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那些引人深思的教育事件
“這個世界會好嗎?”梁漱溟曾深情地說:“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裡去的。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兩面,樂觀的一面向往著更好的世界,但悲觀的一面卻總被生活中灰暗、瑣碎、消極的情緒帶動,變成孤獨的獵手。”
所幸,在這個寒冷的歲末年初,當我們回望正在成為歷史的2014年時,還有那麼一些能引發我們反思的事件,值得我們在多維度中咀嚼與反思。
1.“湊合”的代價
新聞眼:山東蓬萊幼兒園校車事故
事件:2014年11月19日,山東蓬萊市潮水鎮四村機場連接線附近,一輛涉嫌超載的運沙貨車與一輛接送幼兒園孩子的面包車相撞。事故造成包括11名幼兒在內的12人死亡,3名幼兒受傷。
面包車為當地潮水四村幼兒園所雇用,不具備校車資格,核載8人,事發時載有15人,非法從事接送幼兒活動已近3年。事后,煙台蓬萊市公安機關以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對肇事貨車駕駛人、貨車司機所在的建材公司法人代表、幼兒園園長、面包車車主4人刑事拘留。
點評:12條鮮活生命的瞬間隕落,讓人們在痛惜之余,深省的不只是校車安全問題本身。2012年出台《校車安全管理條例》,雖然早已為校車行駛畫出了一條清晰可辨的“安全線”,但是,本應載著孩子們開開心心上學與放學的校車卻屢屢釀成慘劇。
在2014年11月19日至12月4日間的半個月裡,山東省就接連發生了四起“校車”事故,導致16人死亡,其中學生14名,受傷25人。
校車慘劇屢屢發生的最重要原因,是相關責任主體習以為常的“湊合”思維——私立學校和辦學經費短缺的落后地區學校,為了縮減辦學成本,對於“帶病”上路或“超期服役”的故障校車視而不見,抑或是讓本已“病痛纏身”的校車“湊合”使用。
面對大量血淋淋的教訓,面對那些已然為校車殉葬的孩子的靈魂和他們親人破碎的心,我們還能在麻木不仁中讓校車“湊合”上路嗎?我們為思維深處那些早已習慣成自然的“差不多就行”的“湊合”思想所付出的代價還不夠沉重嗎?
2.燙出來的“痛”
新聞眼:大四女生缺課被批后開水潑教授
事件:2014年11月11日上午,華東政法大學教授蔣集躍給該校大四學生上課,一共有四節課。第一節課后,蔣集躍開始點名,王姓女生缺席,直到第二節課才進教室。據多方信息源証實,王姓女生向蔣集躍解釋其遲到是“在教學樓復習考研,忘了有這節課”,蔣集躍以開玩笑的口氣說“像她這樣是考不上研究生的”。第二節課后,該女生主動拿了蔣集躍的杯子去接熱水。蔣集躍以為這個女孩氣量大,還說了句謝謝。但出乎意料的是,該女生將熱水潑向蔣集躍。蔣集躍試圖閃躲,但仍有半邊臉被燙傷。
點評:過去,對於校園悲劇,社會關注更多的是學生之間的暴力沖突,不論是馬加爵,還是復旦大學的投毒事件。此次學生開水潑教師事件,不僅驚醒了從教20余年的蔣集躍教授,更讓社會尤其是教育界從這位學生出手不凡的一“燙”中悟出了一種“痛”:我們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否真正重視了學生的正常人格的養成教育?是否使每一個學生個體在離開校園時都獲得了一張進入社會的合格入場券?
學生開水潑教師,既不能一潑了事,也不能簡單地把當事學生“掃地出門”或者“紅牌罰下”。我們的學校、家庭和社會需要反思的是,那些過去被我們很多人認為老生常談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真的虛無縹緲、與己無關嗎?如果再不強化這些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或許某一天遭遇“開水門事件”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3.逾越紅線的“社交”
新聞眼:川美教授餐廳強吻女生
事件:因2014年10月10晚在餐廳親吻兩名年輕女大學生,四川美術學院副教授王小箭被網友戲稱為“叫獸”。在輿論的喧嘩聲中,王小箭最初回應稱,兩位女生是與他“非常熟的學生”,自己“和學生也一直像哥兒們一樣”,“這是正常的社交”,這只是一個“泛師德問題”。當事人的此番回應,不但沒有平息事態,反而引發網友更大規模的圍觀。
事發兩日后,四川美術學院回應,經調查發現網友舉報內容屬實,學校決定禁止王小箭參加該校任何教學、科研和學術活動,降低其退休待遇,支持學生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日,王小箭發了致歉信,向當事人及學校道歉,承認自己酒后行為失當。
點評:青蔥女大學生之所以成了一些風流“叫獸”的“后花園”,根源或是高校導師在權力、學術、地位上與學生存有天然的不平等。不論是這起“強吻事件”,還是前不久爆出的廈門大學某博導被舉報“誘奸”女生事件,當事人似乎都給出了同樣一條因果邏輯鏈:事因學生“自願”、師生“正常社交”。這反映出當事人、社會對於師生關系認識的混亂。
在網友翻出的王小箭原創微博上,這樣寫著:“有兩個絕對不能缺德的行業,一個是醫,別人把命交給了你﹔另一個是教育,別人把未來交給了你。”
這,或許是一個帶有黑色幽默意味的隱喻故事。在資訊滾滾、文字滔滔的互聯網消費主義時代,“撞到槍口”的王小箭們將無處遁形。畢竟,你在“絕對不能缺德的行業”裡,逾越了本不該越過的“紅線”。畢竟,學生們把未來交給了你!
