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老師學生給家長評分 8成爸爸媽媽“不合格”

2015年01月31日09:15 |
小字號
原標題:老師學生給家長評分 8成爸爸媽媽“不合格”

  昨日,渝北空港新城小學,家長梁莉被評為樂娃心中的好媽媽。 重慶晨報記者 許恢毅 攝

學校給家長發的成績單。

  這學期,渝北空港新城小學給家長們進行了一次特殊的三方評測,由孩子、老師、家長自己分別按一定比例打分,得出每位家長參與孩子教育成長的成績。

  昨天的散學典禮上發放了家長成績單,但結果有點“慘淡”:全校2125名學生,僅有335位合格父親,446位合格母親,爸爸媽媽都合格的家庭隻有220個。

  合格家長獲得校方邀請

  昨天,成績合格的家長被校長特別邀請來參加散學典禮,校長陳中梅給其中10位家長代表發了成績單。

  各班班主任老師還分別派發了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評出的“樂娃心中的好媽媽”、“樂娃心中的好爸爸”、“老師眼中的好家長”、“好習慣導行優秀家長”及“駐校督學合格家長”等獎項。

  在一眾孩子面前,獲得表彰的家長被請上講台,班主任逐一頒發獎狀和成績單,並擁抱以資鼓勵。

  “樂娃眼中的好媽媽”、“樂娃眼中的好爸爸”算是對家長的最高獎勵。

  在這項三方評測中,孩子打分的權重最大,佔50%,老師打分佔30%,家長自評佔20%。

  其中合格的爸爸335人,佔15.8%﹔合格媽媽446人,佔21%,父母雙方都合格的家庭佔10%左右。

  有孩子給爸爸打了零分

  昨天,有不少合格家長拍下成績單發微信,一位媽媽在朋友圈裡說:“媽媽繼續加油,爸爸還需努力!”

  數據顯示,合格媽媽的數量要比爸爸多不少。學校辦公室主任劉燕說,前幾日開展測評,一個孩子給爸爸打了零分,爸爸當即追到學校找兒子“算賬”,情急之下還動手打了兒子。這位爸爸說:“沒想到自己在兒子心目中的評價這麼低,我天天辛勤工作,不就是為了養家糊口,給兒子提供更好的條件嗎?”看到這樣的成績單,這位爸爸氣得當天飯都吃不下。

  這次,學校給合格父母的定義是90分,很多以為60分就能及格的家長覺得:“要求太高了。”

  劉燕收集測評情況時發現,還有不少父母連60分都沒達到,“40分、50分的爸爸每個班上都有。”

  成績好的孩子家長分高

  昨天有不少老師說,自從家長知道期末要發成績單,顯得更重視教育了。

  因為孩子給自己打分不高,這段時間不少家長來學校找老師咨詢:“老師你覺得我們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嘛?為什麼娃兒給我們打分不高呢?”

  老師說,一般成績優秀,發展全面的孩子,家長大多數得分偏高。“家長參與孩子不僅是學習輔導、生活照顧,應該更全方位,比如心理、情緒、人生困惑等。”

  這段時間,不少家長對自己成績甚至比對孩子成績還要關心,有不少學生說,最近家裡討論最多的話題就是這份成績單。“爸爸,媽媽聽說給他們打分,有點緊張,這段時間常跟我聊天,問我他們在我心目中到底是什麼樣子。”5年級學生黃海馨說。

  @我心疼-你:這種做法很有意思,讓家長知道自己在孩子心裡是什麼形象了!促使家長和孩子交流,作改變。

  @瑪希帕_飛翔的魚:家長啥也不用管,放到學校就成才了?

  @mdsk摩登閃客:家長不好當。

  @下課鈴聲是興奮劑:更多的家長都在費心費力的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物質,營造一個優越的環境,卻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成長,沒有經常陪伴孩子,教育孩子。

  @浪子無省:學校瞎折騰,累壞了家長。

  家長: 有的很意外有的很受傷

  “太意外了,期末考試,學期結束不僅孩子有成績單,我們家長也有成績單。”5年級家長王中美說。

  “成績不太好,很受打擊。”一位不合格的爸爸說,在女兒眼中我是個“宅男”,因為平時工作壓力大,一放假就想呆在家裡,上網玩下電腦,周末娃兒想出去玩,我總是不大願意,這一點她意見大喲,另外女兒還提出我做家務少,愛抽煙等毛病。

  校長: 打分權重可能作些調整

  校長陳中梅說,評析家長的目的,是想打破家長們“掙錢就是責任”的誤區。成績單孩子們的權重最重佔50%,可能有人會說孩子是未成年人,他們打分未必客觀,未必能反映出家長最真實的情況,但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更好地傾聽孩子的聲音,尊重他們。

  陳校長透露,下學期他們將繼續給家長發成績單,家庭中爸爸、媽媽同時兩次獲得合格的家庭,將隆重頒發“合格家庭証”。當然,現有的評選內容、各方的權重有可能會做些調整。

  教委: 考核是否科學還需實踐

  渝北區教委相關負責人說,空港新城小學給家長發成績單這個做法很新穎,是一種家校融合教育的新探索。讓孩子、老師給家長打分,把合格家長的標准進行量化,讓家長可以清楚明了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家長有了進步的方向,勢必會促進孩子的全面教育。

  但是目前成績單考核的具體內容,孩子、老師、家長自評的權重比例是否合理科學,還有待進一步實踐。

  考核問卷>>>

  老師問卷:佔30%(是或否)

