遠遠低於中國本科及以上的教育過度率90%多。”北京城市學院公共管理學部老師劉金菊在最新的研究中發現,雖然教育過度是世界各國普遍存在的現象,但對中國這種發展中國家來說,教育過度現象值得警惕。在巨大就業壓力下,形成很多從業人員教育程度遠遠高於工作所要求水平的“教育過度”,不僅對人們工作、生活和健康產生不良影響,也不利於經濟健康發展。

  “中國教育過度率從1990年的7% ,到2000年的12%,再增加到2010年的28%,后十年的上升幅度大大超過前十年。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教育過度率大大高於其他地區。”劉金菊也是首次對教育過度現象進行數據分析。

  文、表�廣州日報記者杜安娜

  所謂教育過度( overeducation) 是指個體所擁有的受教育程度超過了工作所要求的水平。既可以從客觀角度來測量,即當個體所擁有的受教育程度高於實際工作所要求水平時,也可以從主觀角度分析,即測量人們的教育過度感。

  “我國的教育過度就發生在這20年,特別是后十年。”北京城市學院公共管理學部老師劉金菊直言不諱指出:“以往說‘教育過度’,研究都集中在發達國家,而實際上發展中國家教育過度的現象可能比發達國家更為嚴重。”

   本科以上遠超美國

  劉金菊首次對我國從1990年∼2010年的教育數據進行測算。結算結果讓人咂舌:本科及以上教育過度率超過90%,這遠遠高於美國的51%。而從教育過度率整體情況來看:1990年中國的教育過度率僅為7%,2000年上升到12%,而到2010年又上升到28%,后10年的上升幅度大大超過前10年。

  從過去20年我國受教育程度的變化看出:較高受教育程度的比例大幅度上升,而較低受教育程度的比例明顯下降。

  “比如,2010年與1990年相比,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數比例由10%上升到37%,大專及以上的比例由不到1.5%上升到15%。與之相反,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比例則由近90%下降到63%,小學及以下的比例由近60%下降到不足30%。”劉金菊分析。

   性別:男性高於女性

  在研究中,劉金菊還發現:男性的教育過度率高於女性,不過,“這一點與世界其他國家相同”。

  根據數據顯示:1990年∼2000年,我國男性教育過度率增加近6%,女性增加4%,而2000年∼2010年,男性教育過度率增加17%,女性則增加15%。2010年中國男性的教育過度率超過30% ,而女性的教育過度率到達25%。

  同時,她發現一個問題:在我國,年輕人的教育過度率大大超過年長人群。例如,20歲∼29歲的教育過度率超過40%,而55歲及以上教育過度率隻在10%左右。

  “這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在美國各年齡組的教育過度率普遍上升的同時,較高年齡組的上升速度更快,所以,教育過度率的年齡分布趨於均勻。”劉金菊說:“我國的這種情況與高校招生大規模擴張有關。”

   類別:高中、本科最高

  讓劉金菊有些費解的是:我國高中教育水平的教育過度率僅次於本科,達到80%以上,遠高於中專和大專教育水平。不過仔細來看,“高中以下教育水平的人,主要都從事商業服務業、農業和工業, 而這些行業的從業人員平均受教育程度是初中水平,由此,高中教育水平就是教育過度了。”

  為何本科以上教育水平過度率最高?她進行數據比對,比如,2010年來本科以上的從業人員中有82%是單位負責人、專業技術人員、辦事人員,而這些職位的教育平均水平是大專,那麼本科及以上就是教育過度。根據計算,2010年,我國本科及以上的教育過度率已經超過90%。

   單位:外企、國企最高

  劉金菊還根據不同單位所有制進行了劃分。她發現:外企和國企的教育過度率最高,達50%左右,而集體和個體企業的教育過度率較低。

  為何國有企業的教育過度率最高?劉金菊認為這很好理解:“國有企業屬於體制內,一般進入國有企業,不僅收入高,還可以解決戶口,有些還解決住房。加上國有企業穩定,競爭壓力小,很多人都趨之若鹜,競爭非常激烈,碩士和博士都想擠進來。有些國有企業則隻招博士,而實際上,他們所從事的工作本科或碩士就能完成。”