4.套取科研資金的“大盜”
新聞眼:7名教授套現2500萬元
事件:2014年10月10日,一條消息甫出,舉國震驚。這一天,科技部向外通報了審計署2012年審計發現中國農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和北京郵電大學5所大學7名教授弄虛作假,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2500多萬元,共依法依紀查處8人,其中2人被依法判刑,4人被依法批捕,1人被行政處分。
點評:最讓人汗顏的是,此番“失守”的7名教授,不僅均為國家重大科研專項課題的承擔者,而且還不乏國內相關領域的“學術大腕”,甚至還有“學術伉儷”雙雙被捕。
除了痛斥“失守者”的貪念,我們真正要追問的恐怕是,什麼原因讓科研人員甚至連院士李寧都成了套取科研資金的“大盜”?是該死的貪念,還是存有漏洞的現行科研資金發放管理制度讓人惦記著呢?
“科研資金用於項目本身僅佔約四成,這意味著大量科研經費流失在項目之外。”中國科協的這項調查,或許更耐人尋味。我們的科研項目從立項、經費管理到項目評價,如若還不規范,制度漏洞所造成的誘惑始終還會按著一些學者家的門鈴不放,下一個“隕落”的,恐怕就不只是李寧了。
5.別在我受傷的時候說愛我
新聞眼:8歲男孩因犯錯而被罰跪
事件:對於懵懂不知的孩童來說,犯錯總是難免的。可是,在一些地區個別教師卻並不那麼看,他們以成人的視角認為,其恨鐵不成鋼的出發點,就是為了幫助孩子成長。因此,他們將孩子們一時的過錯,視為不可饒恕的“罪過”,用野蠻的愛的方式取代必要的引導和教育。
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兩板橋九義校三年級一個8歲小男孩,就是這樣一個被教師野蠻的愛“特殊關照”過的學生。2014年9月23日,網友@路邊社四川分社爆出了“8歲男孩因犯錯被逼向全班下跪”的一張男孩面朝同學跪在講台旁的照片,成了整個9月輿論“口誅筆伐”的一個熱點教育事件。輿論普遍認為,這位教師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逾越了教育底線,缺乏寬容孩子犯錯的雅量。
點評:實際上,我們幾乎沒有哪個成年人,在孩童時期沒有因調皮搗蛋、怕做作業而犯過各種各樣的小錯誤。但是,對於那些曾罰我們跪過的個別教師,縱使時光過去十幾二十年,那段難堪的記憶,似乎永遠都深藏於我們內心的某個角落。這,或許就是一種隱性的心理傷害。
我們難以想象,這位被教師逼迫面向全班同學下跪的小男孩,當時的內心是否有過無助、無奈甚至茫然的感覺?此后的若干日子裡,這個8歲小男孩在同學們面前是否還有這個年齡段本該有的天真無邪?這次處罰是否會給他以及班級其他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在教師“愛”的名義下,他們的心裡是否從此對這位教師有了對立感或恐懼感?
或許,孩子們最想說的是:老師,請您別在我受傷的時候說愛我!
