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萍建議小朋友講故事別學大人“拿腔拿調”--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鞠萍建議小朋友講故事別學大人“拿腔拿調”

王蔚

2012年11月07日16:14    來源:新民晚報    手機看新聞

環顧四周,不難發現有許多年輕的爹媽特別重視幼小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尤其是熱衷讓孩子去參加業余故事班、故事賽。那麼,究竟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講故事能力?對孩子講故事的方式、內容、語音語調等,又該做哪些引導和“規范”呢?近日,上海電視台《超級家長會》邀請了包括鞠萍在內的“故事能手”,暢談教孩子“講故事”的故事。

故事“標准”有兩條

著有《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兒童文學作家鄭春華說,提供給小朋友喜歡的故事,應該是他們熟悉的生活。還有一類故事他們也比較喜歡,比如《哈利·波特》,裡面的人具有超能力,也非常吸引小朋友。不管是哪一類題材的故事,隻要反映的是真善美,或者說是喜怒哀樂,就能夠讓小朋友引起共鳴。而且,這些故事還十分適合孩子們表演。

現在社會上組織的兒童故事比賽此起彼伏。那麼,故事賽希望的“擇優”標准到底是什麼呢?央視主持人鞠萍認為,一是故事不要講得太難,二是選擇的內容要貼近自己的生活。

書面語言轉口語

孩子多大開始接觸故事或學講故事比較合適呢?鄭春華說,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可以學講故事了,這也是為學語言做准備。打個比方,寶寶出生后不會講話,那我們是不是就不要跟他講話或等到他會講話了,大人才跟他對話?所以說,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可以讓他們聽兒歌、聽故事,讓他們熟悉母語,熟悉母語的節奏感,等到他們開口學話的時候,就已經儲存了很多講故事的語感了。

“讀故事是很直接的書面表達,大人講故事則轉變成了口語表達,而這個口語對小朋友來說是他們比較熟悉的語境,聽起來比較順耳。”鄭春華說,聽慣了大人讀故事,慢慢地就會自覺地把故事閱讀的書面語言,轉換成一個口頭表達,這就是講故事。

會講故事會學習

浦東新區的小學語文教師盧雷做了個比較,認為中國小朋友與外國小朋友講故事有個最大的差別,那就是我們的孩子講故事時“背誦”的成分比較多,往往帶有很濃的老師“教”的痕跡,而外國小朋友講故事時融入了許多自己悟出來的東西,還會加進不少自己創造的新內容。此外,盧老師還發現,班級裡那些故事講得好的孩子,上課思想也能比較集中,作業也做得認真,這或許是講故事的影響力吧。

作為深受小朋友喜歡的大姐姐,鞠萍十分看重孩子們講故事的語言和表情。她說,講故事要特別鬆弛,最怕有些小朋友講故事的時候拿腔拿調。有些孩子講故事時的表情和語調還是從老師那裡刻意學來的,似乎很“沉穩”卻失去了童真。

本報記者 王蔚

(11月10日13時上視新聞綜合頻道《超級家長會》將播出此次訪談)

 

教育圖庫  更多>>

昔日小明星今昔對比 圖

揭秘“名嘴”崔永元教女

盤點全球最勾魂小美女

 

陳德容罕見青澀照曝光

跟劉邦學職場升遷秘笈

   張藝謀獲博士學位

揭秘董卿如何三級跳

女大學生創意人體彩繪

日本校服為何是水手服

 

(責任編輯:袁勃、林露)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