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写在纸巾上的书法(教学谈)

丁雪莲
2025年04月11日08:3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学生们在认真练习书法。
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供图

开栏的话:将当地文化融入汉字教学,运用数字技术构建沉浸式语境——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国际中文教师们积极尝试,在海外中文课堂上开出千姿百态的语言航道。

本版自今日推出《教学谈》专栏,以记录海外中文教学中的这些奇思妙想。

2022年的第二个学期,加拿大埃德蒙顿孔子学院下设的孔子课堂——当地一所初中学校七年级中文班开设了一个月的书法课。在这一个月中,有困难,也有挑战,但效果很好。

寻找替代书写材料

书法课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材料。在加拿大,文房四宝价格比较贵,也不太容易买到。1个月下来,两个书法班对书写材料的消耗很大,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寻找替代材料。和本地老师商量,我们用学校黑色的蛋彩颜料加水稀释后当墨,用孩子们洗手后擦手用的纸巾做练字用纸,用一次性纸盘子当砚台用,这些替代材料物美价廉且储备丰富,解决了第一个困难。

第二个困难是培养书写习惯。由于孩子们之前在书写方面并没要求,加上课堂上他们有说有笑,还可以走动,一会儿把盛“墨”的盘子打翻,一会儿弄一手“墨”需要洗手,可谓状况百出。

为了保证书法课的课堂纪律,我定了几项要求:来到教室后要先拿好“笔纸砚”,然后自己把纸折成方格,等待老师倒“墨”;写字时保持安静,不随意走动;下课前3分钟上交作业,清洗毛笔,放好文具。

我还和他们约定,上最后一节书法课时,我会把自己的毛笔、墨、毛毡和宣纸拿到学校,让他们感受一下书法的魅力。或是有了这份期待,抑或是孩子们渐渐对书法产生了兴趣,书法课上,大家渐渐安静下来。每次下课后,我的办公桌上都会有一摞写在纸巾上的书法作业。

孩子们喜欢上了书法课

从简单的汉字笔画到不同的结构,再到字体的认识,又扩展到对中国印章阳文、阴文的辨别,孩子们成长并收获着。

当我给他们讲到王羲之苦学书法,染黑池塘的故事时,也会被孩子们关于“池塘里的动物们怎么样了”的问题卡住。

但看得出,孩子们真的喜欢上了书法课。他们写字时的认真劲儿,得到夸奖时的高兴劲儿,都是最好的证明。

按照我们的约定,最后一节课,他们用我的毛笔在宣纸上写“万事如意”4个字,每人5分钟的书写时间。当他们搓着手,来到专门的写字桌前时,一脸的紧张,满满的仪式感——做几个深呼吸,摸摸宣纸,闻闻墨香,拿着毛笔左看看、右瞧瞧,迟迟不下笔,生怕出一点小差错。写完之后如释重负,双手捧着作业,犹如捧着至宝,问我写得好不好。那期待得到肯定的眼神,可爱至极。因为同学们的认真,用时最长的同学花了20多分钟完成书写,因此一节课下来,只有5名同学得到了上台的机会。

我只好又加了几节课,让每个孩子都能完成他们人生中第一幅真正的书法作品,实现心中的书法梦。

在上课过程中,我发现有5个孩子表现出了较强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对于运笔技巧、字的结构和笔画形态掌握得非常到位。我鼓励他们买一些书法材料在家练习,也可以不定时地把写的字拿给我辅导。我还将毛笔使用方法和相关碑帖下载打包,发到孩子们的师生平台上,方便对书法有兴趣的孩子们参考学习。

书法课虽然结束了,但我告诉孩子们,书写的习惯与要求同样适用于硬笔书写。我还跟他们一起抄写了一幅苏轼的《赠刘景文》的硬笔书法作品,给他们解释了硬笔与毛笔在书写方面的相通之处。

每个汉字都有它独特的美,我相信孩子们通过书法练习可以感受这种美,逐渐领悟汉字中蕴含的情感和深意。

(作者曾任加拿大埃德蒙顿孔子学院公派中文教师)

(责编:李依环、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