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EMBA畢業生李兆林。 新京報記者 李飛 攝
“你們EMBA很熱鬧啊!”10月30日,王石、田朴珺的緋聞從長江商學院傳出來的第二天,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2010級學員李兆林接到妻子的微信。李是內蒙古奶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兩年前,他花39.8萬去中歐讀EMBA。
當天,李兆林所在EMBA班的微信群裡,炸開了鍋,多位同學接到老婆盤問:“花五十多萬學到了什麼?每個月四天上課去哪兒了?”
一時間,曾被視為頂端管理教育的EMBA似乎成為“傍大款”的所在。對此,李兆林說,上EMBA找感情是小概率事件,想學一些知識和拓展人脈是他去讀EMBA的初衷。
學識VS人脈
“周三晚上,搭六點多的飛機從內蒙古飛到北京,周四到周日上課,周日晚上返回內蒙古。”過去兩年,在中歐讀EMBA的李兆林每月都有四天這麼度過。
有時,甚至早上七點多,他趕到中關村軟件園區的中歐EMBA教室,預習課程。他說,老師上課要用到很多案例,不提前預習,聽起來會很吃力,“比在公司都累。”
課堂上,按規定,不能接電話,不能遲到早退。有一次,他因為要開公司董事會不能上課,去和班主任請假,老師立刻拉下臉,“像管小學生一樣管我們。”
報考中歐EMBA,源自李兆林此前的收獲。2008年,李兆林曾花4.8萬到清華大學上一個短期PE班,后來一同班同學將1500萬投資到他的公司。他總結說,現實中有兩種關系不能忽略,“同過窗的”和“扛過槍的”。
李兆林希望通過中歐平台能學到知識,收獲更多“人脈”。
入學第一天,李兆林發現班上的學員,八成是:平均年齡四十歲上下,身著白襯衫,黑皮鞋,手裡拿著iPhone,他以為大多都是年薪幾十萬的高管。
他小聲問旁邊一位夾著公文包的浙江老板,是哪個公司。老板說了一個從來沒聽說過的公司名字,淡淡地說,公司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
李兆林感到亢奮,班裡藏龍臥虎。最初招生要求是:十年以上工作經驗,並具有七年以上管理崗位工作經驗。但他們班同學所在單位大多都處於同行業的領先地位。
不過,李兆林也說,結交“人脈”有很多運氣成分。入學前,誰也不知道誰能結交怎樣的朋友,已知的只是教授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