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传统智慧发新芽——

让古老家训家风成为新时代育人资源

2022年08月16日08:21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让古老家训家风成为新时代育人资源

暑假到了,广东省珠海市十字门小学四年级学生接到了这样一份暑期德育作业:与父母长辈沟通了解家族发展情况、家训以及背后的故事,与家庭成员共同绘制一幅“家族根脉图”。

“这项作业还附有一个小要求:根脉图清晰丰富、家训辞约义丰。它的意义是让学生们感受到,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在聆听和记录过程中将家庭根脉回忆固化,传承良好家风,进一步深化家庭代际的亲情,促进家庭和谐。”负责教师告诉记者。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简单的歌词道出的是家与国的朴素关系,也道出了人们心中对于“家国情怀”的理解。家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睦幸福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广大青少年传承好家风,从古老的家风家训中汲取精神养分,系牢亲情纽带,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1.家风教育重在“育”,培养的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精神风貌

“许人一物,千金不移”“不听是非,不传是非”“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在笔锋走转中,学生们跟随老艺术家一边体悟书法艺术的魅力,一边在心中种下家训的种子。7月19日,浙江海宁斜桥社区组织开展“一句话传承老街家训之‘书家训’”活动,在社区五老志愿者俞允的带领下,小朋友们从最基本的开笔、握笔、浸墨开始,挥毫泼墨,写下自己最认同的家规家训内容。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如同一把尺子,度量着我们每一个人,优良的家风和家规,能够在点点滴滴中塑造出优秀的品格。父亲和母亲告诉我们,做人要宽容、诚实、善良……这都是我们宝贵的家规。”学生们认为。

在内蒙古包铁五小“传承千古家训,树立良好家风”活动中,小段同学在自录的小视频中这样分析自己对家规内涵的理解:“宽容,就是不计较一时的过错。善良不在于是大还是小,平凡的举动就包含着善念。有一次出小区买菜时,一位阿姨被石头绊倒,手里拿着的苹果撒了一地。我忙跑过去帮忙捡苹果,捡完了一抬头,正看到对面的爷爷对着我笑,瞬间感到心里暖暖的。”

在湖北荆门兴隆街道惠泽园社区,家风、家训知识被志愿者老师归纳为“从善养德”“餐桌家规”“访人家规”三个方面,通过一个个视频短片讲解,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举手抢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次活动旨在告诉大家知礼仪、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引导青少年在传承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在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赵刚看来,“传家风”活动有助于推动 家庭文化建设,使家庭文化与社会文化、学校文化有机结合, 形成大的协同育人格局。“家风教育重在‘育’,‘育’什么呢?它培养的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精神风貌, 表现在他的行为特征、习惯特点、规则意识等方面。”赵刚分析,“ 在一个家庭中怎么治家、怎么教育子女,首先要有规则,而家规、家训就是规则的体现; 规则建立后通过家中一代代人有效地实施,就是教育过程。”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鹿永建更强调一种开放心态。“这类收集、朗诵、书写自家家规活动的意义更在于过程,在于亲子互动,然而,要寻觅到真正可以滋养一个家庭精神的文本,不一定是自己家‘祖传’的,要‘优中选优’而‘不必在我’,希望通过这类学习、教育活动,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内心需要遵从的恒久价值。”

2.优秀家规家训,是每个家庭都应学习的成长箴言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二位外交家、三位科学家、四位国学大师、五位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位两院院士……为什么钱氏家族能够世代兴盛,人才辈出呢?这跟钱氏家风家训对后代的影响有很大关系。”7月21日上午,在江苏张家港的“城市益空间-森林书屋”,新市民小记者们正在听阅读推广人、领读者姚美霞老师讲解《钱氏家训》的个人篇、家庭篇、社会篇和国家篇。“《钱氏家训》是无价的宝典,它主张忠孝传家,爱国恤民,化家为国。它不只是钱氏后人的行为准则,更是留给每个中国人的宝贵精神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家庭都应该认真学习的成长训言。”

在浙江嘉兴南湖区,一场别具特色的“子城研学”之行引导孩子们走近勤俭、清廉、孝慈和诚信四种优良家风,通过学习古代立坐行走的礼仪、体验作揖礼,孩子们懂得了如何表达对父母、同辈以及他人的尊重;在江苏无锡梁溪区,孩子们在荡口古镇聆听华氏家族的故事,打卡漫游华蘅芳故居的数理长廊,在华君武漫画馆畅想绘画世界,在华氏义庄感受孝义文化,在华燧工作坊会通馆追溯铜活字印刷起源,华氏家族以诗书传家、“尚德乐善”的家族文化浸润他们心田;在广西柳州华林社区,党委书记、妇联主席韦雄带领辖区居民、妇联执委一同参观“爱莲街”,向他们讲述这一地名的来由及背后崇尚清廉的故事,孩子们也发挥巧思妙想,运用手中的画笔,绘出自己对廉荣贪耻的理解。