  另外,有個有意思的現象:通過正規渠道或市場競爭獲得工作的人的教育過度率明顯高於通過非正規途徑獲得工作的人。“因為弱關系,就需要以學歷來競爭,教育過度率自然就高。”劉金菊分析。

  地域:北上津最高

  教育過度不僅有行業差異,還有地域差別。

  早在1990年,全國隻有北京和上海的教育過度率超過20%。到2000年,北京、上海、天津的教育過度率超過20%。

  “2010年,有近三分之二的省份的教育過度率超過20% ,最高的是北京和上海,都超過了45%。”劉金菊說:“實際上,除了特別高的北京和上海以及特別低的西藏外,多數省份的教育過度率差異不大,2010年基本上在30%左右。”

  數據顯示,2010年,廣東省的教育過度率為27%,在全國各省市中排名第17位。

   教育過度會催生嚴重抑郁

  記者:有人認為,受教育是個人選擇,怎樣才算“教育過度”?

  劉金菊:教育過度是世界各國普遍存在的現象。但是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主要是在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研究不多。

  記者:數據是怎樣測算的?

  劉金菊:這次研究主要從客觀角度來測量,也就以教育與職業的匹配來測量。這看起來是一個較為簡單的概念,但是要進行准確測量是困難的,關鍵是如何確定某個職業或工作所需要的教育水平。

  如果被調查者的受教育程度超過平均受教育程度,則被調查者就認為教育過度,反之為教育不足。

  記者:此次研究有何不同?

  劉金菊:之前這樣長時間跨度的分析非常少,我所使用數據的樣本量比較大。我們獲得的1990年人口普查原始數據是1%抽樣數據,樣本量達到1180萬人,篩選后,最終樣本為600萬。2000年是1%。抽樣數據,樣本量為118萬人,最終納入分析的樣本量為66萬人。2010年的婦女地位調查樣本量為2.9萬人,最終納入分析的樣本量是2.5萬人。

  記者:怎樣看待我國教育過度?

  劉金菊:中國教育過度現象的顯著增長與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不無關系。

  高校擴招以來,中國每年的高考的錄取率一直保持在55%以上。不僅本科生和專科生的招生人數呈現迅速增長趨勢,研究生招生人數也快速增加。

  高校擴招圓了很多人的大學夢,但也使得這些大學生畢業后面臨嚴峻的就業問題。因為就業崗位的增加速度遠遠低於高校畢業生的增長速度。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很多大學生隻能採取“曲線就業”的策略,要麼響應政府的號召到基層參加工作,要麼選擇那些工作要求遠遠低於自身能力的工作,先就業后擇業。這就使得很大一部分大學畢業生“教育過度”了。

  記者:教育過度帶來了怎樣的社會影響?

  劉金菊:歐洲的研究顯示教育過度對人們的收入和健康帶來不良影響。我利用我國數據正在研究教育和教育過度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發現,教育心理健康收益並非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呈現遞增趨勢,而是呈現遞減趨勢﹔甚至在高端教育水平上無收益或負收益。

  教育過度產生心理健康負收益,即教育過度導致更嚴重的抑郁症狀。數據分析表明,教育過度人群發生嚴重抑郁症狀的概率要比一般人群高出27%。而教育過度的女性人群發生嚴重抑郁症狀的概率要2倍於教育過度的男性人群。

  當然,教育過度對經濟和社會發展也會產生消極影響。對於教育過度的微觀和宏觀后果,中國在這些方面的研究還很缺乏,希望學術界和不同學科的研究者加強對這一問題的關注與研究。

(來源:廣州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