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

2025年05月06日08:50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

高校就业育人成效直接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生态、新格局。笔者认为,只有提升就业育人成效,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才能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培养青年学生的择业新观念,应立足于高校办学大方向,将就业育人融入高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整体布局。随着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我国对创新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一方面,高校需通过就业育人引导学生辩证看待新技术带来的就业新形势,既要清醒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更迭导致原有专业方向与培养模式面临挑战,同时也要从中看到新技术催生了智能制造、数字营销等新兴行业,产生了远程办公、零工经济等就业形态,打破了就业的地域界限和物理限制,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另一方面,就业育人推动高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完善学科和专业设置调整机制,进一步提升学科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在办学定位、育人方式等领域的深化改革中,高校就业育人工作应通过加强职业规划与指导,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模式,帮助学生了解并体验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生产和发展趋势,鼓励毕业生到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到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就业创业,在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拓展就业新空间。

培养青年学生的择业新观念,须不断完善高校育人大格局,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融入、全要素协同的就业育人新生态。在就业育人具体实施中,学校的人才培养与教学管理应坚持系统思维,推动专业教育与职业发展深度融合。

全员育人要求高校明确行政管理人员、专任教师、辅导员等各方的育人责任,充分发挥校内各部门的积极作用,构建全员联动、协同推进的育人工作格局。同时,充分调动政府、企业、校友与家庭的力量,实现校内外育人力量互联互通、优势育人资源深度整合,开创家校共育、校企共育、师生共育的工作格局。全过程融入要求高校将就业教育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全周期,建立用人单位评价反馈机制,根据反馈结果不断调整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学生需求的契合度。尤其要发挥专任教师在就业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思政课教师侧重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和创业观,专业课教师注重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生产实践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和就业前景,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与就业能力。全要素协同要求高校构建涵盖招生与就业、教学与实践、科研与学科以及组织、日常管理等要素的全链条育人体系。通过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评价机制,促进学科专业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将职业生涯教育、专业实践、创新创业项目有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与社会实践教育全过程,打造多方联动的全方位育人“生态圈”。

培养青年学生的择业新观念,应着眼于构建就业育人大体系,开展更精准化、更立体化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就业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是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育人,更是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条主线。学校的就业育人体系通过指导职业规划、提升就业能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择业新观念,提升就业竞争力。一方面,高校应将就业引导、职业规划全面纳入人才培养过程,在职业生涯教育中紧扣科技前沿和产业动态,建构全员覆盖、分段推进、内容多样、贯穿全程的就业课程体系。就业育人体系可积极探索开发产教融合模式,与龙头企业联合开展专业实践训练,打造跨学科互动、校企融合的育人新平台。通过深化学生对专业训练与职业素养的认识,引导他们将目光投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鼓励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到高精尖行业、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等单位工作。另一方面,就业育人应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加强对学生就业创业的思想引领。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就业,把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国家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拓展“大思政课”建设,在课程思政、专业实践、实习训练中挖掘就业育人元素。通过优秀人物评选、榜样人物宣讲等方式,积极宣传那些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先进典型,发挥朋辈正向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高校应及时宣传国家与地方促进毕业生赴中西部基层等急需领域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制度安排,鼓励学生报考“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特岗计划”“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增强毕业生赴基层就业的意愿和对基层事业发展的信心,引导他们到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与广大农村地区就业创业,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与持续动能。

(作者:张劲松,系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责编:李昉、郝孟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