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的橋頭邊,過往路人目光詫異。
烈日下,一名男孩跪在橋頭,面朝河面。有人試圖上前扶起男孩,可男孩不讓。就這樣,一直跪了2個小時。
議論中,有人擔心男孩跪出事,報警了。
民警后來了解到,男孩做錯了事,拿了媽媽600元,還玩失蹤。媽媽實在氣不過了,就出現了這一幕。
兒子偷拿600元
消失兩天兩夜
張女士是江西人,在鄞州開了家大排檔。13歲的兒子小軍是她的心頭肉,張女士艱苦創業為的就是她的兒子。
周六早上,張女士叫醒兒子,帶著他一起去了店裡。
這是張女士的一個家教方式,既可以看兒子寫作業,生意忙時也可以幫忙搭把手。
兩人到了店裡后,張女士從錢包裡拿出100元去買菜。買完菜回來以后,兒子已經不見了。
“我查看了錢包,裡面少了600元。”一看這樣,張女士心裡知道,兒子偷錢的老毛病又犯了,本以為到了晚上就會回來,但眼看天黑也不見兒子蹤影。
張女士有些慌了,趕緊和親戚一起去找。附近所有的網吧、廣場等熱鬧的地方都找遍了,仍沒找到。怕兒子夜裡回來,張女士還特地店裡留了門,但兒子始終沒有回來。
前天早上,在兒子消失了兩天兩夜后,張女士發現兒子回到學校裡去了。“我趕緊跑到學校,跟老師請假后,將兒子帶回來了。”
此時,兒子已將600元花了個精光。一問,說用這些錢請班上十多個同學吃肯德基、溜冰、打游戲了。
錢花完了他不敢回家,於是干脆在附近的小亭子裡過夜。
兒子跪橋頭
疼在娘心上
面對兒子再一次拿錢的壞習慣,氣頭上的張女士忍不住了。
“他既然不知道羞恥,我就讓他知道什麼是羞恥……”
一氣之下,她拖著兒子來到橋頭,讓兒子跪在橋頭。而這一跪就是2個小時。
望著兒子跪在地上的背影,張女士顯得無助,痛心。
十年前,張女士和前夫離婚,一人要帶三個孩子。
她省吃儉用,將錢寄回老家養孩子。直到前年,條件稍微好點了,她才將小兒子接到寧波。
小軍剛來時,還是很乖的。經常在店裡幫忙,對人也很有禮貌,周圍的人都很喜歡他。
兒子什麼時候變成這樣,連張女士也不知道。之后,她就經常發現兒子從她的錢包裡偷拿錢並玩失蹤,至今已經不下十次了,而且兒子膽子越來越大,剛開始偷幾元,后來幾十元,再后來上百地偷。
“我打也打過、罵也罵過,好話也哄過,道理也講過。每一次犯錯,兒子都會認錯,可就是一陣風,屢教不改。這次我實在忍不住了,但打在兒身上,疼在娘心裡……” 張女士說,“我也不想這樣啊,但有什麼辦法呢。總不能眼睜睜看著他一步步往歪路上走吧。誰能告訴我,我這個當媽的還能怎麼做啊?”
不要輕易給孩子貼
“偷”的標簽
在寧波大學應用心理學兼職碩導徐曉虹看來,張女士的做法過於簡單粗暴。
她說,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標簽,說是偷錢,這樣會給孩子心理造成影響。孩子拿錢肯定是用來滿足自己需要的,首先家長要先了解出孩子需要。
就拿小軍來說,拿錢請同學吃、玩,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是為了獲得同學的友誼,那就表示小軍沒有獲得同學們認可,需要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如果是為了顯示家裡條件好,那就是通過比較而獲得優越感。孩子在家庭得到的肯定、陪伴不多,本身的自信或許不高,因此需要外界的認同。
所以,家長需要關注孩子心情,聆聽孩子心底想法和需求,告訴孩子未經大人同意私自拿錢行為是不好的。光靠一味的打罵、讓孩子長記憶的方式,難以達到健康的教育效果。(通訊員 李績 記者 王波)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