  1.開家長會是否每次都及時到。

  2.是否輔導孩子作業。

  3.是否給孩子准備了早餐。

  4.是否與孩子每期親子閱讀。

  5.教師電話家訪時是否認真傾聽與交流。

  6.是否主動與老師交流。

  7.是否經常在群裡發牢騷。

  8.是否積極參與學校的親子活動。

  9.是否支持孩子參與實踐活動。

  10.駐校督學工作是否認真完成。

  孩子問卷:佔50%

  孩子心中的好家長之

  “媽媽成績單” (是或否)

  1.媽媽不會與爸爸吵架。

  2.媽媽不會罵我打我。

  3.媽媽給我准備早餐。

  4.媽媽關心我的同學。

  5.媽媽喜歡與我一起看書。

  6.媽媽能與我一起做游戲。

  7.媽媽每天關注我的家庭作業,幫我檢查。

  8.媽媽能帶我鍛煉身體。

  9.媽媽能耐心指導我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10.媽媽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好。

  孩子心中的好家長之

  “爸爸成績單” (是或否)

  1.爸爸不會與媽媽吵架。

  2.爸爸不會罵我打我。

  3.爸爸給我准備早餐。

  4.爸爸關心我的同學。

  5.爸爸喜歡與我一起看書。

  6.爸爸能與我一起做游戲。

  7.爸爸每天關注我的家庭作業,幫我檢查。

  8.爸爸能帶我鍛煉身體。

  9.爸爸能耐心指導我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10.爸爸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好。

  自評問卷:

  佔20%(堅持做、有時做、沒做)

  1.對於孩子的各種問題,盡量耐心、如實地回答。

  2.對孩子提出的問題和說明的理由認真地聽。

  3.把家中的一個角落作為裝飾孩子成績和作品的地方。

  4.孩子畫畫或做模型等創造性工作未結束時,盡量寬大地對待他那些亂七八糟的工作場所。

  5.經常表示您喜歡自己的孩子,這種表示方法與孩子的成績、行為好壞無關。

  6.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使他具有相應的責任感。

  7.常常帶孩子到孩子喜歡的地方。

  8.讓孩子與在不同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和睦相處。

  9.劃出行為界限,並讓孩子絕對服從。

  10.決不將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較,然后對自己的孩子吹毛求疵。

  11.決不採取傷害孩子人格和自尊心的懲罰方法。

  12.給孩子買書和各種玩具。

  13.引導孩子自己思考問題。

  14.定期讀書給孩子聽,從小培養孩子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15.每天有與孩子在一起的一定時間。

  16.制訂旅游計劃或家庭計劃時,給孩子發言的機會。

  17.對於孩子的失敗,決不嘲笑和諷刺。

  18.引導孩子背誦詩歌、歌曲或小故事。

  19.引導孩子和不同年齡的大人接近。

  20.無論何時,從不發牢騷。

  21.注意從孩子日常生活中收集表揚他的具體材料。

  22.對孩子不掩飾自己的感情。

  23.與孩子談話時,沒有避而不談的問題。

  24.時常給孩子們一些決定事情的機會。

  25.引導孩子自己發現值得一看的電視節目。

  26.引導孩子不依賴大人。

  故事>

  合格媽媽

  為了照顧女兒辭職

  5年級1班盧玉婕的媽媽梁莉拿了三張獎狀,成績是班上最高的。女兒給她打了90分,比爸爸高很多。班主任老師李宗淑給她打了94分。

  “的確,平時我對孩子用心比他爸爸多些。”梁莉說。

  盧玉婕說:“媽媽以前有工作,但為了照顧好我的學習,她辭職了。媽媽很勤勞,家裡的家務都是她在做,做飯、洗衣服之類的活她全包了。媽媽經常來學校參加活動,每次來學校我都有一種說不出的優越感。”

  李宗淑老師說,盧玉婕的媽媽是班裡家委會的積極分子,學校開展什麼活動,她總是積極配合老師。這次班上老師評出的好家長隻有3位媽媽,孩子們和老師共同評出的“合格父母”也都是媽媽,有4位。

  在盧玉婕眼中,媽媽還是有些不足之處,“每周六媽媽花心思給我做雞蛋三明治,而平時她讓我在外面吃早餐。我知道媽媽是覺得我吃得慢,怕沒有時間,上學會遲到。但如果天天都能吃上媽媽做的早餐,我肯定學習勁頭更足。”

  不合格爸爸

  他是名出租車司機

  5年級1班魏忠駿的爸爸魏朝星成績不及格,他說:“很多方面,我做得是很不夠。”

  魏朝星是開出租車的,白班凌晨四五點上班,下午4點左右下班,兒子放學后,他有些時間陪伴他,一起吃飯、聊天基本能保障。但如果輪到他上晚班,下午4點接車,第二天凌晨5點下班,基本上父子倆一天24小時打不到照面。

  這學期學校邀請家長來校參加了4次活動,魏朝星來了3次。“看得出來兒子很想我來學校,隻要有時間我還是來的。”

  “工作太忙,陪孩子的時間太少了。”魏朝星說,除此外他跟兒子交流也缺乏技巧,“我總感覺,兒子不太喜歡跟我說話。我問他學習怎麼樣,他總是支支吾吾、吞吞吐吐的。”

  對此班主任李宗淑說,家長跟孩子聊天,別總是圍繞學習,最好是問問他們的心情,比如在學校遇到些什麼高興的事等。(記者 黃曄 實習生 劉嘉瑩)

(來源:重慶晨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