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寬鬆門檻放債客觀上形成非理性消費誘導
武漢捷信稱,從一年多運營情況統計,武漢逾期未還的“貸款學生”近100名,有的電話已經打不通了,向戶籍所在地發催款函也沒有回應。公司將這些人不良記錄上報到有關金融部門,這些大學生會背上信用污點。
萬人信貸、百人失信,這個比例或許並不算驚人,但背后折射的問題值得思考。
有專家認為,大學生雖已經成人,但是消費觀卻尚未成熟。消費金融公司在趨利動機下,以寬鬆的門檻向大學生放債,對非理性消費在客觀上形成誘導。
中消協律師團團長邱寶昌表示,國家應加大對消費金融類公司的監管,同時倡導不攀比、不虛榮的社會風氣,教育大學生樹立理性消費觀念。央行2009年叫停了銀行對大學生發放透支額在1000元以上的信用卡,就是不希望大學生在求學期間背上沉重的債務。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喬新生說,按照我國法律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不得超過銀行同類利率的4倍,換句話說,如果與銀行同期利率相比超過4倍,那麼超過的部分不受法律保護,大學生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降低利率。
喬新生說,我國正在向信用消費階段過渡,貸款分期付款購買商品的現象將會越來越普遍。他建議,相關部門應當盡快制訂“貸款人法”,全面規范金融典當、擔保、財務公司的貸款行為,防止出現大規模的金融糾紛。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袁勃、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