6.“天衣無縫”的騙局
新聞眼:河南高考替考事件
事件:2014年6月17日中午,央視《新聞直播間》欄目報道了河南有人組織高考替考的事件。報道說,河南高考有人組織替考,稱監考被買通。組織替考者自稱,他們花錢可監考各個環節獲得通融,打點一個考場起步7萬元。
點評:從河南替考案不難發現,從考生相片、指紋信息採集、准考証制作到監考環節,從教師、學校到有關招生考試部門,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條龍”式的舞弊產業鏈。在這條被權錢打造的所謂的“天衣無縫”鏈條上,來自農村地區的大學生替考者們其實是最大的一顆“棋子”。他們在最小的利益誘惑下,葬送了個人前途、誠信與尊嚴。他們是這場利益騙局的最大“殉葬者”。但是,這能怪誰呢?在社會誠信、法律尊嚴讓渡於蠅頭小利的那一瞬間的選擇上,就已經注定了這樣的結局。
這條因利益而形成的“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鏈條背后,究竟是考試招生制度執行環節的缺陷,還是相關法律的缺位,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李鬼扮李逵,守護的不過只是個人利益,踐踏的卻是民眾對教育公平、法治以及公權的信任。這出李鬼替李逵的荒誕劇的“制片人”、涉事者,雖然絲毫不含糊地均被禁考、開除或法辦,但是,未雨綢繆的更細致更具體的制度安排,顯然要比亡羊補牢的成本低得多。
7.侵害幼兒的“毒”
新聞眼:南昌幼兒園裝修引發集體“中毒”
事件:2014年4月30日,江西省南昌吉的堡國際華城幼兒園發生集體甲醛中毒事件,70余名幼兒出現不同程度的過敏現象,兩個孩子被診斷為敗血症,其他孩子出現發燒、咳嗽、流鼻血、全身皮疹等症狀。這家有278名幼兒的民辦幼兒園於2013年12月開始,利用雙休日對全園教室地板、牆裙、門進行了更換維修。維修過程中,有幼兒陸續出現了咳嗽、頭暈、皮膚過敏等症狀。空氣檢測結果顯示,該幼兒園室內空氣甲醛、甲苯、二甲苯、氨超標。
接到家長舉報后,南昌市西湖區教體局立即對吉的堡國際華城幼兒園進行現場調查。調查處理小組隨即要求,自2014年5月1日起,幼兒園全面停課,園長吳秋毓暫停職務等候處理。
點評:從2014年3月雲南省丘北縣雙龍營鎮平龍村佳佳幼兒園被人為投入摻入“毒鼠強”零食致7名幼兒誤食中毒,到陝西省楓韻幼兒園和鴻基新城幼兒園先后被爆給孩子長期服用“病毒靈”,再到吉的堡國際華城幼兒園污染中毒事件,有論者認為,罪在這幾所涉事的幼兒園均為“民辦身份”,辦園專業性不足。也有論者將安全事故頻發的“元凶”指向了民辦園資金投入不足以及政府監管的“厚公薄私”。
事實上,民辦的“身份”,並非引發幼兒集體中毒的根源。比起甲醛、甲苯等混雜在空氣中讓人渾然不覺的毒,真正更“毒”的是,一些幼兒園、學校負責人喜好“面子工程”的畸形政績觀。
8.給“爹們”的“最后通牒”
新聞眼:北京市小升初取消共建生
事件:2014年4月18日,北京市教委公布了2014年義務教育入學政策,宣布取消已存在多年的“共建生”制度,全市使用統一的小學和初中入學服務系統,將每個學生入學途徑和方式全程記錄,教育行政部門依據權限進行查詢和監控﹔各區縣要公布學校的服務片區,教育部門將根據這兩個服務系統建立新生學籍。這意味著每年10%左右的孩子,再也無法借助“共建”通道跨入重點中小學。
點評:北京的此輪改革取消“共建生”,關鍵就是限制公權力,也就是取消國家部委、大型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子女長期以來所享有的接受優質教育資源機會的優先選擇權。這也是多年來北京市“小升初”改革最敏感、最為牢固的一塊“堅冰”。
北京作為“小升初”問題尤為突出的大城市,此次強制性關閉“旁門左道”、主動喊停“拼爹游戲”,大范圍實現就近入學,可以說,這是對今年年初教育部對包括北上廣在內19個大城市小學升初中就近入學工作部署的一個積極回應。它為19個大城市“小升初”就近入學政策的順利實施設定了邏輯起點——利益盤根錯節、“小升初”亂象叢生的北京能做到的,其他地區沒有理由做不到!
“取消令”像是一個已經拉緊了的彈簧,牽引著北京“小升初”就近入學改革的“新常態”。但是,習慣了“拼爹游戲”的“爹們”,是受傳統慣性的驅使,無意識地將改革的彈簧拉回到原點,還是主動走到“陽光底下”,接受教育公平價值的洗禮?新的一年,我們拭目以待。
2014年部分教育大事回眸
1月
教育部印發《關於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
教育部印發《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計劃》
教育部印發《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
2月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深化教育督導改革轉變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見》
教育部印發《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
教育部等六部門開展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工作
3月
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准(暫行)》
教育部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
4月
教育部發布《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
教育部印發《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等三個文件
5月
教育部出台《關於改進評審評估評價和檢查工作的若干意見》
教育部啟動2014年全國優秀教師和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評選
6月
《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教育改革與合作發展的指導意見》出台
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准》
7月
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全面應用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信息公開事項清單》
8月
教育部印發《關於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
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學生學籍學歷電子注冊辦法》
教育部印發《關於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
9月
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教育部、財政部、民政部發布《關於加強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教育基金會財務管理的若干意見》。
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科書選用管理暫行辦法》
10月
《2013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發布
11月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關於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意見》
12月
全國留學工作會議召開
教育部發布《關於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
教育部發布《關於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
教育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規范高校自主招生試點工作的意見》
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出台《關於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