记者注意到,古代名家家规、家训文本,地方名胜和文化历史场所都成为家风教育的载体。在鹿永建看来,改革开放40余年,党中央重视文化建设,社会各界开始了接续家文化的努力,传统家规家训包含的对人、对家庭、对教育的认识价值逐渐被重新发现,人们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中寻找价值坐标。

面对浩如烟海的名家大族家规家训、家谱家书文本,究竟哪些有转化为当下育人资源的价值?鹿永建给出了四个标准:一是要看其人性观是否够深刻、够平衡;二是体系、规模是否完备,有一定的知识规模和体量;三是是否具备家国眼光乃至世界眼光,胸襟是否开阔;四是对当代文化场景、当代人面临的困境和难题是否有针对性、实用性。

“其实符合这些标准的经典文本很多,读起来都很有味道、很有吸引力,例如朱柏庐《治家格言》,仅仅几百字,却是一个丰富的体系,著名的企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先生曾回忆儿时父亲一句句教他的情景,而这也成为他奉行一生的格言和座右铭;最近我反复研读的颜之推《颜氏家训》相对体量比较大,对人的认识很深刻;《曾国藩家书》对自我的解剖甚至具有些现代性,在曾国藩写给儿子的信中,时常会谈几句对自己的检讨和反思,是不是处事懦弱了、急躁了,和儿子一起探讨分享。”鹿永建说。

3.给传统家风增添时代性内容

“我要用行动来影响孩子,而不是只用语言去说教孩子;我要无条件地去爱孩子本来的样子,而不是去爱我要求的样子;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孩子们一起安静、和平地处理好每一个当下……”

7月6日,广东吴川大山街道岭圩社区家长学校组织了一场“少年儿童心向党 亲子诵读传家风”主题教育宣传活动,17组家庭参加,小朋友们参与制作家规家训小报等有趣的育人环节,家长带领孩子们诵读了由社区编写的一套“父母规”。

“树立好的家风,家长的榜样作用很重要。我们鼓励家长言传身教,对孩子多些尊重、鼓励和赞美,向孩子传达正向的力量,同时给孩子立好家规,要求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按家规执行,潜移默化地培养良好的生活作风。”社区工作者介绍。

赵刚表示,传统家规反映了人类建立家庭后所遵循的基本规则和价值,尽管时代变迁,但家规中的很多并未改变。“比如治家强调和谐,强调人伦,强调有效的交流和尊重;强调生活能力,勤做家务;尊重生命规律和生活规律等等。不少古代家规有黎明即起、洒扫清除的内容, 强调人应早睡早起、规律生活,放在现在同样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也可以医治不少年轻人的‘手机依赖症’‘秉烛夜游症’。”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传统家规中绝对的家长制、绝对的长尊幼卑、完全服从等观念是应抛弃的。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年轻人掌握的知识技能可能要比老年人更快更多,如果还是‘绝对服从’的高压状态,必然导致上位与下位的矛盾。所以,扬弃地、批判地继承家风,根本上还是要尊重人权、尊重科学规律、尊重正常人伦关系。”赵刚表示。

赵刚分析,两代人甚至几代人共同学习、互相学习,是网络时代赋予家文化的一个新特点。他表示,在新的家风中,家庭主持者 自身的与时俱进和学习状态很重要。“过去对家风家规的承继是‘被动的’,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就照这么做,至于它的科学性在哪,没有质疑,也不敢质疑。今天我们生活在处处开放的网络时代,家庭教育促进法也提出保证未成年人的发展,主体是家长, 亲子关系要和谐,这就要求长辈要学习、要提升,建设学习型家庭,提高子女教育科学化的水平。此外,在尊重社会主流的价值选择的同时, 也应保留每个家庭当中为大家尊重的一些生活方式, 给个性留出一点空间。”

鹿永建表示,给传统家风增添时代性内容,除了可以创新性转化,实现古代家规的“微创新”,让传统智慧发新芽,还可以从世界其他民族经典里发现更多治家智慧,“例如,以色列儿童成长阶段有几本人人必读的书,如《塔木德》,体量其实非常大,其中也凝聚着对家庭关系的思考。在其中寻找共同的价值和精神的精粹,并加以批判吸纳、创新推广,让文化之森林更有高度、纵深,有抗风抗雨的能力。”

(记者 周世祥)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