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戒除機構調查:以暴治“癮” 掏光父母血汗錢--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網癮戒除機構調查:以暴治“癮” 掏光父母血汗錢

沈度 鄒斌

2012年11月07日09:15    來源:楚天金報    手機看新聞

圖為:很多少年沉迷於網絡游戲不能自拔

  保証書寫滿了網癮少年對網絡的依賴

  

  □文/本報記者沈度 圖/本報記者鄒斌

  “家裡有個網癮孩子,日子就難過了!”市民劉女士對深陷網癮的兒子束手無策。為了找到合適的治療機構,她在百度中搜索“武漢網癮戒除機構”等關鍵詞,搜索結果達251000個。在這些所謂網癮治療機構的宣傳詞中,無不標榜自己是“國內最權威治療網癮機構”、“花幾分鐘了解或許可以改變您孩子一生! ”借此招攬生意。這些圖文並茂的宣傳詞和精美的網頁,讓劉女士很迷茫。她告訴記者:面對這麼多治療網癮的機構,“我隻能病急亂投醫,靠運氣來治療孩子的病了”。

  劉女士的經歷並非是個案。近年來,網癮問題幾成“社會之痛”。形形色色的“訓練營”、“行走學校”打著戒網癮的旗號,採用五花八門的手段,導致了種種問題的發生。而屢屢曝出的網癮戒除機構丑聞,再次將網癮及相關治療問題,推到了公眾面前。

  【原因一】

  名不符實 網癮戒除機構多是挂靠

  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青少年網民1.6億人以上,10%存在不同程度的網癮,即有1600萬人,其中重度網癮者約達400萬。如果按每人花費萬元計算,就將是400億的市場規模。在“大蛋糕”的吸引下,醫院、學校、青少年教育機構、個體心理咨詢師等紛紛出手,各類戒網癮機構遍地開花。

  一位網癮戒除機構資深培訓師介紹:2004年以后,武漢三鎮的街頭陸續出現一些“素質學校”、“成長教育”、“網癮勵志”等招牌,多數是挂靠在醫院、學校、工商管理部門的咨詢培訓機構,來歷不明,身份模糊。

  “我找了五六家治療機構,幾乎沒有以‘網癮戒除或治療’來命名的。”家長王先生告訴記者,武漢的公立醫院一般由醫院的精神科接診﹔專業治療網癮機構也非常匱乏,多數是在親子教育、心理咨詢、拓展訓練的項目中加入網癮的內容,名稱多為素質學校、心理咨詢中心、教育支持機構、成長訓練營等等。

  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孔靈芝曾表示,我國目前未批准任何一家醫療機構專門治療網癮。關於治療網癮機構的監管問題,要本著誰審批誰監管的原則。目前,市場上的戒除網癮機構所屬單位不同,監管主體有異。衛生部門監管醫院辦的治療機構,教育部門則監管校辦機構﹔而青少年教育系統和個體所辦治療機構分別由工商部門和勞工部門監管,少數非法機構無人監管。

  武漢對於網癮治療機構有否相關規定?記者採訪了武漢市衛生局醫政處相關負責人,他稱,“網癮”並非醫學名詞,醫療機構審批序列裡沒有此序列。這意味著網癮戒除機構不能作為醫療單位申報。有專家稱,管理規范的滯后和空白,成為目前網癮戒除機構亂象不斷的主要原因。

  【原因二】

  以暴治“癮”網癮戒除招數形形色色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網絡上名目繁多的各式網癮戒除機構中,中藥、西藥、催眠、針灸、電擊……各展絕技,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

  劉女士在“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之下,就曾多次將兒子送往此類機構。選擇所謂的網癮治療機構求助,至於治療方法是否科學,會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她坦言已經無法顧及。某機構曾通過機械的身體訓練和封閉管理讓兒子暫時與網絡隔離,矯治成功的兒子回到家后,卻復發反彈。劉女士又領著兒子一一去其他機構嘗試,幾乎沒用。憔悴的劉女士恨不得送他去做“電擊”治療。“首先,網癮的提法不科學,沒有明確的定義,在這個前提下治療‘網癮’也是不科學的。”武漢大學社會學教授周運清說,目前市場上網癮治療機構形形色色的治療手段,就是為了賺錢。

  著名的反網癮專家陶宏開教授稱,網癮危害大,家長們求醫心切,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或機構正是抓住了家長們的這種心態,所以各種所謂治療網癮的方式就應運而生。他認為,“現在全國至少有300多家治療網癮的醫院、基地、中心或學校,絕大部分是採用強制性的打針吃藥、電擊電療、禁閉關押等方法。”

  據專家介紹,目前,各類機構戒網癮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利用綜合手段,強調家庭治療﹔一種是把孩子關起來,利用軍訓等外界因素戒網癮。中南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肖勁鬆說,40%網癮少年存在注意力缺陷,多動、沖動等精神症狀,他們多不聽管教,一味體罰,就會出事。另外,即使運用強制手段對青少年進行壓制,即使收到一定成效也很容易引起反彈。在回到熟悉的環境之后,很容易再度復發沉迷於網絡。

  【原因三】

  天價戒“癮”掏光父母血汗錢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網癮治療機構收費不菲,一個月的治療費用少則上千元,多則上萬元。每當家長提及治療費用太高時,一些機構的回答如出一轍:“孩子的病治好重要,還是錢重要?”聽聞此言,即使手頭拮據的父母也會咬牙狠心掏出口袋裡的積蓄為孩子“治病”。

  據業內人士介紹,網癮治療方法大多為兩種,一對一的心理咨詢和封閉式的訓練營。從事一對一的心理咨詢的人員包括以下幾種:心理學專業的畢業生、取得了心理咨詢師從業資格的人員、特意從外地聘請來的醫生和專家,一般十個課時到十六個課時為一個療程。封閉式的訓練營則一般位於武漢遠城區,甚至還有設在外地的,訓練時長最短的21天,一般為6個月起。

  以武漢某教育機構為例,該機構開設的網癮治療課程按課程時間收費:通常一個月在5200元左右,三個月為一個療程。有的是一口價,三個月1.98萬元,一次性付清。還有的“天價班”甚至21天的課程就要花費1.98萬元,根據受訓時間延長為51天、81天,收費也隨之上漲到2.98萬元、3.98萬元。以心理咨詢為主的機構,每次收費100元至500元不等,有的還要額外支付醫藥、檢查等費用。家長王先生告訴記者,這還算正常水平,自己還曾遭遇到三個月一次性支付4萬元,多退少補。但實際情況是,多退還真沒有,倒是補交了很多。

  花這麼多錢到底值不值?中南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肖勁鬆認為,單純的網癮是極少的。他介紹,單純的網癮,隻需通過行為治療,通過在一個營區,重塑社交關系,強制性地不要讓青少年接觸網絡,並逐漸適應新的環境,就可以立竿見影地取得功效。對於有精神和心理疾病方面表現的青少年,需要到醫院,並且跟父母詳細溝通,通過建立一個系統的評估,打造學校、家庭一個綜合的治療網絡,使他與人多交流,面對真實的世界,脫離虛擬的網絡世界。

 

教育圖庫  更多>>

張藝謀獲博士學位送墨寶

娛樂圈最有才最苛刻老師

盤點全球最勾魂小美女

 

跟劉邦學職場升遷秘笈

楊瀾罕見學生照曝光 圖

 央視美女主播成功秘訣

揭秘董卿如何三級跳

女大學生創意人體彩繪

日本校服為何是水手服

 

(責任編輯:袁勃、林露)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