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学习贯彻二十大 首都教育在行动

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楚国清:将二十大精神融入“大思政课”格局

2022年12月05日18:36 | 来源:现代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高端访谈 | 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楚国清:将二十大精神融入“大思政课”格局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大会从战略高度定位青年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格局中的结构方位和使命任务,并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这些部署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新时代新征程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强调与期待,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高校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育人理念、工作格局和育人方式。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

——高校如何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怎样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使命新任务,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大思政课”工作格局,教育全体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在此背景下,现代教育报探访了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楚国清,一起来接收这满满的“干货”吧!

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楚国清

成立百人宣讲团

洒播党的创新理论的“火种”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工作,学校有哪些举措?

楚国清:党委落实主体责任,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落实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学校“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同破解发展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结合起来,从专题学习、宣讲巡讲、交流研讨、研究阐释、课堂教学、宣传报道、选树典型、开创新局这八个方面,对广大师生全面学习好、把握好、落实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要求、做部署、抓落实,做好顶层设计。

注重学习成效。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我们要跟上时代要求、中央要求,必须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大会召开前,学校党委就提前作好学习规划,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精神。大会召开时,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工实时聆听大会报告,第一时间学习大会精神。大会召开后,学校党委及时部署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员工理论学习,通过学校领导导读、专家解读、师生研讨、理论研究等方式,保证学习内容全面准确。同时,针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校宣讲团成员,开展集体备课,为在全校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热潮奠定扎实基础。

北京联合大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于11月11日举行了首场集体备课会。

用好宣讲载体。学校成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百人宣讲团,面向全校师生开展立体化、分众化、多样化宣讲,把党的创新理论的“火种”洒播在师生中间。宣讲团成员包含学校领导、二级党组织负责人、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离退休干部及优秀学生群体。百人宣讲团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每一位师生,让干部师生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实现宣讲全覆盖。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化“大思政课”建设

近年来,学校依托教师党支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在党的二十大会议召开后,学校的“大思政课”建设从哪几方面发力?

楚国清:学校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健全“大思政课”建设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既是政治宣言,又是行动纲领,开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境界,为高校新时代新征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必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健全“大思政课”建设体系,把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融入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范畴,纳入“三全育人”体制机制,融入“大思政课”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丰富“五育并举”育人体系、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和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涵,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完善“大思政课”建设机制。“大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之课、关键之课。要牢牢抓住教育者这个主体,把教师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完善“大思政课”建设机制的逻辑起点,用好所有课堂这个主渠道,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课堂。要发挥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教师形成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讨机制。要善用“思政课、课程思政、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大思政”格局,发挥育人合力。要用好社会这个载体,带领学生们将学习和现实结合起来,用百年党史的生动素材,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给学生讲清楚“听党话,跟党走”的内在逻辑和深刻道理。要进一步突出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突出青年工作这个战略性工作,完善“大思政课”育人机制。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大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党的二十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标注了新的起点,开辟了新的思想境界,开启了新的历史征程,擘画了新的宏伟蓝图,为高校深化“大思政课”建设注入丰富内涵。高校师生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刻把握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历史责任,深刻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深刻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深刻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深刻把握关于发扬斗争精神、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要求,不断丰富“大思政课”建设的内涵。

善用“大思政课”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

学校开展“大思政课”建设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思想、组织和干部准备,也为高校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基本路径。党的二十大精神对于深化“大思政课”建设有什么意义?

楚国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方法指引。“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辟了新视野。

高校深化“大思政课”建设,必须带领师生“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必须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书写用党的创新理论立德树人的光辉篇章。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实践指向。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校必须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深化“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和高质量教育体系,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入服务于党和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必须鼓励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厚植学校专业建设的根基,夯实专业发展的基础平台,增强基于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专业建设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此推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成果转化和应用、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而带动学校改革和事业发展全局,最终实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输出。

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工作主线。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工作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任务,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为青年学生提供正确价值引领和有力精神支撑,用心用力用情引导青年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党的二十大推动高校“大思政课”建设进入新阶段新征程,为高校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也必将转化为北京联合大学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融入新发展格局,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和国家需要的实践力量。

(责编:郝孟佳、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