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已坚持三十年
徒步百里祭英烈 听听他们心里话(深聚焦)

![]() |
2024年4月3日,学生在任山河烈士陵园擦拭烈士墓碑。 |
![]() |
2025年4月3日凌晨5点,宁夏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师生从学校出发,徒步前往位于彭阳县的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烈士。 |
一座烈士陵园,以“任山河战役”的名义,寄托着山河无恙、吾辈自强的家国情怀。今年清明节,这里第三十次迎来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的师生们。
徒步百里山路,刚刚走完的同学,心中有何感动?活动的发起人,回望当年作何感想?已经长大的毕业生,褪去青涩、走向社会之后又有怎样的感怀?记者回访百里徒步祭英烈的师生们,讲述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背后的故事,他们的感悟真切而深刻。
——编 者
“任山河之行非常艰辛,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有!”
4月3日,清明前夕,凌晨5点的月光,清冷地铺满宁夏固原的每一寸沟壑山梁。
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的操场上,旌旗猎猎,2000余名师生整装列队。
“出发!”这支雄赳赳的队伍踏上了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先烈的征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行走。
自1995年起,每年清明节前夕,宁夏固原二中高一年级和弘文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都会徒步前往位于固原市彭阳县古城镇的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长眠于此的396位烈士。
30年,往返108里山路,写满了3万余人的青春答卷。所有人都见证着,那些在泥泞中播撒的红色火种,在新一代人心中已然长成挺拔的青松。
今天的中学生:
“累!但我不想坐车,我想学英雄。”
天色渐亮,晨风带着寒意,吹红了少年的耳朵和脸颊。
108里路,几乎都是蜿蜒曲折的山路——这是参与任山河战斗的烈士们曾经走过的路。
同学们翻过山梁、搀扶前行,裤腿上尽是扬起的沙土。
“烈士们那么苦都走过来了,我觉得我一定可以。”
“累!但我不想坐车,我想学英雄。”
体力好的孩子,抢着帮同学背书包。一路高歌,互相搀扶,走好新的“长征”路。
“为什么走不动了还要走?”“我要去陵园告诉烈士,你们想看的盛世已经实现!”固原二中李宇恒坚定地说。
11时左右,队伍陆续到达任山河烈士陵园。
青翠松柏间,同学们掏出自带的白布或纸巾,轻轻擦去墓碑上的积尘,依次把小白花摆放在烈士墓碑前。
牺牲的烈士中,不乏十四五岁的少年,与徒步而来的孩子年纪相仿——这场祭奠,更像少年们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们要做那勇敢的海燕,化作黑色的闪电去向暴风雨挑战。”
“当我献上这朵小白花的时候,我暗暗下了决心:好好学习,告慰烈士!”
30年来,这是参与徒步百里祭英烈的孩子们的共同感受。
“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才懂得什么叫苦,什么叫累,什么叫坚持,什么叫毅力。”固原二中党委书记何成江说。
“温室里长不成参天大树。我要磨砺自己,曾益其所不能。”弘文中学张钰涵说。
20时许,终于返回校园。皎洁的月光再次洒满这片土地,2000余套沾满沙土的校服,见证了青春的汗水与信仰的力量。
有学生瘫坐在地,却咧着嘴笑:“我脚上起了好几个泡,虽然累,但一切都值得!”
弘文中学校长任皓介绍,弘文中学九成以上的毕业生都认为,在校期间最难忘的就是徒步之行。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晓东教授说,通过充满仪式感的远足、苦与累的体验,既“野蛮其体魄”又“文明其精神”,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当前生活的甜与乐来之不易。
当年的发起人:
“用脚步丈量信仰,这108里不会白走!”
“人生只要有一次这样的徒步经历,未来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畏惧困难。”
30多年前,时任固原二中校长的韩宏几经斟酌,决定带领学生徒步赴任山河烈士陵园扫墓。
质疑声铺天盖地袭来:家长堵校门口质疑“摧残孩子”,教师不愿走、觉得对教育“无用”,还有人嘲笑“二中真穷,走着去扫墓”……
“用脚步丈量信仰,这108里不会白走!”韩宏铁了心。1995年清明节前夕,300多名师生实验性地踏上了这条缅怀英烈之路。
第一年,归来的学生一瘸一拐,却满脸自豪。冯洁同学在作文《百里步行是摧残吗?》中写道:
“那种极度的疲累、身体的痛苦,过多少年也许会忘记,但是那种登上高山、放眼四望、心胸开阔的舒畅,那种战胜了困难、战胜了自我之后胜利的喜悦,那种‘我长大了’的自豪,是爸爸妈妈永远给不了我们的……你能说我们被摧残了吗?”
“任山河之行虽苦,但无疑是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能够帮助学生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韩宏的话语里透着执着。
此后,学校迎来调整,固原二中初高中部分离,弘文中学成立。尽管校领导不断更迭,但徒步百里祭英烈的种子已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行走的过程,也是被同学们教育和感动的过程。”任皓分享了一个故事,2021年,徒步途中雨雪交加,一名女生几次摔倒,却始终紧握右手。直到在烈士陵园墓碑前献花时,女生张开手,露出那朵献给烈士的小白花——宁肯自己糊一身泥,她也不愿让白花沾染半点灰尘。
少年心中种下了信仰的种子。
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收获了越来越多人的理解,许多家长自发充当活动志愿者,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
网友们纷纷点赞:“少年强则国强,致敬这条‘信仰之路’!”“一次极致挑战、身心洗礼,是终生难忘的青春长征!”
长大的毕业生:
“这段小小‘长征’路,常走常新。”
六盘山下,赓续传承。
有人成为戍边战士,有人扎根乡村教育,有人坚守科研一线……30年间,许多同学都已长大。在时光的征途中跋涉,精神的力量弥足珍贵。
刘明宝是首届徒步百里祭英烈活动的参与者,如今已在科技公司任职。他坦言:“以后再也没有徒步过这么远的路,但是任山河的经历,让我一直能以从容的心态面对工作上的挑战。”
弘文中学英语教师朱丽媛,曾经也是徒步学生中的一员,如今回到母校任职,她继续踏上徒步任山河的征程,陪着孩子们前行,“这段小小‘长征’路,常走常新。”
一段路,感动一座城。
30年,这条路越走越宽,参与者越来越多。在今年徒步祭扫的队伍中,不仅有来自银川、吴忠等地的大中小学生,还有许多自发参与的社会人士——
凌晨3点警灯闪烁,56名交警早早到位,为学生们照亮前方的路,筑起安全屏障;
晨曦中的补给点,志愿者们迅速行动,递上一瓶瓶水和食物,确保学生们体力充沛;
正午的烈士陵园里,讲解员们深情讲述先烈们的英勇事迹,缅怀先烈,铭记历史;
傍晚的随行救护车中,医护人员迅速处理学生们的水泡和擦伤,确保安全;
今年也是固原蓝天救援队护航同学们行走的第十年……
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党校教授李喆表示:“大思政课在学生心中厚植了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带动了一批人,提升了一座城市的精气神和生命力。”
从最初的吃苦教育、体能锻炼,到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培育,再到立德树人的“行走的思政课”,这场延续30年的行走内涵与时俱进、不断丰富。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学生处张杰介绍,下一步,将发挥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等46个实践研学基地作用,充分利用革命历史资源和各类场馆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等,打造课内课外相贯通、教学实践相衔接的大思政课,构建起“课堂—基地—场馆—企业—田间”立体化思政教育实践课堂新模式。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曾和同学们一起徒步过任山河的固原市委书记滑志敏说,“固原境内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我们正在梳理打造‘重走长征路’等品牌,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13日 06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