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优质本科教育挖潜扩容

近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先后宣布本科扩招计划,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将持续推动高等教育提质升级,进一步增加“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招生的规模,今年力争再增加2万人。这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有序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的描述也构成呼应。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本科教育又是高等教育的基石,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次以“双一流”高校为代表的优质本科教育扩容,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扩招,而是跳出对自身办学导向、条件约束、成本效益、分数线考量等方面的“小逻辑”,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大谋划”的具体体现,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60%,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迈向普及化。在这一过程中,资源配置的主要目标是促进高等教育以较快速度扩张。当前,我国以“双一流”高校为代表的研究型大学数量占比不到5%,招生规模占比不到7%,在整体高等教育结构中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也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近十余年,我国高考考生规模不断扩大,报名人数由2012年的915万人增长到2024年的1342万人,年均增长率达3.2%。同期,高校本科招生年均增长率为2.3%。相比之下,“双一流”高校本科招生增幅缓慢,录取率一度有所下降。适度扩大“双一流”高校本科招生规模,承载着千万家庭“上好大学”的梦想期盼。从此次部分“双一流”高校公布的扩招规模来算,增长幅度普遍在3%以上,已基本与高考报名人数和本科录取人数的增长幅度实现持平或超越。
相关研究预计,在2032年前后,入学人口“洪峰”将抵达高等教育阶段,在学总规模较当前至少增加1200万人,我国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深水区”。因此,有序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既是应对未来一个时期高等教育需求的显著增长、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教资源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的应有之义,通过招生政策和规模结构的及时调整,适应和引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强化高等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有效上移。
此番众多“双一流”高校官宣扩大本科招生规模,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有序适度”与“精准投放”两个关键词。“有序适度”强调招生规模增长的可控性与可持续性,切实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精准投放”强调围绕国家战略急需、基础学科和新兴前沿领域,紧密结合学校学科布局调整,通过招生增量解决紧缺学科人才培养供给难题。当然,仅靠现有147所“双一流”高校来应对高等教育系统性、结构性调整是不够的,要扩大高教资源优化配置视野,统筹好做优增量和存量提质的关系,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培育更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夯实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底座,真正实现优质本科教育挖潜扩容,更好地支撑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建设。
(作者:吴秋翔,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